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美霞



【摘 要】 文章針對高校教務管理系統與財務收費系統的異構問題,結合Web Service跨平臺的優勢,設計基于“數據共享中心”的學分制收費管理系統,實現教務和財務兩大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有機融合和協同工作,并對學分制收費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創新性提出“差額學分法”和“超額折半法”,有效推進學分制收費改革,為高校各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和數字化校園建設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關鍵詞】 學分制收費;數據共享;跨平臺;Web服務
隨著高校學分制改革的普遍深入開展,與之相配套的學分制收費改革也與時俱進。在傳統的學年制收費模式下,同一年級專業的學生收費標準相同,教務管理系統與財務收費系統無需進行數據交換,兩個相互獨立的業務系統各司其職;而在學分制收費模式下,每個學生的選課學分不同,財務收費系統需根據教務管理系統提供的學生學籍狀態和選課數據,逐一核算每位學生的繳費數據。現實情況中,大部分高校的兩個業務系統是不同時期開發的不同軟硬件平臺,若采用EXCEL、DBF、PDF數據導入導出或紙質方式進行數據傳遞和匹配,不僅數據量大,且容易出錯,效率低下;若重新開發一套全新的系統,則不僅造成現有資源的浪費,而且開發周期長,開發成本高。因此,解決高校財務收費和教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共享與協同工作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系統設計目標與體系結構
學分制收費模式下,高校教務管理系統和財務收費系統之間的數據是互相關聯的。學生的學籍信息和課表信息直接影響到繳費數據,反之學生繳費情況也影響了學籍注冊信息。要解決不同平臺、不同開發語言的兩個系統的數據異構問題,最簡單高效的解決方案是構建“數據共享中心”,即在現有的教務和財務數據庫的基礎上,構建數據共享中心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同步。
系統采用B/S三層結構和C/S二層結構相混合的模式。B/S三層結構的主要功能是為學生提供強大的方便快捷的學籍注冊、選課信息、繳費情況等有關數據的查詢,并將查詢結果以HTML頁面在瀏覽器上呈現;C/S二層結構的主要功能是以較高的安全性實現系統管理和數據維護等與底層數據庫密切相關的工作。該系統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構建數據共享中心數據庫;基于Web服務,教務管理人員把學生的學籍和已選課信息實時上傳到數據共享中心,財務管理人員則把學生的應繳費信息實時上傳到數據共享中心;通過數據共享和數據同步技術,財務管理人員也可以訪問到最新的學生選課信息,教務管理人員可以訪問到最新的學生繳費信息。
二、系統功能設計
該系統包括學生數據查詢和系統管理與維護兩個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
通過學生數據查詢功能模塊,學生可以方便地查詢學籍、選課、學分和繳費等信息,并通過Web頁面呈現完整的查詢結果。通過系統管理與維護功能模塊,教務管理人員把學生的學籍信息和已選課信息上傳至數據共享中心;財務管理人員把宿舍費用、獎學金、注冊學費、學分學費等收費標準的基礎數據導入,核算出每位學生的繳費數據,并把學生的繳費和欠費數據上傳至數據共享中心;教務管理人員再根據學生的繳費情況完成學籍注冊。
三、關鍵技術實現
(一)Web服務技術
基于Web服務的數據共享中心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可擴展性和跨平臺的技術優勢。Web服務基于開放的XML標準和HTTPS協議,采用面向服務(SOA)的體系結構,通過分布式服務注冊中心(UDDI)發現和獲取服務的元數據。XML是基于文本的協議,作為Web服務的數據封裝格式,能夠解除異構操作系統、組件模型、開發語言之間的差異,使得不同平臺的應用系統之間相互調用、協調工作。SOAP作為一種基于HTTP的消息傳輸協議,可以穿越不同系統的防火墻,使得Web服務的請求者和提供者之間能夠順暢完成信息交互。因此,任何一個需要進行數據交換的部門,只要在數據交換服務中心增添相應的Web服務,就可以與其他部門系統整合起來,實現數據共建共享。
(二)數據共享與同步方案
各相關授權部門通過數據上傳的Web服務接口,把需要供其他部門訪問的共享數據上傳至中心數據庫;同時通過數據訪問的Web服務接口,訪問中心數據庫中的共享數據,并實現數據共享中心數據庫和相關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同步。
四、學分制收費模式設計
