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璐
摘 要:任何一種文化的存在、發展和興盛都依賴于地區的自然條件和政府政策,作為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民藝寶慶竹刻也不例外,邵陽古稱“寶慶”,竹資源優勢豐富,寶慶竹刻多樣的題材和手法,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生活方式和民眾的審美情趣。本文從研究寶慶竹刻、文創產品和兩者的相互融合創新方案,探討寶慶竹刻的保護與發展之路。
關鍵詞:寶慶竹刻;文化創意;民間藝術
一、寶慶竹刻與寶慶竹刻的保護措施
湖湘歷史悠久,人才和文物眾多,藝術人物方面,著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中國美術協會主席黃永玉等;文物方面,厚重典雅的寶慶竹烙畫、栩栩如生的邵陽羽毛畫、獨特質樸的土布紗繡、素雅高潔的藍印花布、鮮艷童趣的灘頭年畫等。其中寶慶竹刻可以將竹片脫胎換骨,變身出千種身份,可塑性比較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自然資源方面,邵陽盛產楠竹,尤其是綏寧顯,國家林業重點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高達67.7%,其中黃桑地區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金絲楠木林,因此,天然的地理優勢為寶慶竹刻提供了物質保障。手工藝人們憑借自己高超的雕刻和烙畫技術,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了極具觀賞價值的佳品,其作品也反映了地區的風俗習慣和獨有的文化特色;技法題材方面,題材豐富,有記錄市井生活、宗教信仰、花鳥蟲魚、山水風俗和裝飾圖案等豐富的題材,針對不同的內容題材,選擇不同的雕刻工藝,以最好的形式展現出來。光刀工技法就多達20多種,雕刻類型以竹根雕、竹簧雕和竹青雕為主要類型,而寶慶竹刻與其他派系的區別在于竹簧雕刻,竹簧制品巧奪天工,受到追捧,尤以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新中國成立以后,寶慶竹刻發展良好,當時精通這門手藝的又2000位老藝人,年產竹刻藝術作品3000多萬件,然而好景不長,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于多種原因,寶慶竹刻進入了低谷時期,工廠倒閉,只留下20幾位老藝人,如今中國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今天,精神文明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在研究領域,專家學者通過調查研究開始重視寶慶竹刻的傳統技藝和其背后的潛力;在教育領域,政府支持開展傳承人培養基地的建設,高校和企業也開展了校企合作項目,旨在為寶慶竹刻的發展積攢后備力量。
二、文創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一體化的高度融合,在眼花繚亂的產業中,我國在探索一條屬于中國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經濟文化發展之路,文創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文創可簡單解釋為文化創意產品,雖定義簡單但帶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地區特色。比如故宮文創產品需要提取故宮的歷史、人物和建筑等相關的元素、一個地區的文創產品需要從該地區提取。所謂設計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文創產品作為文化的創意衍生品,有便利人們生活、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的作用。在文創產品設計的原則中,不僅要考慮創意,更要考慮受眾、造型、材質、成本和便攜性等因素。然而如今很多文化創意產品都是將非遺的作品或圖樣印制在產品中,確實能夠吸引人的注意,但浮于表面沒有內涵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因此,文創發展至今,若不能進一步挖掘非遺文化的內在理念,那就會設計出千篇一律的文創產品,喜歡特立獨行的現代人是不能夠接受的;另外,文創產品若不能捕捉到現代人的多樣化需求,很難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沒有銷量,從事非遺文創產品的人員自然會減少,非遺也很有可能會消失。在本人看來文創產品的價值絕對不是生活中的欣賞品,讓那些基于優秀的傳統文化設計的文創產品具有現代屬性,真正被老百姓所接受,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才是文創產品存在的真正價值。