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逢春
摘要:無論在哪種經濟體系或者哪個時期,只有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才能確保使用方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恰當的決策制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會計信息的現狀、失真表現形式、成因及帶來的危害等,據此提出有效的治理對策,以期提高企業內外部的會計管理能力,促進企業和社會效益的共同提升。
關鍵詞:會計信息;真實性;對策
一、引言
會計信息揭示了一個經濟實體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質量高低對信息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繁盛的互聯網時代,面對應運而生的多種新經濟形式,對會計信息的準確披露和真實反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與時并進。而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者控股股東處于不當意圖,或者內部治理不嚴、外部監管不力等方面,導致弄虛作假的行為屢禁不止。從規范會計行為,保障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促進市場經濟秩序良好運轉,就必須加大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探究。
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現狀
財政部發布的《2018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中,共檢查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28,968戶、會計師事務所1,529戶,受到處理處罰比例分別為24%和13%。有的錯誤使用會計政策、有的會計估計不恰當,加上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查不到位,導致會計賬目虛盈實虧或者虛虧實贏,可見我國上市及非上市公司(單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存在的問題。
上市公司康美藥業于2018年12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要求對公告中的會計差錯及內部控制缺陷事項進行自查以及必要的核查。通過自查,康美藥業對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了重述并發布了《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報告》。報告陳述,2018年之前,康美藥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比如貨幣資金多計299億多、存貨少計195億多、營業收入多計88億多,涉及金額巨大,觸目驚心。
通過以上財政部實施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以及上市公司被證監會要求自查后的公告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反映在:1)披露不充分,包括表外信息披露不充分、關聯交易披露不充分、子公司和分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有事項披露不充分、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不充分;2)披露不恰當,包括扭曲對會計政策的理解、錯誤運用會計政策,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
從主觀上對于會計信息失真形式進行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首先是會計信息的無意失真的形式,即指的是會計信息所出現的偏差。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以及嚴重缺乏一定的職業道德,從而在進行會計信息的收集以及整理過程中,理解會計政策錯誤,從而導致在工作中使用錯誤的會計處理措施,導致核算披露的會計信息無法反映出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表現形式比如:1.會計賬目記載數據與原始憑據不一致;2.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生疏,錯誤結轉、分配、歸集等;3.會計政策理解不透徹,錯誤使用;4.經驗不足,會計估計偏離實際業務本質等。
(二)會計信息中的故意失真表現形式,在通常情況下,這種表現形式如果從另外的層面來看就是指的徇私舞弊,在會計工作中故意弄虛作假。主要是指的是在利益誘導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進行會計工作。嚴重違反會計信息質量原則,以及國家的相關法律法,從而導致企業無法披露企業真實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故意失真表現形式主要有:1.子虛烏有型。例如,企業中并未真實發生的經濟業務,會計人員通過度開票等方式實現企業的贏收,增加自身的收入。除此之外,還包括企業的某些業務,相關人員通過編造虛假的業務合同以及提供虛假的材料的形式來增加自身的收入。2.面目全非型。在會計工作中,還有一些會計從業人員隱瞞企業的真實的業務情況,任意的改動會計信息單據以及憑證,從而使得企業的盈虧情況可以隨意改變、可大可小、可盈可虧。3.真假雙簧型。這種情況下,企業一般會建立兩套會計賬,指的是企業的內賬和外賬,前者主要給企業管理層進行查看,為管理人員提供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而后者是提供給國家相關的稅務部門,例如稅務局、統計局、投資者等進行查看。4.領導意志型。在企業中如果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受到企業管理者的個人意志隨意支配,無法嚴格按國家相關的財務制度進行執行,也無法依照會計準則的有關標準進行核算,完全依照企業管理者的個人要求進行會計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會計人員完全喪失了自主性。5.財會主動型。企業中的會計人員由于受到外界的誘惑,往往會鉆法律空子,為企業管理者提出違法的一些舉措。
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本文試從企業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方面予以分析。
外部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準則的修訂、補充規定以及相關解釋等一直都在持續完善,現存的局限性就給企圖不遵守者留下了機會。比如上市公司利用金融工具的重分類會計處理進行操縱利潤;有的會計科目核算內容不嚴密,比如按照應用指南應對“應收票據”計提壞賬準備等。二是外部監管方面,包括政府審計和社會中介審計。政府審計一般是專項檢查,因為實施的部門不同、目的不同,那么在企業中所實施的會計監督的標準也就無法進行統一,也就意味著會計監督標準無法在整體上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除此之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主要指的是社會中介審計,部分中介機構受到一定的利益引誘之下,不僅降低了監察的力度,反而會配合被審計單位的不當需求,為其出具不實會計報告,這樣就不可能發揮其作為第三方機構獨立監督職能。
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公司治理方面,由于機構設置不完善,會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常常受到干涉。二是內部監控方面,各層管理機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之間角色定位不規范或者形同虛設,就達不到相互制衡的效果,也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出應有的監管作用。三是會計人員的自身專業素質方面,一些從業人員僅是通過社會培訓機構的短期快速培訓所取得從業資格證,其自身實際上是并不具備專業會計知識的。除此之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對于一些法制觀念淡薄、無視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則虛假會計信息應運而生。
