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浩明 編輯/易可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始交易。一段時間下來,人們發現其交易的活躍度明顯高于市場的正常水平。25個科創板公司,平均每天的總成交金額在400億元左右,占到整個市場的10%以上。科創板的換手率通常都在40%以上,相對于整個市場0.5%的換手率,要高出80倍左右。
科創板之所以會有這么高的換手率,首先有其技術上的原因。科創板股票從交易的一開始就允許進行融資融券交易,而且由于轉融通業務起步早,規模比較大,因此融券操作也就有了相應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實際處于交易狀態的股票數量,要明顯多于首批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的股票數量,這樣就在無形中放大了成交量。另外,有了兩融的基礎,在具體操作上進行做T交易(即通過借款與借券,結合自有資金與股票,進行變相的T+0交易)也具備了相應的可能性。因此,實際上科創板的操作條件,與其他板塊是不能簡單類比的,換手率因此而顯得比較高,也是有其道理的。
當然,畢竟是沒有搞T+0,即便考慮到是新股,而且還有一些特殊的交易制度安排,要持續地出現如此高的換手率,應該說也不是很尋常的事情,這里還是有一些其他方面因素,需要作出梳理并認真予以考慮。
其一,科創板在7月份一下子上市25家公司,看上去數量很多,但相對于10年前創業板推出時一下子上市28家公司的情況,可以看出擴容的壓力并不是很大。而特別值得提及的是,雖然現在還有一批科創板公司處于待審階段,但從進展的速度來看,并不是很快。最近由于時間節點的因素,有80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處于“審核中止”階段,這樣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在短期內科創板的新股供應不會太多。這樣留在市場上的資金,就會集中在已經上市的這25個科創板股票上做文章,這種局部的供小于求的局面,自然導致大量資金聚集,交易自然活躍。
其二,科創板自上市交易以來,基本保持了震蕩上行的格局,而且這種震蕩一般是在盤中完成,以日為單位來看,股價總體上是一路上漲的。而與此同時,其他板塊則走勢疲弱,就財富效應而言,與科創板完全不是處于同一個層面。這也就提示出,在這個階段投資科創板,雖然看上去市盈率高,風險比較大,但是實際上盈利還是比較穩當的,這就吸引了外部資金的持續進入,并且更多地采取高拋低吸的方式,從而驅動了成交的不斷放大。
其三,自去年以來,上市公司“暴雷”現象不斷出現,財務造假、實際控制人被刑事拘留、大股東股權被凍結、質押的股票出現爆倉等惡性事件不斷出現,即便是一些“績優股”也難以幸免。這樣一來,也就導致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大為下降,投資意愿明顯不足。相比時下,通過注冊制上市的科創板,在信息披露中是做得比較到位的,而按照很多人的認識,作為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各方面對其質量上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更愿意把它視為是一個“避風港”。因此,近階段的確是存在股市中的資金悄然流向科創板的情況,有莊家分流的結果,也就使得科創板換手率得以維系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大幅度領先于其他板塊。
不過,話也要說回來,天天逾四成的換手率,無論如何是偏高的,而且也足以證明參與其中的大量是短線資金,這并不利于科創板的平穩運行,而且對整個市場的走勢也是不利的。但是,在當前這個較為特殊的環境下,它的高換手率又有著相應的內外部基礎,投資者有必要對此保持必要的關注,同時也應該提防其風險的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