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健,劉躍國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四川 綿陽 621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程造價專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學生不僅僅需要只是學習過相關課程內容拿到畢業證,更需要成為具有創新精神,有新思路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在側重培養職業技能的前提下,需要更改教學模式,采用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工程造價教育的改革思路,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用開放性的理念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既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有創新科研精神并能有效增加產出的復合型人才。
產學研合作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人才,開展教學、科研、并具有一定產出的教學模式,雖然在我國提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具體在各院校各專業開展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最早開展并較有成果的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校提出“三協同”辦學模式,即:學校與行業、企業、政府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具體操作方式為:在協同辦學上,學校設置校企合作院務委員會,推行“企業方院長制”,聘請企業方專家或負責人擔任院長,依據企業需求制定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同時學校實行“3+1”培養模式,即在校理論學習3年,1年為實習時間,所有學生均需參加 1 年以上的企業校外培養。依托產學研戰略聯盟,學校與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松江區人民政府、上海汽車工業集團,上海電氣集團公司、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 250 余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教育基地[1]。很多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都有比較好的成果,但需要根據學校專業的具體情況以及企業的配合度,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當地行業及政府的支持,所以結合具體情況各校各專業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并能辦出自己的特色。
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講課,學生聽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動手操作的機會少,很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職學生大部分學習積極性不高,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效果差。加之現在信息技術發達,學生容易受新興事物的影響,上課習慣看手機,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造成教師管理難度大,影響學習效果。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考核比較單一,不能完全了解每個同學的優勢,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雖然現在的職業教育在課程配置的過程中已經有很多的實踐課程,但這些實踐課有一些相對滯后,不能完全與行業新形勢有效快速地結合,同時以理論教師指導為主,缺少行業教師的指導。在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情況下,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更得不到提升從而無法達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缺乏競爭力,行業人才素質得不到提高。
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根據市場的需求確定,所以產學研合作教育首要任務是進行市場調研與行業對接??梢圆扇〉拇胧槊咳曜咴L企業,進行調研和問卷調查,確定行業對人才需求,修改人才培養計劃與課程設置;同時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學校教學目標與行業差距;邀請行業專家針對企業與學校具體情況,共同探討合作模式;與企業共同辦學,邀請企業工程師定期為學生講學,如邀請企業高級工程師為學生開展入學教育,中期專題報告,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積極性;選拔教師輪流到企業進行培訓學習,與企業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在企業設置實訓基地,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共同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使學生能夠到施工現場接受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以人為本,互聘人才;學科互補,協調統籌”的產學研合作人才資源共享互動的人才資源整合運行機制[2]。
在產學研合作模式探索過程中,主體是學校和企業,學校的目標是培養人才,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目標是產生市場價值,利益最大化,學校與企業的連接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促進和協調。雖然我國已經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很長時間并有部分學校與企業配合較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我國依舊沒有一套系統的法律法規來推進產學研的發展。1992年提出的《關于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見》以及1999年推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薦素質教育的意見》,對于產學研教育的內容并沒有形成完善體系,缺乏參考性和指導意義[3]。所以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開展還是需要各個地區政府相關部門根據各地區現實情況采取相關措施來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開展,才能調動企業與學校的積極性為地方培養優秀人才,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為地方產業創造價值。
無論是什么樣的合作教學模式,對學校而言都是以培養社會與企業需要的人才,產生最大的社會價值為最終目標,所以在傳統大部分學校產學研合作為“訂單式”輸出人才的情況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個性化培養人才,最大化地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創業對學生人生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創新為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學校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單獨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其中包括技術開發、項目研究、科學研究、創業實踐等活動形式,邀請企業專家定期為學生指導,選拔教師進行定向培訓,組建固定的教師團隊指導學生;在豐富創業創新項目基礎上,達到提升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價值的目的,使人才培養更具科學性,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發展需求[4]。
高職院校在工程造價專業進行產學研合作模式探索使專業人才培養能力提高,同時提高學校與行業的科研能力,能夠促進行業快速發展。雖然現在產學研合作模式在工程造價專業的應用還不夠完善,但是只要我們積極查找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行業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對接,融入創新創業理念,不斷努力探索,一定能夠找到適合高職院校針對工程造價專業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有效路徑。
[ID: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