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萍

【摘要】隨著青春期荷爾蒙的分泌及身體的發育、生活體驗的日漸豐富,初中生的情緒、情感變得日益豐富而波動起伏,甚至有時候沖突比較激烈。日益增長的生活、學習壓力以及加快的生活節奏使親子之間溝通成本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快速、高效的解決問題,眾所周知,良好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溝通是建立關系的有效途徑,因此掌握一定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技巧顯得更加有意義。
【關鍵詞】正面導教? ?青春期? ?層次? ?親子沖突
正面導教理論以正面管教理論為基礎,結合人本主義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由家庭的“管理”到學校、家庭的“引導”。我們可以把溝通分為五個圈,即五個層次:打招呼,談事實,分享觀點和想法,分享感受,敞開。在親子關系中,家長都希望能夠到達溝通到最深的狀態——敞開。但真正的敞開,是對事實的客觀呈現,彼此不同觀點和想法的充分尊重,感受的真正接納。
一、“三明治”表達法
(1)觀察:清晰的表達觀察的結果①
觀察,然后說出發生的事情,不加評論,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所觀察到的結果,而不是判斷或評估。
錯誤做法: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
評價、批評容易讓人感覺到攻擊,從而調動防御機制,而沒有專注于解決自我問題。
(2)感受:具體的表達自我的感受
情緒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允許它的存在,接納并表達出來非常重要。將我們的感受命名、分辨出來,用情緒詞匯將它表達出來有助于對情緒的自我管理,情緒的表達有助于他人理解。
(3)需求:讓對方了解我們真正的需求
①快樂金字塔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針對初中生不同層次的需求含義各不同。
生理上的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饑、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當今社會生存早已不是問題,而對于初中生而言,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業壓力的增大,睡眠時長短、睡眠質量差成為影響初中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個體睡眠需求差別很大,有些同學睡眠不足容易導致神經衰弱、情緒煩躁、神情恍惚的現象。
安全上的需要:保障自身安全、擺脫自身生命安全免受威脅是人發展的前提。在人類的進化中,安全不僅僅包括生命、財產、地位等現實層面,同時還包括現實層面心理安全感即“我很重要,我是有價值的,我值得被愛,我不會被拋棄”等核心問題的回答。部分學生會質疑家長究竟是“愛分數還是愛我”。
愛和歸屬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愛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愛,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對初中生而言,初中面臨著親子關系的進一步分離,對親密感的向往讓他們走向同伴渴望擁有自己的“閨蜜”分享心中的小秘密,尤其是學業壓力大的時候渴望獲得“親密感”、“深入了解”的愿望就越強烈,有些同學尤其是親子關系中一方缺失更容易陷入異性情感之中。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能獨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青少年一方面渴望獨立,獲得“成人感”,因此家長不能再像小學階段一樣大包大攬,尊重其自主意識,同時有很強的“尊嚴意識”,“愛面子”,因此要格外注意。
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初中階段容易迷茫,沒有目標就是追尋“價值感”的體現。
②需求的表達
通過命令的口氣表達我們的需求只會讓對方感到不被尊重,可以通過“我希望你……”來表達我們的需求,同時也可以通過“你希望我做什么?”表達我們的善意。
③需求的滿足
青春期有些孩子不愿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家長對孩子偶爾主動提出的需求要予以重視,給予回應。盡量“不求不應”、“有求必應”,“不求不應”并非置之不理,不管不問,而是保持關注、觀察,重要問題要干預、指導,“有求必應”并非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尤其是物質方面的需求要予以限制,精神方面、心理上的需求要格外關注。
二、如何處理親子沖突
1.積極的暫停
快節奏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擔心“暫停”后會不會不了了之,積極的暫停是等雙方至少成人情緒穩定下來再討論問題。盲目溝通,只求快速解決問題,任由情緒的洪水噴涌而出只會比不做結果更糟糕。
(1)積極的暫停的含義
從物理上、空間上將雙方分開,從時間上來說暫時放下這件事,等雙方至少一方(一般是父母)冷靜下來再處理,冷靜的時間因人而異,但原則上不過當天,否則就錯過了最佳處理期。
(2)積極的暫停的意義
因為人的情緒“峰值”體驗,在極端情緒下會說出或做出深深傷害對方的話,事后即使道歉也有可能自身追悔莫及,因此積極的暫停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也保護我們愛的人。青少年有較強的自尊意識,一些話語”暴力“言語可能會在心靈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3)積極的暫停的時機——你或孩子情緒快失控的時候
重要標志:孩子以不上學、離家出走、自殘甚至死等性質較嚴重的時候威脅你。很多親子沖突比較激烈的父母會擔心,孩子把自己鎖在屋子里會不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急于踹門、開鎖,殊不知這些暴力的行為同時也會深深傷害青少年的自尊以及安全感,挑戰他們的獨立自主性。
2.自我情緒關懷
工作、家庭的壓力可能讓家長在某個時間點特別的疲累、煩躁,如果這個時候再遇到親子矛盾則是火上澆油,因此消化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對錯,允許它的存在,并接納他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強壓著怒火的“委曲求全”換來可能是不買單。家長自我情緒關懷非常重要。
3.從傾聽開始,積極行動
家長對于孩子最常見的溝通方式就是嘮叨,重復的提醒在幼兒和小學低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兒童的記憶存儲能力有限,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刺激時間過長,會使人極不耐煩或產生逆反心理。初中階段記憶能力迅速發展,成人重復、單一的嘮叨對初中生來說很容易變成要求,甚至是強迫和控制,青春期學生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內心渴望的是獨立,需要的是家長的傾聽。積極的行動從修復親子關系開始,從溝通的五個層次“打招呼,談事實”開始。
三、父母無條件的接納
父母無條件的接納是最高級的愛,無條件接納就是沒有任何理由和原因的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這是孩子“安全感”和“價值感”最重要的來源。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初中生的自我理想、喜好、未來發展道路、朋友、偶像都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家長能給與無條件的愛就是幫助孩子充分尋找自己,而不是把父母認為好的、父母未實現的愿望強加給子女。
青春期親子溝通最核心的是父母給與子女無條件的接納,順利度過親子分離。
【注釋】
①馬歇爾·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M].華夏出版社2009.
【參考文獻】
[1]林文采. 心理營養[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
[2]金英.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 (25):73.
[3]簡·尼爾森 琳·洛特.? 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M].北京天略圖書有限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