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源 王 紅 王文斟 陳京蓉
(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重慶 400042)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易被其污染的食品主要有奶、肉、蛋、魚及其制品,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尤其是生乳非常容易受乳牛乳腺炎、操作人員、加工環境、器皿所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據統計有50%~75%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在合適條件下能產生腸毒素,而腸毒素在高溫、低pH 值等可輕易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環境下具有很強的耐受性。故金黃色葡萄球菌極易在加工過程中污染食品,通過產生熱穩定腸毒素引起人體疾病。2017 年全國各省份通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報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在美國,每年由于乳制品污染致病性微生物導致食物中毒事件大約有6 561 951 例,其中7 464 人住院,121 例死亡。2000 年,日本發生一起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乳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有13 420 人中毒。2014 年,廣東佛山某中學食堂,發生一起因食用牛奶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毒事件,20 多名學生中毒。2013 年—2016 年,新疆發生多起由乳制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國內外對生乳進行微生物污染監測結果顯示,美國加州戴維斯大學在51 963 份生乳樣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13 157 份,陽性率為25.3%,與我市2012 年生乳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24.67%較為接近。而上海市2008 年—2009 年和黑龍江省2007 年—2009 年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則高達72%和83.5%。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乳及乳制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乳及乳制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目前雖然已經建立了覆蓋全市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但對數據的應用和深入挖掘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術,亟需加強在微生物監測與風險評估領域的研究,建立快速實用的微生物風險評估方法和技術體制,對監管者及時掌握風險、作出判斷并制定應對措施意義重大。因此,對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開展風險評估研究十分必要。
自2009 年以來,依據食品安全法開展的風險評估工作及其結果已在我國食品安全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經典的微生物定量風險評估(Quantitativ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QMRA) 是對某種致病微生物從農場到餐桌整個食物鏈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進行精確的模型研究,計算獲得估計的人群感染和發病例數。QMRA 研究對模型構建的要求較高,需要大量的建模專家,分析過程耗時、成本高。荷蘭國家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院2010 年研發的快速微生物定量風險評估工具-sQMRA,對數據需求量少、模型簡單、計算迅速,在應急風險評估中有很好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采用sQMRA 工具,對重慶市生乳污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情況進行快速風險評估,為風險管理及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按照快速微生物定量風險評估(sQMRA) 方法,首先定義本次研究的內容,包括:①病原微生物種類:金黃色葡萄球菌;②食物類別:生乳;③人群樣本量:3 101.79 萬(根據2018 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④研究人群界定:重慶市常住人口;⑤食物消費時間:1 年。
sQMRA 評估參數及數據來源如下。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年—2013 年綜合報告》,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日奶類及其制品的攝入量為24.7 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兒童少年及成人每日乳類攝入量為300 g,每日1.5 份,參照該推薦量,將200 g(300/1.5) 作為每份食物的平均質量。推算一年之中重慶市居民消費的生乳份數為1.410 9 份(3 101.79×104×365×24.7/200)。
生乳一般不直接食用,巴氏殺菌等加工手段可以殺滅一定量金黃色葡萄球菌,而耐熱的腸毒素不被破壞。因此,生乳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風險通過加工不能完全清除。國際上一般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105CFU/g 就會產生足夠引起人體中毒的腸毒素,本研究中,零售環節乳及乳制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采用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105CFU/g 的污染率進行風險評估。
2012 年對重慶市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來自收奶站、養殖場及奶養殖戶的生乳樣本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率分別是32.86%、18.57%、10.00%,其中≥105CFU/g 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率為0.67%。
根據重慶市生乳微生物風險監測數據顯示,生乳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樣品的計數結果范圍為<10~110 000 CFU/g,中位數為10 CFU/g,故采取10 CFU/g 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平均污染水平。