五、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危害
(一)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如果企業以簽訂虛假的經濟合同、取得發票進行套現,或者設置賬外賬,將一部分收入不開發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實際收入就會虛減、從而導致會計核算成本虛增,企業的實際利潤不實。在這種情況下,會造成國家稅款損失。除此之外,還有些人往往會虛開企業的銷售發票,虛增收入,粉飾企業的經營業績,企業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以這種不正當的歪風邪氣,企業中也會發生一些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從而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信息相關者利益受損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不能通過真實的會計信息制定出合理的經濟決策,各企業間的經濟水平也難以進行比較,對企業的經營可信度產生重大影響。對于投資者來說,會計信息是決定他們是否有盈利或者虧損的判斷標準;對債權人來說,會計信息的失真將直接使他們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從而降低對投資企業的信任。另外,失真的會計信息對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
(三)影響后續發展的企業
不管是投資者、債權人直接利益相關者,還是稅收部門等,當會計信息失真而降低企業的可信度,則企業的后續發展將會受到限制或者懲罰,比如投資者退出、債權人不再提供新的貸款需求、稅收部門對企業納稅信用降級處理等,這些一定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六、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對策研究
(一)完善會計準則及會計規范
在當今繁盛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比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就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不僅僅需要符合我國具體國情,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時代的要求,針對當前所實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如果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及時進行調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另外,由于我國的企業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同時存在,并且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在一段時間以內仍然會繼續使用會計制度。然而在企業中,所實行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在一些情況下是存在著矛盾和沖突的,因此需要加快對企業會計制度進行適當修訂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會計制度的一部分內容與會計準則相互匹配。然后可以依據各會計主體根據會計準則的不同,從而可以制訂適宜本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
(二)加強法律監管,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從現行的會計法律規范可以看到,對違法對象的處罰手段僅為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缺乏民事訴訟手段。所以應始終堅持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狠抓對會計信息造假的現象,并且一經發現,需要從嚴進行處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體現法律的嚴肅性。各級法院、檢察院應設置會計法庭、會計檢察科等類似機構,專門從事會計司法并健全民事賠償制度,加強對會計信息違紀違規問題的深入查處,極大地提高做假賬的預期成本。同時,在會計管理部門的配合下,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嚴格立法掃除犯罪死角,在最大程度上嚴格的甄別會計活動中的差以及一些違規與違法行為,并且需要分別用教育、處罰與懲戒的方法和態度進行嚴格處理。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
在當前階段,如果想要不斷的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自身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就需要認真做好會計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如果企業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就應該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熟練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并且還需要熟悉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當前階段,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以及完善,我們國家的會計準則已經逐漸的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在這種情況下就給會計人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所以,需要始終堅持不懈地對會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以及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學習培訓來提高會計專業能力、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還可以增強會計人員的責任感。
七、結論
既然在我國大對數的企業中普遍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作為企業而言,需要防患于未然,從企業的源頭上杜絕這些問題。如果在經濟方面作為出發點,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高度重視會計信息質量,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情況的打擊力度。為此,企業的基本組織結構需要設置要合理,會計核算制度也應進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才會更有信心、有助于企業的融資,提高市場透明度,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無論對于企業還是整個社會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財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 .2018 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
[2]楊丹,黃丹,黃莉.會計信息形式質量研究---基于通信視角的解構[J].會計研究,2018.
[3]王琴.會計信息失真現狀危害及原因[J].財會學習,2019.
[4]任世馳,馮麗穎.會計信息基本質量特征:基于信息經濟學的解讀[J].會計研究,2016.
[5]?;畚?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理論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8.
[6]徐洪鎖.試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國總會計師,2019.
[7]張燕.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會計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