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強
(平潭綜合實驗區先行實業有限公司,福建 平潭 350400)
從目前多個地區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建設基本現狀來看,項目工程施工建設周期較長,工程量較大,在施工中對自然生態環境發展會產生較多影響。施工建設中想全面降低對施工環境產生的各類負面影響,要采取有效的控制對策,在提升施工質量基礎上適應環保發展要求。
大量水下建筑物水生物環境,水底諸多區域生物不斷消失。對河岸大環境產生諸多影響,致使河岸襯砌逐步硬化,水體與施工土體之間相互斷裂,河道中諸多生物不能與陸地環境充分接觸,進一步產生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在項目施工進行中,原有的河床地貌會產生較大變化,水系流域水體凈化能力會不斷降低[1],長期施工河床變得更為粗糙,局部水域受到施工環境影響會產生人工魚礁效應,諸多生物不能有效生存。
隨著施工進程的深入發展,拋石、沉排操作對施工周邊范圍水體會產生較大擾動性,水體中各類懸浮物在一段時間內含量會不斷上漲,水質急劇惡化,導致諸多浮游生物死亡。從相關科研結果中能得出,由于水中存有的大量懸浮物會導致浮游物消化系統與過濾通道阻塞[2],致使其生存中內部系統逐步紊亂,浮游生物開始死亡。水體中懸浮物濃度較高,導致水體中基本吸光率降低,各類浮游植物不能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各類植物基本生產能力降低,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加重。水中浮游物濃度快速上升,對水體環境中原有的食物鏈也會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可食用食物量較低,大量魚類生物死亡。
在水底石塊、泥沙等區域中生存的物體主要是底棲動物,此類動物實際繁殖數量以及種類變得與水體環境中雜食性魚類生長之間聯系緊密。港口和航道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各類操作導致底棲動物基本生長環境發生變化,生物基本種類、數量、分布情況均有較大變化。在施工過程中[3],隨著施工底部泥沙大量挖掘,致使底棲動物生存環境被破壞,被迫轉移到深海區域,導致底棲動物數量大量減少。原有的生態環境被大量破壞,底棲生物生長中與生態環境難以維持平衡狀態。
在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中要對港口周邊基本環境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判定生態污染影響要素與影響特征,整合完整的施工原材料。對施工區域整體環境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設定施工方案。確定施工具體范圍與施工工序,依照環境要素與施工要求擬定可行性較高的施工措施,選用高質量施工設備。
在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中要對施工時間進行控制,最大程度避免對底棲生物生存與活動產生較大影響。在各個環節施工中要對底棲生物生存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目前可以在冬季開展施工活動。設定枯水期進行疏浚施工,能最大程度降低底棲生物生長中各類不利因素,當水流量較大或是退潮時間變化較快要禁止施工。正常情況下都是選取冬季開展施工活動,冬季施工主要是由于港口航道水域中各類水底棲息生物活動范圍受限,此階段施工對生態圈產生的影響較低。在施工挖掘中產生的大量底泥要拋擲到岸上,這樣能對水流域各類顆粒物擴散程度進行控制,縮小顆粒物擴散范圍。
在挖槽邊坡分層施工中,對開挖斷面進行合理設計,在挖槽深度控制過程中,施工部門要預先開展試挖工作,對試挖數據進行分析,合理計算抓斗下放深度,防止對施工區域底層土質穩定性產生較大影響。對于航道施工區域中底層污染的底泥要選取施工技術攪動[4],對攪動次數進行控制,這樣能防止各類污染物體大范圍擴散。通過規范控制措施對污染物及時進行清除,避免污染物大量轉化為懸浮物。在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中要實現施工精確定位,確定開挖范圍。施工區域中如果存有大量廢污染底泥,針對項目疏浚量可以選取規范化標準進行施工規劃。綜合多個方面,當前要逐步完善疏浚開挖施工應用技術,對各類大型施工機械設備應用中產生的噪聲進行控制。在施工中,要設定規范化施工要求對挖泥船污染物排放量進行控制。如果施工水域生態環境敏感系數較高,要及時采取污染系數檢測,確保水質與控制標準能保持一致性。
在施工吹填階段,施工部門要對溢流泥漿基本流向進行控制,避免大量泥漿直接進入水體中產生污染問題。施工部門要對應用性能落后的挖泥船實施技術改造,設定施工環保對策。在吹填施工中,對泥漿流動方向進行調控,合理控制溢流口泥水排放濃度,做好分隔圍堰布設工作。適度擴大泥漿吹填區域,對泥漿基本流速進行控制,確保各類懸浮物沉降成效能全面提升。在應用挖泥船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設置疏浚環保政策,針對抓斗式挖泥船應用要結合具體施工部位布設對應的防泥幕簾,能控制較多污染物大量排放與大面積擴散。在吹填中,要對排泥管與挖泥船連接位置進行檢查與維護,能在最快時間內分析各個管道中存在的異常問題,分析問題產生基本原因,采取可行性措施進行控制。
各個施工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施工現場管理工作,在施工中全面踐行文明安全施工理念。對生態環境以及各類動植物進行保護,施工之前對船只應用性能進行檢測,避免發生船只泄漏等事故。針對較為簡單的施工環節,要抽調專業化疏浚施工公司進行承建[5],針對施工環境對臨近水域做好綜合排水設計工作,對于施工范圍較大的土石方施工項目,要分析當地生態環境現狀,掌握各類植物分布情況,設定全面的水土流失預警方案。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范圍較大,在施工中部分環節會導致施工區域水土結構受到嚴重破壞,其中施工部門全面完成各項施工操作之后,要補充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與相關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加強協作,掌握生態區域中生物生存活動現狀,設定針對性定向補償措施。
目前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中對生態環境會產生不同影響,現階段在施工過程中要結合施工要求與施工現狀設定完備的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建設中擬定多個備用的補償方案,保障生態環境以及項目建設能同步發展。在施工中,強化監控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修復。通過各項施工措施保障項目施工質量,推動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長遠發展。
[ID:00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