經調研,各高校的專業注冊學費均統一按照學年收取,但選課學分學費采用按學年預收,每學年末結算甚至畢業統一結算。“畢業統一結算”具有很大的延遲和滯后性,雖大大減輕了學分學費收費工作量,但無法與學分制教學模式相匹配,不能建立學分制學費的預警,會造成部分學生畢業時應補交學分學費累積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學生到畢業時才真正弄清楚“選課的代價”,降低了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學年末結算”比“畢業統一結算”可以更早地回收學費成本,體現了學分學費的實時性和差異化,但由于人才培養方案中每個學年設置的課程學分不平衡,且大部分學生學習安排前緊后松,即前期多選課、后期少選課,每個學年初都按照固定的學年制學費預收,將會導致大部分學生前期大量補交后期大量退費,大大增加了學分學費收費的工作量。
為順應學分制改革的要求,青島濱海學院作為山東省首家實施學分制改革的民辦本科院校,積極探尋與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相匹配的學分制收費管理模式,創新性提出“差額學分法”和“超額折半法”。
“差額學分法”是指每個學期初實時收取學分學費,并記錄本次結算時刻的選課總學分,根據該時刻的選課總學分與上學期結算時刻的選課總學分的差額來收取學分學費。“超額折半法”是指學生選課超過畢業學分標準的學分單價優惠50%,鼓勵學生自主選課,切實為學生的充分發展和個性發展謀福利。
根據每個年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畢業學分標準為S,S之內的學分稱為A類學分(單價a元),超出S的學分稱為B類學分(單價b元),本學期欲結算時刻的選課總學分為X,上學期已結算時刻的選課總學分為Y,則本次結算學生應交學分學費M如表1所示:
五、系統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可以減少冗余,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數據庫存儲效率。為了方便管理和實現,根據系統功能設計,在教務數據庫和財務收費數據庫間建立中心數據庫。該數據庫中包括管理人員信息表、學生基本信息表、學生選課信息表、選課總學分統計表、學分標準和收費標準、差額學分及繳費明細表等,通過與選課、學籍和繳費相關的各種數據表的相關操作,來滿足用戶數據存儲和訪問的需要。
其中,與學分學費緊密相關的是首先創建選課總學分視圖,學生實時查詢選課學分與應繳費信息,待學生核對確認后,將選課總學分、差額學分、繳費明細等插入到相應數據表中,主要的數據表如表2-4所示。
六、應用實證分析
青島濱海學院現有學生2萬人,作為山東省首家實施學分制改革試點的民辦本科院校,積極探索學分制收費改革,率先實現真正的學分制收費。
早期的教務管理系統與財務收費系統相互獨立,兩個業務系統間的數據交換通過校園網傳送電子表格數據的方式實現共享。大量電子數據的導入導出和手工數據匹配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極容易出錯,造成了教務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數據統計分析十分困難。盡管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但本質仍是學年制收費,學生畢業時根據畢業學分標準與選課總學分的差額進行“多退少補”的結算,具有很大的延遲和滯后性,不能建立學分制學費的預警,無法與學分制教學模式相匹配。
現在通過建立“數據共享中心”,充分發揮Web服務技術跨平臺的優勢,打通了教務管理系統與財務收費系統,突破了學分制收費管理系統的瓶頸,更好地發揮學分制自主選課的優勢。由于采用數據共享和數據同步技術,每一類數據都由唯一的職能部門負責維護,確保各部門間數據的一致性,避免手工傳送資料帶來的低效率易出錯等弊端。既方便學生查詢選課學分和繳費數據,又方便管理人員統計分析選課及繳費數據,大大提高了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為按學期實時收取學分學費提供技術支持,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
七、結束語
基于“數據共享中心”的學分制收費系統,實現了高校教務管理系統與財務收費系統的無縫銜接,數據共享和同步技術使得不同平臺的異構系統有機融合并協同工作,并為按學期實時收取學費提供快捷精準的技術服務。目前,該系統已成功應用于青島濱海學院2萬多學生的學分制收費,并推廣至其他同類院校。自投入運行以來,其靈活可靠、方便高效的特點深受用戶好評,為各部門之間信息互聯互通提供技術保障,并為下一步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奠定堅實的平臺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烽.基于學分制的高校教務管理系統與收費系統數據共享問題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9):109-110.
[2]余鳳蓮,杜曉明.基于.NET的教務與財務集成系統的研究[J].信息技術,2012(5):102-105.
[3]李文貴,張超英.基于共享數據中心的學分制收費模型的研究與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31(7):1623-1626.
[4]蔣國其.學分制下教務管理系統與收費系統數據共享問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26):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