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面對重大災難時,總會涌出各方力量來幫助國家民族渡過難關。本文從重大災難發生時所產生的藝術作品的角度來分析研究,對過去和近期的一些優秀藝術作品進行賞析,得出結論,并警惕一些不好的現象。
關鍵詞:災難;藝術作品;警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命運多舛的民族,但同時她又是一個堅韌不屈,百煉成鋼的民族。漫漫歷史長河中,與中國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其余三個古國都斷了傳承,其原因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有國家的制度原因,有民族信仰與精神的原因,有戰爭的原因等。我認為,藝術這種上層建筑也是一個國家在面對磨難時能夠頑強挺過來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淺析藝術
雖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藝術這類上層建筑是離不開經濟基礎的,但是經濟基礎更多的是決定藝術的繁榮程度,所表達對象的發展變化。對于藝術作品某一時刻,某一階段,某一特殊期間的主題、精神、情感內核,經濟基礎的影子就相對較小。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家在創作開始之前,因為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件事,所看到的某種現象,使藝術家產生了創作沖動;在創作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生活的影響,把當時的情感態度糅雜在作品當中,直至作品完成。在國家面對重大災難時,藝術家作為社會的一員,作為災難的親歷者,理所當然的會產生創作沖動,通過畫筆將自己的所見所想在畫卷上傾瀉。這不僅僅是滿足藝術家的創作欲望,更多的是藝術家發揮自己的社會職能,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精神層面上滿足民眾的需要,為國家社會加油鼓氣。
不管是國畫還是后來傳入中國的油畫,還是新衍生出來的繪畫形式,都不妨礙藝術家表達對處在災難旋渦中的人的情感態度,對災難本身的看法,對社會現象的情緒。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對處在災難中的國家和人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它能使人們凝心聚力,煥發民族精神,鼓舞士氣,提升干勁,為國家盡快走出災難發揮積極作用。
二、重大災難發生時所產生的一些藝術作品
國家在面對困境時,總是不乏能人志士為國出力,他們來自各個領域,各個維度,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國家人民渡過難關。其中藝術領域的力量也舉足輕重,藝術在這些時刻總是能綻放出絢爛的色彩。
(一)過去
非典,一場經歷過的人終生難忘的記憶。這場災難給中國這個當時并不是太富裕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造成社會經濟倒退,嚴重威脅民眾的生命安全。在危急時刻,各領域人員同心協力,民眾服從指揮,國家調度有序,使國家快速走出了災難的影響。藝術家趙振華的油畫作品《抗擊非典》就是一幅優秀的反映抗擊非典期間的醫務人員的畫作。畫作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醫務人員搶救病人。病人躺在病床上,幾位護士推著病床小跑著趕往搶救室,護士們全副武裝,隔離服、口罩、眼罩嚴絲合縫的穿戴著,畫面給人一種緊張危機的感覺,人們的心仿佛都跟著提了起來。第二部分是一眾醫生護士的合影,站在最前面的女戰士敬了個標準的軍禮,仿佛表達自己抗擊非典的決心,其身后是一位頭發花白的男性,雖然年齡很大了,還是不顧危險奮戰在一線,畫面有一種眾志成城之感。第三部分表現的是一位護士由于高強度工作不堪重負昏倒的畫面,幾位同事攙扶著她才沒讓她摔倒在地,看著這個畫面,敬意油然而生。搶救、行軍禮、昏倒,每一個部分都牽動人心,讓人緊張,心疼,同時又充滿斗志。這件作品不僅讓人們體會到抗擊非典的情況何等緊急,又表達出眾志成城、同心協力之感。
(二)近期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一直牽動著我們的心弦。這次疫情影響范圍之廣,造成財產損失之巨非常罕見。同時,也產生了很多藝術作品,鼓舞人心,與人民一起渡過難關。畫家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親身感受通過作品表現出來。同時,作品里面也包含著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定會戰勝疫情的信心。這些藝術作品的內容也很廣泛,有描繪病毒的,有表達醫務人員的,有關注祖國山河的,有關注封鎖之下的城市的。總之,在這次災難中,藝術這種上層建筑很好地發揮了自身的作用,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三、警惕藝術活動中不好的現象
在面對重大災難時,藝術總是不會缺席。但是我們要警惕藝術活動中跟風、粗制濫造的現象。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有相當一部分畫家不是由衷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是在思想情感尚不成熟之時,看到一些抗擊疫情的藝術作品已經出現在社會上,便匆匆忙忙的完成一幅作品,質量得不到保障。還有的畫家仿佛跟風一般,看到有些人在創作疫情相關題材的畫作,自己也要畫一個與疫情有關的,但是腦子里面的東西又不夠支撐他完成創作,于是就出現了模仿藝術家趙振華的作品《抗擊非典》這種抄襲式跟風的現象。藝術創作是一種精神勞動,在藝術家情緒不夠飽滿,情感不夠豐富,創作沖動不夠強烈之時,匆匆忙忙、言不由衷完成的作品也稱不上是優秀。藝術家不僅僅是需要技法上的提升,同時也需要提升內在,注重積累,關心民間疾苦。只有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感受社會,才能最終表達社會。
結語
在面對重大災難時,社會需要藝術家創作出振奮人心的藝術作品,給人們鼓勵和信心。作為藝術家,也有義務在危難時刻創作正能量的藝術作品來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藝術家們在創作的時候要更加注重質量,要在作品中表現出自己獨有的東西,并且可以讓民眾感同身受,理解你所要傳達的思想,宣揚的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2]易健著《美學》[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
[3]南山《災難社會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作者簡介:
王鵬(1998—),男,漢,江蘇,碩士,油畫,江蘇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
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 2020XKT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