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大陵村是渠黎鎮個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全村轄6個自然屯765戶276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04人,耕地面積16780畝。如何摘掉貧困村帽子,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帶領全體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是壓在村兩委班子每名成員心頭的一塊巨石。
渠黎鎮大陵村圍繞“做實基礎、做活資源、做優特色、做大產業”的基本思路,大膽嘗試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分利用資源,整合資金讓沉寂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產,村級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農民收入。
創新入股形式,實現農民變股東。改變始于“分股分紅不分地”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地塊小、分布散,砍一車甘蔗要跑十幾個地方,人力成本高,甘蔗產量低,勞動力被栓在土地上,收入上不去。以村支書郭益山為首的村黨總支部把目光投向現代農業,開展土地流轉、成立渠蘆現代農業合作社。郭益山動員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通過“小塊并大塊”實行土地流轉加入合作社。土地整合之后,大大推進了大陵村現代化農業發展步伐。同時郭益山以渠蘆現代農業黨群致富合作社為基礎,將農機手、蔬菜種植能手、金花茶種植能手、竹鼠養殖能手等專業戶整合起來,發展甘蔗套種西瓜、馬鈴薯、黑皮冬瓜等經濟作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為合作社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大陵村776戶農戶中,已經有619戶加入合作社。更難能可貴的是,甘蔗“雙高”基地已超過萬畝,合作社已進行分紅2期共1100多萬元,每位社員可分到3萬~6萬元,實現了“入社分紅、兜底脫貧”。同時合作社大力實施甘蔗“雙高”基地建設,實現甘蔗種植規模化、水利化、良種化、機械化,甘蔗生產效益大大提高,甘蔗單產由原來的4噸/畝提高到6.3噸/畝,甘蔗的人力成本比以前減少了30%。
激活沉睡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清查集體資源,大陵村與廣西廣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學校辦公樓房頂建設20kw光伏發電項目,同時將村集體獲得上級獎勵的15萬元入股渠蘆合作社,通過農機入社、貸款、集資入股等方式,合作社逐步購置農機,成立了擁有各類型機械50多臺(套)的機耕隊,為合作社及周邊其他村屯提供甘蔗農機生產服務,每年產值300多萬元。通過企業帶動農戶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幫助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對接經營主體,實現資金變股金。大陵村與10個村合作整合資金100萬元,投資入股廣西晶桂禽業有限公司。探索“龍頭企業+貧困戶”扶貧模式,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通過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創新經營發展模式,有效破解了群眾自身能力不足及企業發展資金短缺難題,實現了企業和群眾的雙贏發展。
解決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民增收。村民加入合作社后,剩余勞動力如何增收成為“甜蜜”的煩惱。村黨總支部定期發布用工招工信息,組織青年到園區企業參觀、參加招聘會。同時實施鄉村實用技能人才培育,組織開展電焊、叉車駕駛等技能培訓,讓群眾富余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目前,大陵村700多個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每戶家庭增加勞務收入3萬多元。.順利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