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亮,成天宇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城市色彩會根據經濟的變化趨勢而不斷地進行變化,以便能更好地適應城市的發展,展現出城市的風貌特征,進而提高城市競爭力。通過城市色彩可以了解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時這也在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均會有相應的變化。然而,目前我國許多城市“色彩污染”現象嚴重,例如具有“東方小巴黎”著稱的哈爾濱中央大街,在歷史街區修復保護中,將1920年的建筑物外墻更改為熒光綠色,與周圍的建筑和街道特征存在極大的矛盾,在整個中央大街中這棟熒光綠色建筑非常突兀,雖然更為顯眼和獨特,但是卻導致整體環境存在不協調現象,色彩環境遭到破壞,城市整體風貌也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所以,城市色彩一定要做好合理的規劃與管控,這對城市整體風貌的呈現至關重要。本文以實際案例作為切入點,通過對桂林東西巷步行街城市色彩的應用進行研究,了解城市色彩相關概念及發展現狀,并根據其色彩特征提出優化措施。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構成部分,屬于外部公共空間,呈現城市的生活風貌及文化特征。正如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街道是人們在城市所接觸最多的公共空間,在街道上行走可以感受城市的生活特征與空間構造,進而對城市有一個印象認知”。“街”即街市、 街巷。《辭海》中定義“街”為旁邊有房屋的道路。“街”在現代社會可以解釋為較為寬闊的道路,道路兩側為建筑物,而建筑物多作為商用。“街”的主要特征是其屬于城市的公共空間,與人們的生活更為接近。通過在街上行走,可以感受到整個城市的生活氛圍與發展節奏。“道”即道路,人與車在“道”的場所中通行與通勤,更強調交通的通過性,是城市輸送血液的毛細血管。“街”是公共日常交往空間,為行人服務,承載行為方式多樣。“道”是車輛公共通行空間,只為車行服務。
街道色彩解釋為在街道上人們對所能看到色彩的綜合呈現,城市色彩的重要構成之一就是街道。街道色彩主要通過建筑來表現出來,包括建筑墻體顏色,門、窗、檐口等建筑細節部分的色彩。除了建筑外,街道還存在其他色彩呈現物體,包括地面鋪裝、廣告牌、休息座椅、垃圾桶等,都是構成街道色彩顏色的物體。街道色彩由諸多內容構成,會受地域環境、氣候變化、科技水平、人文歷史等因素影響。
“街”的界面作為近人尺度,色彩應更加注重市景的繁華活力,包括街道兩側的建筑、店招店牌等,用多彩的顏色來營造生活色彩,活躍場域。而“道”的界面,更加注重交通性與功能性,多采用大面積的單色,保持視覺的統一。重點突出交通標識系統的色彩。多采用小面積的高艷度的點綴色營造,凸顯標識醒目性,形成良好的街道色彩秩序。城市街道的色彩運用,在多個方面都極為必要,不僅公共藝術設計本身要求色彩的合理運用,高品質的公共藝術景觀作品對城市環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其可以體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打造宜人的居住氛圍,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產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影響。
桂林市原來的市中心區域,明靖江王城正陽門(原端禮門)外,有兩條與王城宮墻平行的巷道,整體為東西走向。正陽門東側的為東巷,西側的為西巷。廣義角度上王城正陽門前東側及東華門前南側均被屬于東巷,狹義角度上南城墻臨近的區域被稱為東巷。西巷與東巷之間僅相隔一條街道,位于正陽門前西側。市中心區域的解放東路與正陽路交匯處為桂林東西巷仿古街區,王城商廈北側十字街商圈中心位置。桂林市將東西巷步行街列入其歷史保護街區中,其為桂林市多年歷史發展的縮影,展現出獨特的城市特色,同時街道兩側景觀與商業景象也被世界熟知,是桂林市最能表現其城市色彩特征的重要區域之一。經過修復,該區域的色彩也有過多次改變,城市色彩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但是與周圍環境十分契合,在視覺感官上融為一體,能夠展現出其獨特的歷史風韻。
