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提前2個月完成全年新增就業人數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殊為不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多措并舉保持就業形勢穩定”。各部委相關工作會議也都接連發聲,提前謀劃部署穩就業工作。國務院專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全力防范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再度釋放強化穩就業的政策信號。
就業市場的穩定,有賴于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者提供相匹配的技能以及政策體系提供穩定的保障和支撐。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需要從3個層面分別發力。
從企業層面,應堅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并重。一方面,應鼓勵企業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合理擴大有效投資,適當降低部分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穩定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出口產業,研究適時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等。
另一方面,應支持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通過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商保險費率等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通過加強對企業的金融支持,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確保企業能夠渡過難關;通過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市場,規范企業裁員行為,確保就業崗位穩定。
從勞動者層面,應堅持促進就業創業和開展技能培訓并重。勞動者是就業市場上的供給方,如果要確保就業穩定,需要盡量擴大勞動者的就業選擇面,或提高勞動者與企業需求的適配度。就前者而言,應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如通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創業創新,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通過基層服務項目等方式穩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
另一方面,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從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可進一步提高勞動者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和適配度。可通過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擴大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規模,加強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等,根據企業需求定向提升勞動者技能。
從就業保障層面,既要做好組織保障,也要做好社會保障。在組織保障方面,應通過健全就業信息監測系統,開放線上失業登記入口,實現失業人員基本信息、求職意愿和就業服務跨地區共享。加強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專項治理對就業影響跟蹤應對。建立登記失業人員定期聯系和分級分類服務制度。
在社會保障方面,應及時兌現失業保險待遇,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按規定及時納入臨時生活補助、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等范圍,切實織牢社會保障的安全網。
總的來說,就業既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的目標。只有提供穩定的就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9 年,我國城鄉低保標準穩步提高。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城市低保人均標準為617元/月,農村低保人均標準為5247 元/年,同比分別增長7.4%和10.4%,累計支出低保金額達1433.8億元。
2019年,17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繼續保持農村低保標準動態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穩定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截至2019 年11 月底,全國供養471.6萬特困人員,累計支出救助供養資金335.1億元;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88億元。
據悉,2020 年要堅決兜住脫貧攻堅之底,繼續加大各類民政政策資金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傾斜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加快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激發養老服務發展活力。
曼谷西郊有一座寺院因地處偏僻,香火一直不旺。老住持圓寂后,一名叫索提法師的來到寺院擔當新的住持。初來乍到,他繞寺巡視,發現周圍山坡上到處長滿雜亂無章的灌木。他便找了把剪刀,時不時地就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過去了,那棵灌木被修成一個漂亮的圓球。人們看了不解,便問住持為什么只修剪一棵?住持卻笑而不答。
一天,寺院里來了一位衣衫光鮮、氣宇不凡的客人。寒暄后,對方說自己無意中路過,隨便進來看看。住持便客氣地陪客人四處看看。行走間客人便請教住持:“人如何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住持微微一笑,返身拿了一把剪刀出來,對客人說:“施主,請跟我來。”
他把客人帶到寺院外的灌木叢林處,客人看到了滿山的灌木,也看到住持修剪的那棵成型的灌木。住持把剪刀遞給客人說:“您只要經常像我這樣去修剪一棵灌木,您的欲望就會慢慢消除。”客人疑惑地接過剪刀,走向一棵灌木,“咔嚓咔嚓”地剪起來。一壺茶的工夫,住持問他感覺如何,客人笑了笑說:“感覺身體舒展多了,可是心中那些欲望好像并沒放下。”住持點頭說:“剛開始是這樣的,經常修剪就會好的。”
客人走的時候,和住持約定,他十天之后還會再來。住持不知道,這個人就是泰國享有盛名的珠寶大亨,近來遇到了從未經歷過的困難。
十天后,大亨來了;二十天后,大亨又來了;三個月后,大亨已經把那棵灌木修成了一只初具規模的“鳥”。住持問他:“現在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了?”大亨面有愧色地回答:“可能我太愚鈍,每次修剪的時候,倒是能氣定神閑、心無雜念。可是一離開這里,回到我的生活中,所有欲望就又像往常那樣冒出來。”住持笑而不答。當大亨的“鳥”完全成型后,住持又問他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依舊。
這次,住持對大亨說:“您知道當初為什么我讓您修剪灌木?我只是希望您每次修剪前都能發現,原來剪去的部分又重新長出來了。就像人類的欲望,您別指望能完全消除它。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得美觀。放任欲望,它就會像滿坡生長的灌木,丑陋不堪。但是,經常修剪,就能夠使其成為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對于名利也是這樣,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應該被看作是心靈的‘枷鎖’。”
大亨恍然大悟。此后,隨著越來越多香客的到來,寺院周圍的灌木也一棵一棵被修剪成各種形狀。廟里的香火漸漸旺盛起來,日益聞名。
有個人經常出差,也經常買不到有坐的火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去找。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后一節車廂的準備,但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后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會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會;即便會想到,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大多數人也會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立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一樣,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這些不愿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于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