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晶
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在囤年貨,準備豐盛的春節大餐。“民以食為天”,肉制品是這春節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少了它,吃貨們的春節怎么能過得好呢?過年買肉是很平常的事情,那如何才能挑選到健康的肉制品呢?選購肉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
紅肉類泛指在烹飪前呈現出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中國人的餐桌離不開肉,各種美食的制作都需要肉來增香添味。尤其是在年節的時候,肉總是每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之一,一想到年夜飯沒有肉的餃子,就讓人心里不舒坦。前一段時間“加工肉制品被列入致癌食物名單”的消息在以肉為天的“肉食動物”中引起軒然大波,加工肉制品居然和砒霜列在一類,紅肉竟然也在可能致癌的食物名單里出現了,難道真的不能再妄想土豆牛肉、火腿,只能吃白水煮雞了?
其實說紅肉有可能致癌,是因為研究證據表明吃紅肉的量比較大的時候可能會增加腸癌的危險。多吃紅肉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但并不等于不吃就有利于健康。根據我國營養學界制訂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對平均每日畜禽肉類攝入量的推薦是50-75克,這50-75克的推薦量能幫助人們獲得肉類中的豐富蛋白質、鐵、鋅等元素,預防營養不良、貧血缺鋅。只要數量不過多,講究烹調方法,避免碳烤、煙熏、油炸的方法,烹調后不糊、不過咸,美味的肉我們還是可以享用的。
相較于紅肉,營養學家們更推薦大家食用白肉。白肉中脂肪的營養價值要高于紅肉。所謂“白肉”,是指禽肉及水產動物的肉。與畜肉比較,其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含有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具有積極作用。
餐桌上的肉哪種最適宜,相信大家心里已經有了想法。如何挑選新鮮、安全的肉類產品?現給出以下幾條建議。
1.認準市場和品牌
一般來說,大型商場和連鎖超市為了長久發展而比較注重自身的聲譽,會將食品質量與衛生要求放到首要位置,相對于傳統的菜市場、小攤販而言,他們更可靠些。
2.選擇脂肪含量低的肉
牛、羊肉蛋白質含量一般在20%左右,高于豬肉(13.2%),畜肉中豬肉脂肪含量最高,平均在18%,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對于攝入肉的種類,多數人還是以豬肉為主,畢竟價格是人們選擇肉類的重要因素。豬肉中的脂肪含量是畜肉中最高的,飽和脂肪酸較多,不利于有心腦血管疾病、超重、肥胖等的預防,因此提倡吃瘦肉。
3.注意鑒別食物新鮮度
動物性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容易滋生細菌而發生腐敗,采購時一定要注意鑒別食物的新鮮度,以避免購買病死或感染細菌的不潔食物。
可以通過看、觸、聞鑒別畜禽肉類的新鮮度。看肉色:肉色發暗,脂肪處缺乏光澤;試手感:外表干燥或黏手,指壓后的凹陷恢復慢或不能完全恢復;聞異味:有氨味或酸味,甚至有臭味。發現上述現象就表明肉類不新鮮或已經變質腐敗。如果豬肉肉色較深,肉質鮮亮,后臀肌肉飽滿突出,脂肪層非常薄,很可能是含有瘦肉精的豬肉。
可從五個部位鑒別變質魚。體表發暗無光澤;鱗片不完整,易脫落;鰓顏色發暗紅,有腥臭,鰓絲黏連;眼球渾濁或凹陷,角膜渾濁;肌肉松弛,彈性差。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選擇新鮮的食物,購買食材后要注意盡快食用,如不能立即食用,要注意低溫保存。食物多樣,吃動平衡,才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