街道兩旁建筑是對城市色彩表現最為強烈的地方。雖然修繕后東西巷的建筑多以仿古建筑,因戰亂極少建筑被保留下來,東西巷具有濃厚的古代氣息,有諸多晚清民國時期的建筑物,有獨特的青瓦白墻、騎樓、獨門院等,大門口還設有牌坊,還原了20世紀30年代桂林的建筑風貌。通過實地調研,根據色彩的基本屬性即色調、彩度以及明度對街道建筑整體色彩風貌做出整體評價,能夠發現暖色是東西巷建筑的主要色彩,具有較高的明度,同時飽和度相對較低。立面主導色彩為黃灰色,整體建筑色彩統一,極個別建筑立面色彩豐富,但整體彩度較低。
東西巷步行街的建筑大多以混凝土、涂料、磚材等為材料,玻璃墻幕使用較少。其中磚材是建筑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材料,其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顯色性高。建筑在具有主體色彩外,還會通過其他色彩作為輔助來營造整體的建筑色彩,例如門窗多以深紅色呈現。除了建筑色彩外,鋪地材料對街道整體色彩的呈現也具有重要作用。東西巷步行街的鋪地統一采用了灰色的方塊石,其以花崗巖雕筑,方石塊呈灰色,具有飽和度低、明度高的特征,這種色彩呈現方式讓中央大街的色彩更為和諧統一。歷史建筑立面顏色與其風格關聯性不大,米黃色、灰色是建筑主體顏色,同時橫向線條以白色來展現,配合深紅色屋頂,建筑整體顏色更為豐富。設計師對設計單體建筑時,不應拘泥于傳統的模式,要根據街道整體色彩提出更適合的建筑方案,要具有創新意識。
康定斯基說過,色彩本身隱藏著一種力量,雖不是很強烈,但是人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種力量對于事物穩定的持續影響力,所以步行街景觀設計對整體色彩的呈現具有重要影響。自然色彩是由諸多自然因素的色彩所綜合體現,具體包括水、空氣、植物等。東西巷街道兩側的建筑旁種植了大量竹子,建筑立面及商業門用竹子裝飾起來,街道整體表現更為和諧統一。桂林市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一年四季植物都為綠色,所以街道的綠色色彩占比較大,茂盛的植物為城市注入了活力與生機,自然的低飽和色彩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天空的藍色,喬木的綠色或者建筑物的固有色等,都能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
由于人們不同的行為活動規律,形成不同功能的街道,帶來不同的“街道的節奏”。街道主要有四個功能劃分,具體包括生活服務街道、商業步行街、景觀休閑街道、交通性街道。功能上的差異性,導致它所形成的人工色彩有明顯的側重。桂林市對東西巷定義為一體化的城市街道,具有美食、文化體驗、休閑、旅游等綜合性功能,屬于非常熱鬧的市井之地,沿街的店招色彩成為了城市街道最吸睛的色彩維度。大量招牌所形成的輪廓更加美觀,主要原因在于其信息牌的造型比較細長,數量雖多但面積占比小,給人以精致細膩的感受。商店廣告牌在色彩選擇中多采用中彩度、中艷度的顏色,這種顏色與建筑外立面的灰白色更為和諧。
桂林的風景聞名世界,獨特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地域特征等是其魅力的體現。桂林在發展中推陳出新,拒絕傳統的城市色彩,在色彩營造上與其人文魅力及歷史文化相得益彰。
東西巷在多次歷史文化街區修復過程中,整體色彩也發生多次變化,存在色彩不和諧現象,后來以整體豐富的色彩征服世人,所以基于宏觀層面調控城市色彩對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將城市色彩規劃引入法定規劃體系內,通過城市色彩規劃“合法化”的方式促使城市色彩規劃,進一步深化“桂林城市色彩規劃指引手冊”。通過增強文字與圖示類語言的科學性,針對性闡釋城市色彩規劃的定義,確保色彩規劃管理工作者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回答問題。通過制定“城市建筑色彩設計導則”,維持城市特色街區的原本樣貌,將控制建筑主墻面引導關系作為設計導引的核心,同時兼顧城市外環境中的色彩,比如燈光以及實體色彩。
[ID:00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