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產業很重要,尤其是對于剛進入農業的人來說,選擇產業項目至關重要。不僅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土壤水文,更重要的是市場供需。同時,還要結合國家及地區的相關政策。這意味著,未來農業產業盈利將有如下機遇。
機遇1:市場決定型
未來產業發展不是看別人種(養)什么火,也跟著種(養)什么就能賺錢,而恰恰是特有的品類會占優勢,或者形成獨特品牌的產品才有更大市場。
機遇2:政策鼓勵型
國家出臺政策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調節供需平衡,一種是利于現代農業全面推進。也就是說,從事這類項目,可獲得的政策扶持和補貼資金就多。
從2014年開始,農業改革就拉開了序幕。在近幾年中,農業改革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傳統農業升級,一二三產的融合,提升農業盈利能力;二是互聯網進入農業,催生了價值萬億的市場。
機遇1:創意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三產融合是最常見的一種,從事的人也很多,但往往很多人干起來才發現,休閑農業賺錢很難。因為休閑農業的盈利點并不在休閑上,而在創意上。“盈利模式+創意設計”才是休閑農業真正吸引人群的賺錢點。
機遇2:農產品電商
農產品電商不是簡單地把產品通過網絡賣出去,而更多的是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和獨特性,這是互聯網電商的最大特點。也就是說,誰的產品越獨特,越能脫穎而出,這就給農產品品牌賦予了很大想象空間。
很多人流轉土地,雇傭農民,搞生產、搞產業,看著好像風生水起,但往往農民干得不起勁,有時還可能會搗亂,而政策往往也不會優先給你,為啥?因為國家鼓勵的是要帶動周邊農民一起致富。
機遇1:合作社將獲更多扶持
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帶動農民致富上一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未來國家會出臺更多政策,大力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包括稅收、土地等方面均有補貼。
機遇2:“企業+農戶”形式更受政策青睞
作為農業企業來說,如何與農民打好交道,如何更有優勢地拿到政府扶持及補貼資金,“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無疑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