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亦笙
眾所周知,腰圍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脖子的變化也能反映身體情況。頸圍超標的人很有可能已經患上了一些嚴重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疾病呢?標準的頸圍又是多少呢?
頸圍達標值: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一般頸圍與小腿肚圍相等。測量方法是將皮尺水平置于頸部最細的部位進行測量,即頸后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的頸后最突起處),至前面的喉結下方。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測量時,被測者應身體直立,眼睛平視,兩臂自然下垂,保持正常呼吸、頸部放松、嘴巴可以稍微張開,以減少頸部肌肉緊張。
心臟病:頸圍是心血管疾病風險性的一大指標,能幫助我們了解上半身脂肪的分布情況,上半身脂肪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美國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學會專家做的調查結果顯示:脖子變粗意味著血脂異常的可能性更大,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雙下巴、脖子短粗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
糖尿病:美國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學會專家指出,一個人即使腰圍符合標準,但如果脖子過粗,也容易使血糖偏高。當你的測量值達到臨界值時,一定要關注自己是否處于糖尿病前期,遵醫囑用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代謝綜合:因為頸圍跟頸動脈內膜的厚度有很大關系。如果脖子粗了,就說明脖子里面的頸動脈血管很厚。頸動脈血管變厚,血管的管腔就會狹窄,血流就會變慢,產生一系列代謝問題。
脂肪肝:一項研究數據顯示,脂肪肝患者的平均頸圍比沒有得脂肪肝的人更大,簡單來說,就是脖子粗可能預示脂肪肝。如果脖子粗,平時又有脂肪肝的高危因素,建議去醫院檢查。
甲亢:如果發現脖子粗,頸前或氣管兩側形成腫塊,并逐漸增大,且伴有減重、心慌等癥狀,就要警惕是否患有甲亢。建議到醫院做甲狀腺功能檢測和甲狀腺B超,以便查清病因。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頸圍還與睡眠呼吸暫停有一定關系。脖子粗的人往往全身整體肥胖,如果還存在氣道狹窄,那么患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概率相對更大。
即使體重正常,也要經常關注自己的頸圍,如果感覺項鏈變短,或襯衫領子變緊了,就應該引起注意。預防頸圍超標,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每天吃點堅果:堅果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每天吃一點,有助于維持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固醇(“好”膽固醇)的水平,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常見的堅果有杏仁、核桃等。
常吃洋蔥和生姜:洋蔥含有的類黃酮等物質,在降壓、防血栓形成、保護大腦與心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生姜富含姜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擴張,預防栓塞。
堅持低鹽飲食:飲食上口味清淡一點有助于降低高血壓和血管硬化的風險,同時,應根據自身飲食習慣進行調整,如果平時含碘食物食用較少,可選擇加碘鹽,這樣能有效預防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另外,如果家中有甲亢病人,就要選擇無碘鹽,以防止甲亢病人病情加重。
多做頸椎操:頸椎操是時下在辦公族中流行的一種頸部保健運動。頸椎操的種類有很多,主要都是通過上下左右簡單輕緩轉動頭部、頸部的方式,來達到對頸部的鍛煉。特別是對久坐辦公室的人群來說,空暇之余做做頸椎操,能夠加速頸部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攣,增強頸部韌性,還能起到提神醒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