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迪 許慧敏
〔內容提要〕后疫情時代民眾消費方向和消費方式的變化,為鄉村民宿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本文深入剖析了遼寧鄉村民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游客需求的變化和遼寧省民宿資源狀況,提出了促進遼寧鄉村民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 民宿 遼寧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疫情所導致的民眾消費方向和消費方式的變化既給旅游業帶來極大的沖擊,也為鄉村民宿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由于鄉村廣袤的生活空間以及與城市固化封閉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差異性,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市民到鄉村休閑度假,開拓其第二個生活空間。據省文化旅游廳發布的《2020年國慶中秋假日遼寧文旅市場情況綜述》顯示,一些特色民宿在國慶中秋假日期間日日爆滿,入住率達100%,實現接待人數、旅游收入雙增長。數據背后是游客需求的真實顯現,滿足游客高品質旅游需求的專門性、主題化、特色化的鄉村特色民宿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遼寧省鄉村民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民宿產業發展缺乏頂層設計。一些區域的鄉村民宿產業發展缺乏整體、頂層設計規劃,民宿經濟發展沒有結合當地的生態、文化等產業特點及風土人情,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僅是在區域產業政策推動下盲目上馬一些項目,既無法形成拳頭產品,也無法形成規模經營和集聚效應,大多流變到無序的自我發展狀態,精品項目少,知名度低,缺乏對游客市場的招徠能力,難以形成鄉村民宿品牌效益。
2.市場規范性不足,監管力度有待加強。遼寧省鄉村旅游民宿發展中科學管理規范性不足,存在民宿衛生間數量缺乏、衛生不達標,民宿建筑、環境、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方面諸多問題。市場監管力度并未跟上迅猛的產業發展速度,導致民宿市場中存在著經營者素質差距較大、鄉村民宿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地區甚至存在價格虛高等問題。市場規范性不足,難以保證民宿旅游的服務質量。
3.文化挖掘不到位,民宿缺乏個性化。遼寧省大多數的鄉村民宿是以自然風格為主,整體區別不大,在服務上也僅有略微的差異。一些鄉村民宿在建筑風格和民宿設計上相互模仿復制,缺乏對本地特色的鄉土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深入挖掘,展示的文化氣息不夠濃厚,民宿的風韻特色不突出、不鮮明,缺乏個性特色,同質化嚴重;在服務方面,缺乏個性化創意,難以形成自身風格和圈層特點,也無法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4.經營模式落后,缺乏品牌效應。遼寧省的鄉村民宿以當地居民自發經營為主,經營者多數過分關注硬件設施,而忽略服務質量。運營模式缺乏創新,服務意識不到位,民宿產品供給單一。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普遍比較低,缺少職業培訓,服務標準體系不完善,整體服務水平不高,滿足不了游客需求。同時,民宿經營者的營銷推廣意識和品牌觀念淡薄,主要依靠口碑傳播。營銷手段單一,營銷渠道過窄,部分民宿客源過于依賴附近景區供給和個別旅游平臺的信息發布。鄉村管理人才瓶頸突出,缺乏有力地服務與指導,難以取得理想的整體宣傳效果。
5.缺乏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尋求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城市游客是民宿的主流客群,他們期待在享受鄉村生活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捷和舒適,因此基礎設施的配套水平是影響鄉村民宿發展的重要因素。總體來看,遼寧省在鄉村旅游發展方面的原始積累不足,各方面的資金投入十分有限,尤其在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明顯不足。各地水、電、通路、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參差不齊,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配套設施十分缺乏。許多基礎設施難以滿足游客需求。如醫療點、停車場、照明系統、公共休閑場所等公共設施配套短板,影響了游客的心情。
二、促進遼寧省鄉村民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強化總體布局,促進旅游、農業深度融合。應站在鄉村全域旅游的角度,將民宿經濟納入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形成鄉村民宿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頂層設計。研究全面細致、具有操作性的民宿產業規劃設計方案,打造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鄉村民宿,并積極培育民宿發展典型,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周邊發展,推動民宿布局從零星分散向精品項目連線成片轉變,實現公司化、集群化、標準化發展,實現規模效益和集群效益,形成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2.實施民宿的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鄉村旅游民宿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特點以及人文環境。圍繞本地的資源特色和優勢,制訂科學合理的民宿風格創新規劃,在當地民居或者古鎮的基礎上建設鄉村民宿,既要保護傳統的建筑風格,發揚民族文化,又要讓游客體驗到當地文化底蘊、享受多姿多彩的民宿生活,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鄉村民宿,打造獨特的的民宿品牌,形成品牌效應。
3.實施鄉村民宿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政府應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財政貼息、貸款擔保和補助等方式引導和支持鄉村民宿產業的發展。加強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本投入到鄉村民宿的開發和經營中,并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和利率上的優惠。另外,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門還應進一步規范民宿行業管理及其審批制度,推行一站式審批服務。建立完善的旅游民宿投訴管理制度和民宿安全制度,消防、工商、衛生等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服務與監管。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可成立民宿行業協會或民宿互助組織,建立規范的鄉村民宿服務管理及相關評定標準,通過標準化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實現民宿的品質化發展。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配套能力。需要完善鄉村旅游交通道路,推動重要節點道路、標識導引系統的升級改造,完善城鄉旅游交通功能,城市交通向周邊園區和景區蔓延,串聯城區和周邊主要景區、主要都市農業休閑區;鄉村政府進一步增加旅游公廁和停車場數量,改善旅游景點的衛生環境;積極建設民宿免費無線網絡覆蓋,實現資源共享,提高鄉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電、水、燃氣等基礎配套設施,在鄉村旅游較成熟的地區設立鄉村旅游集中購物市場,滿足快速增長的自駕車游客購買當地農副土特產品的需要。
5.強化民宿經營人員的培訓,引進高素質人才。應加強對各級領導的培訓,提高其鄉村旅游、鄉村民宿發展的思想意識及專業理念。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強化對鄉村民宿經營者的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專業知識和服務技能,進而提高經營管理和專業化服務水平。政府應重視對鄉村民宿人才的引進,制訂科學的人才引進政策及激勵制度,在項目上給予支持,在流程中提供便利,用真實可見的優惠政策吸引經營管理人才、營銷策劃人才,為鄉村民宿發展助力。開發創業投資渠道,鼓勵在城市中掌握了最新理念與技能、能夠創造出高品質民宿服務產品的外出打工青年和大學生回鄉創業,從事鄉村民宿的開發與經營,對于有典型示范意義和引領作用的創業民宿給予資金、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支持。
6.搭建推廣平臺,整合營銷宣傳。政府應積極搭建宣傳推廣平臺,通過在官方微信平臺或者政務微博上增設民宿文化宣傳欄目等方式提升本地民宿的知名度,也可通過與知名旅游網站合作、在旅游銷售平臺上架民宿產品等方式實現營銷宣傳的線上與線下融合,宣傳推介本地民宿及旅游,提升本地區民宿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