根據馬冠生對奶及奶制品消費的分析研究,奶及奶制品各類的食用量分別是:鮮奶20.6 g/人日、奶粉0.8 g/人/日、奶酪0.7 g/人/日、酸奶4.2 g/人/日,奶粉占奶及奶制品日人均消耗量的3.04%。鮮奶、奶酪、酸奶都是即食的包裝制品,不考慮交叉污染問題,因此有3.04%的乳及乳制品有可能發生交叉污染。
若缺乏從食物進入環境、又從環境進入消化系統的菌落數百分比數據,Evers 推測每份食物中的致病菌有1%會污染到環境,環境污染的致病菌有1%進入消化系統。
不同品牌奶粉對沖調溫度要求不一,與其產品工藝有關。市面上目前能找到的產品,沖調溫度在37 ℃~70 ℃之間,因此將奶粉類食品作為未徹底加熱類食品。鮮奶、奶酪、酸奶食用前不需要處理,作為未處理食品。因此,食物被徹底加熱、未徹底加熱、未處理份數的構成比為0%、3.04%、96.96%。
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溫度范圍在7 ℃~48 ℃,最佳范圍35 ℃~40 ℃,徹底加熱將殺滅食物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因此,假設徹底加熱的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全部被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殘存百分比為0%;假設未經處理的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數量沒有變化,則未加熱食物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殘存百分比為100%;假設未徹底加熱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殘存的百分比為10%。
目前尚未有研究確定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劑量—反應關系,許多已發表的研究認為105CFU/g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產腸毒素的閾值,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濃度超過105CFU/g 是不可接受的,現有的定量風險評估常以105CFU/g 菌數濃度作為導致食物中毒的閾值。也有研究認為,當菌數達到106CFU/g時,才能檢測到腸毒素,同時參照周少君等的研究,本評估采取106CFU/g 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ID50。
人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遍易感,癥狀與攝入量及對腸毒素的敏感程度相關。目前沒有確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劑量-反應關系,參照姬瑞等研究,該數值設定為33%。
利用上述確定的11 個參數,通過sQMRA 工具軟件進行計算,運算結果顯示:重慶市每年預計因食用乳及乳制品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人數為12 619 人,其中發生食源性疾病的人數為4 164人,食源性疾病發生概率為1.34×10-4。通過預算結果還可以估計每人每天因食用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的乳及乳制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概率為3.67×10-7(1.34×10-4/365)。
金黃色葡萄球菌隸屬于葡萄球菌屬,革蘭氏陽性菌,常寄生于人和動物的皮膚、鼻腔、咽喉、腸胃、癰、化膿瘡口中,空氣、污水等環境中也無處不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潛伏期短起病急,可引起惡心、劇烈嘔吐、腹痛等癥狀,病程較短,1~2 天可恢復,一般不會導致死亡,但也有報道,對于老人和兒童,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會有4.4%的致死率。
目前國內外將sQMRA 作為一種簡化的半定量風險評估模型,得出的致病菌導致疾病的風險是相對的,必須與QMRA 或其他簡化的病原體-食物產品組合評估的結果進行比較。本研究中采用sQMRA 評價重慶市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潛在危害,推算重慶市每年因食用乳及乳制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患病率為1.34×10-4,預計每人每天患病的可能概率為3.67×10-7,與劉弘等采用risk ranger 評估軟件推算的上海市每人每天因食用乳及乳制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患病率2.5×10-7較為接近。遇曉杰等通過@RISK 軟件對黑龍江原料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在原料奶從擠奶結束到乳品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暴露劑量高于105CFC/mL 的概率分別是25.59% (個體奶戶)、8.22% (奶場集中榨乳),暴露劑量均有可能超過產生毒素的閾值,有對人群健康產生不良作用的風險。Heidinger 等的研究則顯示生乳在加工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水平超過105CFU/mL 的概率為1/10 000~1/10 00。于艷艷對原料乳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模型的建立和風險評估研究中,通過Monte Carlo 模型模擬結果顯示,在最終的消費階段,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預測濃度超過105CFU/g 的概率是0,由于消費飲用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而引起的健康風險并不高,與本研究結果相差較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①初始污染濃度數據來源不同,于艷艷的初始污染數據基于文獻報道的監測數據,本研究的初始污染數據來源于抽樣調查數據。②運算模型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是指數劑量-反應關系模型,是一個非線性關系的最簡單模型,僅考慮了單個病原體與宿主之間、宿主與宿主之間感染的變異性,沒有考慮零售消費環節的繁殖情況。
目前國內運用sQMRA 評估微生物風險的研究不多。與這些研究相比,本研究中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1.34×10-4) 比熟肉制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2.3×10-4)稍低,比熟肉制品中單增李斯特菌(2.6×10-11)、牡蠣中副溶血性弧菌(6.03×10-6)高,提示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風險程度較高,應為重慶市食品安全風險優先監管領域之一。
綜上所述,重慶市生乳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快速風險評估結果顯示致病風險較大。建議加強生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衛生監管,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潛在危害,并進一步完善監測數據和區域性消費量數據,形成完整模式的風險評估報告,提高風險評估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