入秋,廣西忻城縣遂意鄉弄江村肉牛養殖合作社的100 余頭進入長膘時期。在合作社務工的脫貧戶黃麗紅比以往更忙碌,每天早早來到養殖場給肉牛添加草料。
黃麗紅在合作社務工兩年,不僅每月有2500~3000 元的收入,還掌握了養牛技術。如今,她還自己養牛,一年下來有幾萬元收入。
“我們將村集體經濟入股到合作社,讓合作社收入成為村集體經濟的一部分,用于群眾身上。”弄江村第一書記羅獻吉介紹,弄江村拿出扶貧專項資金20 萬元入股合作社,將合作社經營納入村集體經濟,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增強脫貧“造血”功能。有了資金支撐,合作社建起全套自動化設施,加大防病防疫投入。2019 年,弄江村肉牛養殖合作社經營利潤達25 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部分達3.66 萬元。
今年5 月開始,忻城縣政府還與保險公司開展農業扶貧產業項目合作,由縣財政貼息,以貸款形式扶持肉牛等產業。貧困戶通過聯戶申請,規模達20 頭以上的,良種母牛每頭給予8000 元貼息貸款,本地品種母牛每頭給予6000 元貼息貸款。該縣還對養殖肉牛的貧困戶給予產業獎補。
據忻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藍乃夫介紹,截至7 月31 日,該縣發放獎補給8105 戶發展肥牛產業的貧困戶,獎補金額5291 萬元。今年以來,該縣12 個行政村共投入600 萬元的村集體經濟資金用于發展肥牛產業鏈項目,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352 戶1.2 萬多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