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博暢 編輯/蘇二
當你看到小朋友不自主地反復眨眼、搖頭、擠眉、聳肩、踢腿、肢體扭動或者發出反復的叫喊聲,那就要考慮他是不是患了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多發性抽動癥了。有資料表明,這種可以在不同文化和種族中出現的疾病,其患病率至少在0.5‰以上,而且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男孩明顯多于女孩,成人患病率約為兒童的1/10。
多發性抽動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發病原因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諸多方面有關,可能是多種因素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個綜合征。有些學者認為多發性抽動癥患者腦部有病變,病因和發病機制與大腦基底神經節發育及功能障礙有關,主要是神經遞質功能失調,尤其是多巴胺活動過度,所以引起抽動、多動。有些學者認為大多數兒童到了發育期以后會自動好轉,用腦部病變不足以解釋多發性抽動癥病因,可能和家庭、學校教育方式有一定關系,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中也起很大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遺傳因素、胚胎發育及感染等對此病均有一定影響。

目前,尚未發現多發性抽動癥的特異性診斷方法。腦電圖、誘發電位、神經影像學檢查(如CT、MRI、SPECT、PET)、實驗室檢查等輔助檢查,只能作為多發性抽動癥診斷的輔助依據,主要是排除腦部其他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所以,臨床現象學診斷是多發性抽動癥診斷的“金標準”,即依據抽動癥狀及相關伴隨精神癥狀表現進行診斷。
需要關注的是,多發性抽動癥的診斷通常被延誤多年,多數患兒在癥狀出現幾年后才診斷。主要是因為醫生將喉肌抽動而致的干咳誤診為慢性咽炎、氣管炎;將眨眼、皺眉誤診為眼結膜炎;將聳鼻動作、吸鼻聲誤診為慢性鼻炎等。其次,家長對本病不認同,認為是不良習慣所致。最后,就是患兒對抽動癥狀有一定抑制能力,輕癥患兒有意掩蓋抽動癥狀時,家長及醫生不易察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醫中藥用于多發性抽動癥的治療。治療上主要以肝風內動為核心,或有外感風邪,或有內傷痰飲,或有脾腎虛損。治法以平肝息風為總原則,針對不同的病機兼以祛外風、化痰濕、疏肝氣、益脾腎等方法。針灸沒有藥物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同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針對癥狀較輕的患兒可選擇針灸治療。
多發性抽動癥的癥狀可以時輕時重,呈波浪式進展。雖然該病本身不會使患兒智力受損,但患兒由于行為怪異,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對兒童身心發育會產生較大的傷害,可能對患兒學習及社會交往造成障礙。因此應在藥物、針刺等基礎上追加心理行為治療,幫助患兒在心理上學會應對抽動癥狀發作并幫助他們處理一些暫時的心理問題,同時防止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出現。
上海市中醫醫院針灸科設有多發性抽動癥專科,主要治療方法為針灸治療,全身整體調理,療效顯著,無任何不良反應。選擇針灸治療需要家長和患兒的配合:1.堅持治療,該病是慢性病,治療周期相對較長,即使好轉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鞏固治療,因此要做好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2. 家長幫助患兒樹立堅強的信心,針刺要刺入皮下,有酸麻、脹痛等不適感,小兒耐受性差,哭鬧在所難免,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與疾病做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