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燕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集團化管理成為了很多企業的發展模式,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推動集團快速發展成為了很多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集團的財務管控工作不是獨立的,是需要結合集團的發展模式、發展時期以及發展戰略綜合制定的,既要促進自身的持續發展,又要對下屬的各企業的財務模式進行有效的監管,推動企業朝向行業財務精細化的趨勢不斷發展,引導下屬企業充分發揮財務監管的價值,完善集團的財務監管體系。
財務治理結構的建設是當前我國集團管理模式下財務監管體系建設的根本問題。從本質上來說,財務治理結構指的是對于財務權貴的分貝結構設置。作為集團化管理模式下的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建設應該基于集團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目標,完善財務治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集團財務管控的積極作用。在財務管理方面,集團要建立起集團財務管理、分區財務管理、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等多個層級有序的財務監管體系建設,同時在進行企業的財務監管時,還要注意按照集分結合的原理來進行,同時在對財務信息進行管控時,也要遵循多種管控方式相結合的原理,既要有現場管控、遠程監管以及專項調查等多種監管模式相結合,通過這些具有針對性的財務監管措施的應用,能夠幫助集團下屬各企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集團建設更進一步。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集團規模也會不斷擴大,這當然會幫助企業獲取更高額的經濟利益,但是也要注意,不同的企業會受到地區等差異因素的影響,因此組織結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因此規模越大的企業在部門構成、層級分布上的結構就會顯得越復雜,同時先建立的企業與后建立的企業之間的工作人員構成、工作理念方面都存在著不同。這種情況就會導致下屬企業在財務數據的傳遞過程中的行程拉長,因此很多數據會在傳遞的過程中受到影響,因此集團在進行財務數據管理時,要注意從源頭入手,加強下屬企業的財務監管質量,確保各個企業的財務信息真實有效。為了促進集團財務信息監管系統的完善,那么統一集團財務信息統計方式就顯得十分必要,為了更好地為下屬企業提供指引,集團要對下屬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進行及時的統計和審核,確保財務信息的完善和安全,同時,基于精確的財務統計信息,集團可以建立起安全完整的財務信息統計系統對相關信息進行管控。可以說財務信息統計是財務監管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是集團財務風險控制和正確決策的前提。
集團的財務中心涉及到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因此集團必須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構建符合集團未來發展趨勢的資金運營模式,同時加強對于財務的監督和決策,同時還要強化對財務執行權的配置,不斷對財務結構進行優化,這也是新的發展區間對于財務管理模式轉型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集團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促進集團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同時由于營運資金主要應用于企業額日常運營當中,因此這類資金回收周期短、變現能力很強,同時由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很強,因此在經營過程中需要的資金的流動性很大,同時存在的形式很多樣,作為集團的經營者和管理者,要能夠充分掌握企業資金流向,同時根據資金運行的特點提高對于集團財務運行的管控水平。
集團的財務監管能力不僅體現在自身對于財務工作的把控上,同時還要體現在對于下屬企業的財務工作的培訓上,提高下屬企業的自主財務把控能力,能夠促進集團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集團要規范財務工作崗位員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操守,通過多種方式對其進行相關工作的培訓,促進集團的整體財務管控能力的提高,降低集團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總體來說,集團在財務管控工作方面主要是有資金管理、預算管理、會計審核體系以及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幾方面的內容,通過這幾個大方向的著手,能夠促進企業財務工作的權利集分和權責尺度的劃分,通過多種途徑促進企業財務管控質量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集團財務管控的有效性提高,幫助下屬企業抵御可能遇到的財務風險。簡單來說,集團化管理模式下的企業在自主性方面有所降低,但是卻大大提高了整體的企業財務風險抵御能力,通過多種管控手段的實施,相信我國集團化管理模式下的財務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