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栗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設計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我國的城市建設隨著“美麗中國”的提出,城市建設與鄉村建設發展方向均需進行轉變。我國鄉村建設受到多方因素的局限,比如鄉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鄉村交通不便利因素、科學技術不先進以及鄉村居民的認知不夠等,致使我國鄉村建設需要面對一系列的問題,成為我國社會群體的重要關注部分。我國目前階段的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需要摒棄傳統的建設方法,利用經濟發展的轉型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統籌鄉村景觀規劃等設計手段不斷提高鄉村的魅力度。
自然生態為人類提供了生活所需條件,保障著人類生存所需的食物以及其他能源。鄉村由于過去對土地的過度開發,對鄉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致使多種生物數量急劇減少,動植物的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逐漸影響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問題。鄉村景觀規劃需要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規劃施工,建設鄉村生態景觀與人類生活完美融合,保證鄉村生態資源進行可持續開發生產,培育出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鄉村生態環境,構建良好的居住環境[1]。
鄉村地區文化中包含了該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傳統習俗等,這些均是該地區居民最大的精神財富。我國中華文化發源于鄉村居民生活文化,鄉村地域保留著我國比較完整的民族特色文化,不同地區有著獨特的歷史發展以及民俗風情,這些均是吸引游客的相關原因。想要構建鄉村獨特的美麗景觀,需要保護當地獨特的文化,最大程度地保留該地區的特色。
鄉村的經濟發展受到鄉村經濟以及地區文化的影響。鄉村居民為了改善當前貧困的狀況,采取合理的措施獲取短期的經濟利益,比如隨意砍伐樹木進行販賣。鄉村居民雖然獲取了部分經濟利益,但并不適合鄉村經濟的長遠發展,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后果的破壞。因此,鄉村規劃中需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放緩,切勿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破壞,對人們的開發行為嚴加掌控,保證鄉村當地的資源能夠持續應用[2]。
美麗鄉村建設地區存在著部分拆舊建新的情況,鄉村建設中出現了多數“歐美風”建筑,對美麗鄉村的景觀造成了不和諧因素。居民忽略了地區傳統文化因素的做法,無法保證鄉村建設的正常運行,因此,進行鄉村規劃之前需要轉變居民的思想認知。
鄉村建設景觀規劃不同于城市景觀假設,二者之間的區別在于:鄉村景觀含有獨特的傳統歷史民俗文化,這是城市景觀嚴重缺乏部分。我國鄉村建設不斷發展,推動鄉村公共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鄉村居民生活逐漸便利起來。鄉村不斷發展的同時,大批量的城市化建設融合到鄉村景觀中,對鄉村的獨特文化、歷史產生了巨大沖擊[3]。
由于鄉村地區的建筑密集性較好、可開發強度較低,因此,有著極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鄉村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忽略了自然生態因素。部分工期較短、任務較重的建設項目,出現了只注重形式美忽略鄉村自然景觀的問題。自然生態環境的美感被城市化建筑取而代之,大部分樹木被人工砍伐,并種植充滿“美感”的景觀性植物。這些方面均對鄉村自然生態造成了一定影響。
鄉村景觀建設規劃的主要部分是鄉村居民,但是目前階段,我國鄉村居民對鄉村景觀建設參與度不夠,景觀規劃初期的調查問卷也只是表面形式,沒有起到本質性的作用。構建良好的鄉村景觀,需要居民進行良好的管理和維護,比如:垃圾的隨意擺放、部分違章建筑現象,都是由于居民對自身的監管程度不夠造成的,導致美麗鄉村的景觀受到侵害[4]。
根據傳統歷史文化,各個鄉村均經歷了千年的沉淀,經歷時間長河的洗禮過后,形成了鄉村特殊的生活文化。建造和諧的居住環境,需要居民共同保持,加強鄉村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行鄉村建設時,修建運動場地以及休閑娛樂廣場,需要保障道路的便捷性,便于居民進行生產、娛樂休息活動。鄉村景觀設計規劃的時候,根據鄉村特有的原始生態進行構造,保障鄉村原始生態不被破壞的前提,加強鄉村中的溫馨和諧氛圍。
鄉村存在著其地方的獨特文化,地域性的歷史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等部分,對居民均是可貴的精神財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鄉村景觀設計時,要充分體現出該地區的獨特之處,將地方特色充分融合進景觀規劃中。鄉村可以使用地區特有的植物、建筑設施或者富含民俗風情的活動,充分使游客感受到地區特色,帶動美麗鄉村的旅游事業發展,幫助鄉村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5]。
美麗鄉村建設地區中,該地區建筑設施、庭院街道均屬于該地區獨有的特色,針對鄉村中的獨特之處進行完美連接之后,建設充滿特色的鄉村環境。構造合適尺度的鄉村格局,鄉村進行公共設施設計時,需要結合居民的實際活動范圍進行估算。比如,對于喜愛散步的人們來講,公共設備服務范圍在900 m左右,就能滿足村民的基本要求,人們能夠在10~15 min之內到達指定地點。簡而言之,想要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需要滿足靈活性、尺度合理等多方面的條件,才能實現打造美麗鄉村的最終目的。
古城村的位置在山西省潞城市城東25 km的位置,古城村沉淀了我國千年的文化歷史,村子西側自今還保留著潞子城墻遺址。古城村根據其景觀資源以及聚落分布的情況,形成了獨特的景觀結構分布局勢。對于古城區的建筑景觀,需要根據實際建筑的情況進行保護更新措施:首先,古城墻遺址是山西省的重點保護文物,需要對居民及游客展開文化保護的宣傳,設置部分指示牌并完善交通系統。其次,就是對古城區的整治部分。城區內的設施結構完好,建筑質量較高,但是外部墻皮有部分脫落現象,針對這一情況,進行修補保證居民的居住特色。最后就是對危險建筑物的改造,進行翻整或者統一進行遷移[6]。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城鄉發展,已發展成一體化的趨勢。但是,鄉村經濟建設與城市建設相比較為落后,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鄉村環境生態逐漸被破壞,這些因素均限制了鄉村的經濟發展。目前階段,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目的,是轉變鄉村的發展方向,保護鄉村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對鄉村景觀不斷進行優化完善,突出鄉村自身的熱點同時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
[ID:00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