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飛
(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工程部,貴州 盤江553537)
煤礦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會促進社會的進步,因此,社會市場對于煤礦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煤礦生產是煤礦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工作內容,但是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險性,有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出現危險問題,不僅影響煤礦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同時對工作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會產生威脅。為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煤礦生產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產生,可以將“一通三防”技術應用在其中。所以,針對“一通三防”技術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相應內容進行闡述。
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一通三防”技術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1)對礦井進行通風是避免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安全隱患出現的基礎內容,通過礦井通風工作的展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瓦斯問題、煤塵問題的出現,同時能夠將礦井中的有害氣體及時排出,為井下工作人員工作的展開創造良好環境,使得井下工作人員自身的人身安全與健康得到保障[1]。在實際煤礦生產工作的開展中,需要對井下氣體濃度參數、氣體溫度參數以及風量參數等進行掌握,對不同數據信息進行技術分析與了解,構建出更為合理的數學模型。與此同時,對于傳統礦井通風的工作經驗與工作教訓作出總結與反思,為井下通風工作的展開打下良好基礎。(2)當井下的瓦斯積累并達到一定的濃度后,遇到明火極易引發爆炸問題。在預防瓦斯含量過高期間,如果單純依靠傳統井下同分方式達不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因此,可以通過瓦斯抽放的方式,不斷降低井下瓦斯含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瓦斯爆炸問題的出現。(3)在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煤礦開采工作的展開,已經逐漸將更多的先進技術應用在其中。比如,將礦井監測技術應用在煤礦生產中,構建更加完善管理系統的同時,能夠為后續礦井井下預防工作的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礦井通風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1)在礦井通風過程中會采取掘進通風方式,該種方式一般情況下主要采用的是局扇壓人方式,并提供兩臺機器,一臺機器提供風,另一臺機器留作備用,這樣兩臺機器之間可以實現自動切換。在進風巷道中需要安裝相應的啟動裝置與局扇,同時與掘進巷道回風之間的距離要保證在十米或者十米以上。(2)局扇在實際安裝過程中,要保證起滿足相應的條件,比如,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巷道得完好性、不存在滴水環境等,據扇生根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其穩固性,避免出現松動情況[2]。局扇不可以出現停風問題,一旦出現停風,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及時退出并切斷電源。在恢復通風之前,需要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做好瓦斯檢查工作。
在煤礦生產工作的開展中,不僅存在礦井通風安全問題,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瓦斯安全問題。瓦斯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1)如果在工作面回風流中得瓦斯濃度超過0.8%或者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那么工作人員要立即停止工作并撤出,針對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工作面風流或者其他作業面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超過0.8%,工作人員要立即停止電鉆打眼工作,掘進工作的展開同樣要做好規劃[3]。如果電動機附近二十米或者工作地點風流附近二十米處得瓦斯濃度超過1.5%,工作人員要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工作人員撤出并做好相應處理工作。(2)在實際施工期間,需要懸掛瓦斯便攜儀,便攜儀的位置要保證在迎頭非風筒出口側,確保將井下瓦斯濃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瓦斯爆炸情況產生。
在煤礦生產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為使得“一通三防”技術能夠得到更好應用,需要加強通風系統優化工作,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實際通風系統優化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1)在對礦井自身回風系統進行調整過程中,需要結合礦井實際分布規律情況展開,使得通風系統布置的合理性得到保障[4]。礦井通風通風系統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瓦斯的含量以及瓦斯的涌出量進行設計與明確工作。從目前我國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經常使用的通風系統主要有兩種類型,分別是U 型與U+L 型。為保證通風系統的合理性,需要煤炭企業能夠結合實際地質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通風系統,可以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展開地質調查工作。(2)對于可能造成通風事故隱患的因素要及時做好相應的分析工作,工作人員在實際作業期間,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與操作標準進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為操作不當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同時將通風系統中的安全隱患消除。通過安全隱患檢查以及排查工作的展開,可以及時發現礦井通風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處理與解決。掘進通風工作的展開要加強對局部通風機的應用,一旦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局部通風機故障問題,那么會引發一系列安全問題。從實際礦井生產工作的開展中可以看出,安全事故的產生與瓦斯爆炸以及掘進工作面粉塵比例之間有著很大關系。基于此,在掘進工作的開展中,需要工作人員能夠做好監督與管理工作,確保局部通風機的安全穩定運行。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的通風機安裝位置檢查工作、機電防爆性能檢查工作以及循環風檢查工作等。及時發現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對于系統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與調整,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
“一通三防”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通過加強對瓦斯治理力度的方式,對瓦斯事故進行有效預防。在實際瓦斯治理與瓦斯預防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1)回風流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要將其控制在1.5%以下,瓦斯濃度則要保證在0.8%以下,如果回風流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與瓦斯濃度超過標準值,那么需要及時組織工作人員撤離,并給出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將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2)對于瓦斯異常區域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通常情況下井下瓦斯涌出的具體情況與具體量無法提前進行預估與預測,一旦瓦斯涌出量過多,那么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5]。這就需要煤礦企業能夠對以往瓦斯冒出量進行預算與評估,從而總結出瓦斯的冒出規律。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根據井下斷層實際情況與地質構造實際情況,分析影響瓦斯冒出以及冒出量得影響因素,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瓦斯管理工作的展開應該將其重點突出,對于瓦斯含量較多的地區需要格外做好管理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瓦斯管理方案,將瓦斯爆炸情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火災問題,那么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會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問題與財產損失問題,而且在火災發生之后會產生許多有毒氣體,比如,一氧化碳。如果火災在發生過程中面臨大風問題,那么火災更難控制,對井下工作人員會造成嚴重影響。一般情況下,火災原因會被分為兩類,分別是內因火災與外因火災[6]。在對火災的處理中,需要工作人員能夠明確實際造成火災的原因,然后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綜上所述,“一通三防”技術對于保證煤礦生產安全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煤礦生產工作的開展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于“一通三防”技術能夠有正確認識,將技術優勢與技術價值充分發揮。將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以及風險問題控制在有效范圍內,在最大程度上將瓦斯爆炸等安全問題避免。將安全系統的價值充分發揮,同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生產技術,不僅可以推動煤礦企業的進步,還能促進我國社會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