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 自然資源法治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印發,該要點提出自然資源法治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2020 年重點工作部署和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全面推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為核心,完善自然資源法律法規體系,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質高效化解自然資源爭議,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充分發揮法治對自然資源管理改革的引領和保障作用。
《要點》強調,要以政治建設統領法治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心里走、實里走。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新要求。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國家立場、人民利益、權責對等和底線思維,大力弘揚講認真的工作態度和抓落實的工作要求,深化自然資源法治實踐,將政治思維和法治意識貫穿于自然資源管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要點》明確,要大力推進重點立法。統籌安排部2020 年立法工作,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和《國務院2020 年立法工作計劃》,制定部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健全完善自然資源法律制度體系;全力推進完成《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改,全面落實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盡快將《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報送國務院,配合司法部盡早完成《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改工作,加快《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修改進程,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也要加快土地管理地方性配套法規的修改和制定工作;配合立法機關推進《礦產資源法》修改,《礦產資源法》(修訂草案)已報國務院審議,要積極配合立法機關做好修訂草案征求意見和修改審議工作,同步開展礦法配套法規全面修訂工作;積極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不動產登記法》起草工作,配合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做好《南極法》《國土空間規劃法》《鄉村振興促進法》等立法工作。
此外,《2020 自然資源法治工作要點》還提出,要不斷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制度,全面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深化自然資源“放管服”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完善法規規章文件清理機制;推進自然資源爭議實質高效化解,貫徹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精神,推進案件分類規范化辦理,壓實復議應訴主體責任,探索推進民事公益訴訟;營造良好自然資源法治環境,全面總結“七五”普法,服務中心抓好重點普法,提升法治建設能力。
根據《廣東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為切實做好2020 年全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下發關于做好2020 年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通知。
一、高度重視,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已將“全面推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建成70個綠色礦山”列入《2020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工作要點》,各地要將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嚴格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盡早制定2020年度綠色礦山建設工作計劃,提出具體工作措施,強化督促檢查,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對于2020年建成綠色礦山的礦山企業,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將繼續給予資金獎勵,并授予“綠色礦山”牌匾。我省將從2021年起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按照“應建必建”原則,限期建成綠色礦山。對工作推進不力的地方,省廳將予以通報批評。
二、多措并舉,加強動態管理。各地要強化監督管理,切實將責任分解到位、任務落實到位、壓力傳導到位,加大本地區綠色礦山建設推進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2020年全省完成創建70個綠色礦山的任務。各地要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納入綠色礦山名錄的礦山的監督檢查,對不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標準的,及時從名錄中除名,取消其享受的各類支持政策。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將適時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調研工作,分片召開綠色礦山建設經驗交流會,總結各地綠色礦山建設經驗,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推動我省礦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高效轉變。
三、加強宣傳,做好示范引領。各地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微信等媒體資源,廣泛宣傳礦業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礦山建設的重大意義,積極報導綠色礦山建設企業典型經驗,使廣大群眾了解綠色礦山、認同綠色礦山,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引導礦山企業充分認識建設綠色礦山是礦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激發礦山企業創建綠色礦山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落實綠色礦山建設主體責任。
四、分類指導,狠抓落實。各地新建礦山必須符合綠色礦山標準要求,強化綠色礦山標準源頭管控,在新立采礦權出讓合同中必須明確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及違約責任,確保投產一處建成一處。在生產和改擴建的大中型礦山,應當加快改造升級,力爭在2020年底前建成綠色礦山。各地要建立不達標礦山退出機制,確保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逐步退出。自2021年起,對不按要求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未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企業,將責令限期整改,直至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為止。各地要認真部署落實本地區綠色礦山創建任務,并按要求及時將有關情況報送省廳:4月15日前報送2020年擬創建綠色礦山名單,9月15 日前報送2020 年度綠色礦山推薦名單,12 月31前報送2020年度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情況。
近日,黑龍江煤監局、省煤管局聯合印發《黑龍江省地方煤礦井下密閉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加強地方煤礦井下密閉管理工作,嚴厲打擊煤礦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該《辦法》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標準制定,就井下密閉管理對煤礦企業、煤礦安全監管和監察執法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煤礦企業層面,要求井下設置密閉前必須編制密閉施工專項設計,按照設計標準施工;建立密閉管理臺賬,井下所有密閉都要分類編號建檔,密閉編號必須與密閉管理臺賬編號一致,對密閉設置的時間、地點、用途和責任人等必須進行登記備案;煤礦井下密閉位置應及時準確標注在礦井通風系統圖、防滅火系統圖、火區位置關系圖中。每季度向所在的縣(市、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報送一次礦井通風系統圖;啟封密閉前必須由煤礦企業提出書面申請,說明啟封密閉的原因、目的、用途等,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等。
對煤礦安全監管層面,要求縣(市、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加強對煤礦密閉管理的監管,建立監管臺賬,實行“一礦一檔”,及時掌握轄區內地方煤礦井下密閉增、減情況;每季度與轄區煤礦交換一次圖紙,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對轄區煤礦密閉管理情況的全覆蓋檢查。嚴格控制煤礦企業密閉啟封的審批,確需審批的,指派監管人員現場確認,經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并存檔備查;加強煤礦新掘工程的監管,嚴格煤礦井下探巷的審批,及時掌握探巷施工進度等情況。
對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層面,要求加強對煤礦企業密閉管理的監管監察執法,發現煤礦報送的采掘工程平面圖與實際不符或瞞報新掘工程的,存在制作假密閉的,未經批準擅自啟封密閉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的,比照重大隱患依法處罰。
《辦法》還要求上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應加強對縣(市、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礦密閉監管工作的監督檢查,對未按照本規定執行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