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英 李杰 劉祥臣 豐大清 張強 余貴龍 李平 谷孟軒 呂未 史厚東


摘? ? 要:通過田間試驗,比較分析了不同藥劑對再生稻穗頸瘟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390 g·hm-2和20%稻瘟酰胺懸浮劑1 050 ml·hm-2對再生稻穗頸瘟的防治效果較好,分別為88.34%和83.64%,比空白對照分別增產18.67%和14.97%。生產上推薦使用這兩種藥劑進行防治再生稻穗頸瘟。
關鍵詞:再生稻;穗頸瘟;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8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0.11.01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for Panicle Neck Blast of Ratoon Rice Planting Pattern's First SeasonRice in Southern Henan Province
ZHAO Haiying, LI Ji, LIU Xiangchen, FENG Daqing, ZHANG Qiang, YU Guilong,LI Ping, GU Mengxuan,
LV Wei , SHI Houdong
(Xinyang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Abstract: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panicle neck blast of ratoon ric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s.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75% tricyclazole WG with dosages of 390 g·hm-2 and 20% fenoxanil with dosages of 1 050 ml·hm-2, had bet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on panicle neck blast of ratoon rice,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were 88.34% and 83.64%.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the yield of rice increased 18.67% and 14.97% by used 75% tricyclazole WG with dosages of 390 g·hm-2? and 20% fenoxanil with dosages of 1 050 ml·hm-2. These two fungicides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control of panicle neck blast of ratoon rice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ratoon rice; Panicle neck blast; control effect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減產,發病的稻田普遍會減產20%及以上, 嚴重時可能達到50%以上甚至絕產[1]。再生稻具有 “一種雙收(頭季、再生季)”、“兩減(農藥減量、化肥減量)”、“三高(投入產出率高、勞動效率高、經濟效益 高)”、“四省(省工、省種、省秧田、省水)”和“兩增一優 (增產、增收、再生季米質變優)”等優點[2-3],近幾年來,豫南稻區廣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群眾種植再生稻的積極性逐年高漲,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種植面積已經超過 1.3 萬 hm2 [4],水稻再生性研究被列為信陽市重點項目之一。由于目前豫南再生稻主推品種多為優質品種,普遍抗稻瘟病能力較弱,需要加強預防和防控,穗頸瘟是影響再生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化學防治具有高效、方便、迅速等優點,目前仍是稻瘟病應急防控的首選措施[5]。特別是病害大流行時,化學防治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6]。有些學者研究表明,稻瘟病菌已對常用藥劑如三環唑等產生不同程度抗性[7-9],但豫南稻區未有報道。為進一步驗證田間試驗效果,筆者對常用的幾種殺菌劑進行了田間試驗,以期為豫南稻區水稻再生性研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藥劑及試驗設計
(A)2%春雷霉素水劑,1 500 ml·hm-2日本北興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生產;(B)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40%稻瘟靈乳油,劑量1 687.5 ml·hm-2,江西巴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D)20%稻瘟酰胺懸浮劑,北京堅安豐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050 ml·hm-2; (E)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推薦劑量390 g·hm-2,陶氏益農有限公司生產;(F)枯草芽孢桿菌1 000億活芽孢·g-1可濕性粉劑,825 g·hm-2,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噴灑清水為對照(CK),共7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30 m2,小區總面積為630 m2,隨機區組排列。
1.2 供試作物、品種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兩優6326。
1.3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位于信陽市農業科學院湖東試驗基地(東經114°05',北緯32°07'),供試土壤為水稻土、粘土。土壤pH 6.4,有效氮含量54.3 mg·kg-1,有效磷9.7 mg·kg-1,速效鉀75.1 mg·kg-1,有機質22.4 g·kg-1。3月4日播種,4月12日移栽,移栽株行距30×14 cm。 1.4 施藥時間和方法
2019年6月26日于水稻破口抽穗前施藥,第1次施藥后7 d第2次施藥,兌水量750 L·hm-2,采用工農TW—1601型手動背負式噴霧器均勻噴霧,施藥時水層深度3 cm左右。施藥當天及藥后3天均為晴天,試驗期間最高溫度33.0 ℃,最低溫度22.0 ℃。
1.5 調查方法
施藥后不定期觀察試驗藥劑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8月14日取樣收獲。每小區平行跳躍法選10個點, 每點調查相連的50個有效穗, 共500個有效穗。按《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規定的9級分級法分級記載病穗數。穗頸瘟的分級標準:0級, 無病;1級, 每穗損失5%以下 (個別枝梗發病);3級, 每穗損失6%~20% (1/3枝梗發病);5級,每穗損失21%~50% (穗頸或主軸發病, 谷粒半癟);7級, 每穗損失51%~70% (穗頸發病, 大部癟谷);9級, 每穗損失71%~100% (穗頸發病, 造成白穗)。