例如故宮的文創,其種類超過1萬種,收益達到了15億之多,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評,比如:2018年陸續上市了6款國寶色口紅,顏色的起名非常考究,屬于故宮中獨一無二的色彩名稱,例如:碧璽色、宮墻紅等;口紅的外觀設計靈感來源于后宮妃嬪服飾上的刺繡圖案,例如口紅蓋子上附有蝴蝶、仙鶴、瑞鹿和仙鶴等,下方附有水仙團壽紋、菊花和繡球花圖案等,加以3D打印制作出的浮雕效果,目的是創造出一款最符合東方審美的口紅。口紅一出,引起網民們的瘋搶,這種兼具文化、美觀和實用的特點,都是進行過市場深度挖掘和用心設計的誠意之作。而成功的文創設計不止是設計部門的功勞,也是市場調研部、科技部、材料部、展覽策劃部和市場銷售部共同努力的結果。
三、寶慶竹刻的文化創意產品
以上闡述了寶慶竹刻、文創的概念和與生活的關系,這個章節來探討一下如何應用寶慶竹刻的特點、工藝、題材等信息制作出能夠走進老百姓生活的寶慶竹刻文創產品。如果要讓寶慶竹刻被大眾所接受,就必須立足現代人的需求,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將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從而轉化成創意,再借助技術設計出實用性強的產品。而寶慶竹刻作為傳統文化產品,藝術性大于技術性,觀賞性大于實用性。在新時期,如何設計出符合受眾需求的創新文化產品是擺在設計者面前的一大難題。經過研究和實驗,大致總結出幾個解決方法:首先,表現內容上的革新。以前的寶慶竹刻大多表現市井生活、通俗故事和神話傳說等。而這些內容和我們的生活離得比較遠,如果再做這些內容,大多數人不會買賬。所以,寶慶竹刻在內容上就要有所革新,所表現的內容必須符合現代社會的特點,符合受眾的審美情趣,因不同受眾作出相應的文創產品。若針對年輕人,可以使用漫畫的手法將童趣和青春展現出來;若針對中年人和老年人,可以將具有現代特色的符合和有影響力的時代人物描繪出來;不僅如此,針對不同個體提供定制化服務,這樣能夠使內容緊貼受眾需求,降低無用產品出現的可能性。其次,研究完受眾需求以后,就要進行寶慶竹刻呈現形式的研究,第一、寶慶竹刻要保留已有的藝術性存在形式。繼續鼓勵寶慶竹刻傳承人進行藝術創作,保留寶慶竹刻的原本樣子目的是使這項手藝繼續原汁原味的傳承下去,以免變了味道;第二,寶慶竹刻作為旅游紀念品的形式。游客之所以來到這里,就是想感受一下當地的特色文化,順便為家人和朋友挑選具有地方特色的禮物,寶慶竹刻作為區域特色文化,既可以帶動旅游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對寶慶竹刻這一獨特藝術的宣傳。比如設計一款每個人喝水都會用到的茶杯,在茶杯上進行不同工藝的雕刻,按材質和工藝的不同將其定義為中檔、高檔不同等級的禮品。
結語:
當下,寶慶竹刻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寶慶竹刻的傳統技藝基礎上,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貼近受眾需求的產品,是接下來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只有將生產力轉換為經濟效益,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從根本上保證寶慶竹刻良好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宗登.嘉定竹刻與寶慶竹刻之比較[J].世界竹藤通訊,2015,13(06):32-35+41.
[2]高榮博.寶慶竹刻的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2):29-30.
[3]謝菲.文化生態視野下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困境及其保護路徑——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寶慶竹刻為例[J].中華文化論壇,2014(05):141-146.
[4]譚高榮,覃英慧.如詩如畫? 寶慶竹刻[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0(08):88-91.
[5]胡彬彬.昭然天理? 竹映其輝——明清寶慶竹刻中的“儒學”現象[J].榮寶齋,2005(01):207-217.
注:本文系邵陽市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項目成果,課題名稱:寶慶竹刻的數字化保護與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YBB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