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文婷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現如今高科技和智能化的社會,創新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必須重視當代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音樂素質教育的提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通過對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的探討,以及如何將創新思維運用其中,作了深入的闡釋。
關鍵詞:音樂;教育;素質;培養
引言
音樂學素質教育既要培養音樂人才的素質,同時又要進行專業音樂技能教學與音樂理論教學。運用音樂思維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不同類型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因材施教,通過音樂理論與專業音樂技能的教學,健全學生的身心,讓學生的思想素質隨著音樂素質的提高而提高。在對音樂素質教育的探討中,金希鐸指出:"音樂素質教育首先是音樂教育。"音樂學科的素質教育必須充分揭示其基本內容與規律,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
一、音樂思維與創新思維辨析
(一)音樂教育若干方面的創新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總結出音樂教育創新的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在音樂教學中應當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二是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創新的音樂方法。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補充。第一,音樂教育與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價值關系;人類道德行為的培養,不是靠外在的強制力,而是通過一種"娛樂與樂趣"的自然美,對人的心靈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體現了人的創造性和審美性。這種微妙的聯系還說明,審美活動離不開人的最基本的創造能力,對人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音樂教育也是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然選擇。現代教育主要體現為教育主體哲學。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其發展是當今教育實踐的終極目標。
(二)基本素質教育十分重要
基本素質教育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方法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與世界對世界本質的認識,改造方法固有地包含著批判的、開放的、創造性的思想。唯物辯證法思想不僅提供了全面、發展和聯系的要點,而且還培養了學生面對事物學會持有批判與懷疑的觀點。"尊重客觀事實,理論聯系實際"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現實的思想基礎,應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運用多學科交叉、滲透的方法,從多方面入手。
二、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音樂素質教育
(一)音樂素質教育地位的確定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前提
大學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音樂教育中增強自信,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克服在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必要"誤解,明確大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音樂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從院系領導到全體教師都要明確。音樂素質教育必須明確其地位,并在國家政策和學校決策中予以重視,才能促進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音樂素質教育在思維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效果。所以,各大高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時,可以采取音樂素質教育,因地制宜切合實際的探究素質教育突進,從而培養更多的能夠為我國效力的創新型人才。全面推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二)音樂意識在教師教學中以創新思維培養為主
教師利用音樂的主動性在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教師應利用音樂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運用各種有趣的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中學習,也可采用形式討論,開展探究式學習,提供有趣的學習場景,營造輕松和諧的音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滿足學生的興趣,加上音樂的情感效應,容易碰撞火花,促進靈感的產生。與此同時,教師要懂得教學藝術,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得出正確結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言簡意賅、理解力強、含蓄溫和、循循善誘、樂于助人,老師的話、語調都要循善誘,引導學生要有耐心。做音樂思維練習,學生是教育過程的主體,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創新思維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就學生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從教師的重點內容中吸取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在與教師技能相結合的基礎上,衍生出自己的思維,具有獨特性。與此同時,學生可以發展他們的思維,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享受音樂的美,培養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性等。
(三)大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和主力軍
主體是學生的本質特征,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創造思維的形成也主要依賴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鞏固和提高。上課時,學生要跟上老師的步伐,主動吸收并轉化老師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盡可能地創新。不但如此,創新思維的訓練也可以在社會環境中進行。要積極參加各種課外音樂活動,創作歌曲,參與音樂朗誦、舞臺設計等,享受美的樂趣,發展情感,發揮潛能,探索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實際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觀看各類音樂會、音樂廳、劇場等,并參與學校與社會藝術團的交流與合作。
(四)音樂課程結構體系的優化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
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專業教學方面,我們不可能像音樂專業那樣進行系統的改革。選修音樂課程,優化課程結構體系,選修創新思維訓練課程。在這些課程中,音樂基礎課和作品欣賞課是綜合公共藝術課的必修課程。其與專業音樂教育課和中小學音樂基礎課均有差異。這樣才能適應大學生。就內容而言,專業方面減少了知識點的難度,擴大了知識的廣度,而且信息量大,有助于對整個音樂藝術的全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把握。通過本課程,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音樂課程結構體系應統籌規劃,合理選課,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結束語
總之,應當重視學校與社會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并建立一個全面的教育工作團隊系統,全職教師,輔導員,班長,俱樂部導師,社會和企業導師為骨干,和實踐體系與平臺,學生管理和學生代表參與系統。讓音樂素質教育滲透到學生工作和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各個部分。
參考文獻:
[1]劉德崇探究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田·藝術科技,2015
[ 2 ]陳艷,楊姍姍,等音樂教育音樂素質教育[J ] ·四川戲劇,2006(06),
王立新,等.大學生素質教育簡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3]甄曉明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淺析時代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