病情指數(%)=∑(各級病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穗數×9)×100
防治效果(%)=(空白區藥后病情指數-施藥區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區藥后病情指數×100
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調查:于水稻成熟期取樣測產,每處理隨機選取10穴稻進行考種,調查株高、有效穗數、穗粒數等,計算結實率和再生率,并測定千粒重。收獲時,各小區單打單收,風干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評價
從施藥后到收獲期, 和對照相比藥劑處理區水稻長勢無差異, 對水稻較安全,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無不良影響。
2.2 防治效果
從表1中可知,幾種不同處理對穗頸瘟均有一定的防效。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防效為88.34%,防效最高,明顯優于其它處理,比20%稻瘟酰胺懸浮劑、40%稻瘟靈乳油、25%咪鮮胺乳油、2%春雷霉素水劑、枯草芽孢桿菌1 000億活芽孢·g-1可濕性粉劑的防效分別提高4.7%,14.25%,26.45%,31.38%,21.85%,除20%稻瘟酰胺懸浮劑外,與其它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其次為20%稻瘟酰胺懸浮劑,防效為83.64%,與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差異不顯著。 40%稻瘟靈乳油防效一般,低于75%,25%咪鮮胺乳油、2%春雷霉素水劑、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防效較差,介于56%~62%之間,2%春雷霉素水劑和枯草芽孢桿菌1 000億活芽孢·g-1可濕性粉劑間二者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處理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2可知,經不同藥劑處理后水稻總產量均顯著高于CK,高出5.37%~18.67%,其中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的產量最高,與其它處理間達極顯著差異水平;其次是20%稻瘟酰胺懸浮劑、40%稻瘟靈乳油,產量和防效成正比例關系。從產量構成因素來看,經不同藥劑處理后穗粒數和結實率均高于對照,千粒重變化不大。按秈稻最低收購價每公斤2.4計算,扣除每公頃用藥成本約150元,處理比對照每公頃多增收1 275元~4 807元不等。
3 結論與討論
(1)試驗結果表明,6種藥劑對穗頸瘟均有一定的防效,但防效間有差異。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處理的防效為88.34%,防治效果最好,產量也最高;其次是20%稻瘟酰胺懸浮劑,防效達83.64%;其它處理防效均在56.49%~74.09%之間,防效不太理想。經不同藥劑處理后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有所增加,并最終反映到產量構成因素上,導致穗粒數和結實率提高,從而增加產量。筆者推薦生產上用75%三環唑水分散粒劑和20%稻瘟酰胺懸浮劑來預防和防治穗頸瘟。
(2)預防為主是基礎。我國植物保護工作的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但很多群眾都有“見蟲才打、見病才治”的防治習慣,遇到大流行年份,特別是對 “水稻癌癥”之稱的稻瘟病,此時再防治為時已晚,會對產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植保相關部門要把稻瘟病發生趨勢及危害程度進行準確預測,根據監測預測結果及時適量地施用藥劑,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農田生態環境的改善都具有積極意義[10]。
(3)科學合理使用藥劑是關鍵。三環唑施用時要在水稻破口抽穗前1個星期前使用。三環唑主要作用于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三羥基萘酚還原酶和四羥基萘三環唑酚還原酶,并且可誘導水稻體內與抗性反應有關的酶活性提高,另外可抑制病原菌對植株的再侵染[11]。這種機制決定了三環唑主要起預防和保護作用,因此,要在發病前施用效果最佳。施后降雨的,要進行補施。當發病嚴重時在齊穗期再施一次藥是必要的。注意與其他藥劑交替或輪換使用,以減緩或避免抗性菌株的出現。下一步對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進行復配研究,以實現對豫南稻區發展再生稻提供技術支撐。
(4)筆者認為,防治再生稻稻瘟病的方法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孤立的。目前,選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存在病菌毒力變化快,水稻抗性品種往往推廣 3~5 年后即喪失抗病性的問題[12],生產上應加快抗稻瘟病品種的選育。同時,生產上應綜合采取生態控制、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境友好型措施來進一步控制稻瘟病發生。
參考文獻:
[1]陳利鋒, 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 (南方本)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314-317.
[2]劉祥臣,豐大清,李平,等.豫南稻區再生稻發展的再探索[J].中國稻米,2014,20(2):29-31,34 .
[3]鄒春華,李小兵,許本元,等.再生稻不同農藥減量技術組合效果比較[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6):73-77.
[4]孫建中. 豫南地區大力發展再生稻及其栽培要點 [J]. 農業工程技術 , 2019,39(5):59-60.
[5]劉明津,汪文娟,馮愛卿,等.稻瘟病綜合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西北農業學報2020,29(9):1-10.
[6]梁夢琦,劉連盟,孫磊.生產上主要殺菌劑對稻瘟病的防效及施藥時期研究[J].中國稻米,2017,23(6):93-96.
[7]劉顯元.黑龍江省部分稻區稻瘟病菌對三環唑的敏感性分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3):53-55 .
[8]番彩華,白亭亭,楊佩文,等.云南省部分地區稻瘟病菌對三環唑的敏感性研究[J].安徽農業 科學, 2015,43(2):42-143,147.
[9]姚樹萍,賈麗,何玲,等.我國水稻稻瘟病菌對三環唑抗性研究[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17,37(6):13-17.
[10]齊龍, 馬旭, 梁柏, 等.稻瘟病監測預測方法研究現狀及流行風險評估體系構建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 2011, 27 (33) :213-216.
[11]楊榮明,周明國,葉鐘音. 三環唑防治稻瘟病的作用機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8,21(2):34-37.
[12]顧才東,李華,馮衛東.寧夏水稻主栽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8,30(5):8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