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利
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中心小學始建于1933 年,地處張家港市東北,毗鄰長江。多年來,學校傳承“聚沙成塔,上善乃固”的學校精神,堅守“堅毅”教育文化主題,秉持“讀懂一粒沙,成就一條路”的辦學理念,開辟了一條獨特的學校特色文化建設之路。
“堅毅”教育是學校秉持的教育哲學,旨在給予師生一種關乎人生價值、人生態度、人生作為以及人生修養的教育范式。它是砥礪品行的道德教育,是方融并進的生活教育,更是學無止境的終身教育。
從當下社會及家長需求來看,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堅毅精神”的學生是必然追求。學校以“沙礫”為文化意象,提出“讀懂一粒沙,成就一條路”的辦學理念。這一理念意義在于教育教學中要關心呵護每一個學生。
“堅毅”教育要培養的是有家國情懷、堅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遠的時代學子,這是學校對學生基于核心素養提出的培養目標的校本化闡述。
學校的樓宇廳廊、景觀小品、路道園河等名稱均在師生中征集。圍繞“堅毅”教育主題,我們征集確定了學校的樓名有堅毅樓、弘毅樓、仁毅樓,路名有堅志路、堅信路、堅實路,園名有錦桂園、錦薇園、錦博園等。學校還設計有堅毅文化主題大廳、堅毅景石、藝術體驗長廊等“一廳三景四廊”的校園景觀。同時,我們還對校園卡通形象“礫礫”“沙沙”進行設計征集,學校視聽覺符號(包括卡通形象)滲透于各種活動或設計中,以學生喜歡的物態形式表現出來,尤其是充滿理想激情與奮斗的校歌《愿做一粒沙》,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營造了堅毅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基礎性課程。一是國家學科課程,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實施。二是學科整合課程。不論是單學科的主題教學(單元整體教學),或是多學科主題整合,都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整合實施。三是大閱讀課程。基于學科標準拓展的關于自然、人文、社會、科學等的閱讀課程,在學科教學中結合實施或是在校本閱讀課中實施。
拓展性課程。一是社團活動的課程,共有體育類、科學類、人文類、藝術類和地方沙上文化類近50個課程菜單供學生個性化選擇。如沙上文化方面的課程有沙上方言、沙上號子、沙上歷史故事和沙上曲藝等。社團活動安排在每周一至兩節的校本文體活動課實施。二是堅毅文化節活動。有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勞動節和傳統文化節等。其中傳統文化節包括中華傳統文明禮儀、傳統文化佳節和新時代文明風尚等。這類課程主要在地方課時和校本課時中滲透實施。三是“礫礫沙沙”逐夢行活動,主要包括紅色尋訪、沙鋼尋訪和沙上文化尋根等活動,主要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或文體活動課時實施。
研究性課程。主要是指學科的項目化學習課程。基于問題解決或探究某一社會文化現象,圍繞學科關鍵概念(核心知識)開發的某一主題的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這里包括某一學科的項目化學習、學科之間的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旨在充分利用學科核心知識在相關主題中的深度鏈接,達成在項目開發、自主設計和合作探究中砥礪品行,從學科素養走向核心素養。
“質心課堂”倡導的理念:一是相信學生潛質,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埋在沙中的金子,以多元智能視角審視每一個學生的潛質。二是尊重學科特質。教學就是要以“學科的方式”從學科中“淘出”最有價值的內容,引領學生經歷本學科學習的過程。三是課堂和諧高效。教師要抓住課程內容的核心,找到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經驗、思維情感、生活經歷等同頻共振的地方,在協同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學校制定了“五育+特長”的《錦豐中心小學“成就一條路”的綜合評價框架》。“成就一條路”意指充分尊重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充分激發每個學生的生命潛能。評價框架有道德品質、學業水平、身心發展、審美表現、勞動素養和興趣特長六大方面共17個要點,分別對堅毅少年、堅毅之星、堅毅標兵的評價標準做質性描述和量化標準。具體評價辦法是教師主評(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同伴助評(組內或班內互評)和家長薦評(家長推薦評價)相結合。以班級為單位一周一小結、一月一總評,學校每個學期分堅毅少年、堅毅之星和堅毅標兵進行表彰。
學校給每位中青年教師建立專業發展檔案,從專業發展目標、專業發展路徑和學校專業考核等方面指導教師進行自我發展規劃。學校制定《錦豐中心小學堅毅教師分層培養實施細則》,共分堅毅教師、堅毅優師和堅毅名師三個層次打造專業化教師梯隊。從師德師風、教學質量、專業閱讀、科研水平、同伴認可度以及學生滿意度等方面提出層級發展要求。通過讀書沙龍、校本教研、課題研究、工作室助推和師徒結對等校本化形式激發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