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山 陳萍
[摘要] 《人類心理十萬個為什么》叢書體現理論性、專業性、全面性的結合,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作為科普讀物,該叢書體現廣泛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體現了重要的社會價值。叢書對于中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學支持和操作指導價值:為班主任科學了解每一個學生提供知識基礎;為班主任高效能開展日常工作提供行動建議;為班主任提升自身科研素養提供學習指引。
[關鍵詞] 《人類心理十萬個為什么》;學生心理;班主任科研素養
先看兩個案例:小張是小學三年級男生,患有多動癥,班主任黃老師總是想方設法讓他靜下來,但收效甚微;小王是初二女生,做事很拖拉,班主任李老師經常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不料小王干脆因此不想上學了,這讓李老師手足無措。兩位班主任如果讀了《人類心理十萬個為什么》叢書的相關內容,就會獲得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兒童心理十萬個為什么》中對孩子多動癥有科學介紹,這是腦興奮不足,而非我們想當然認為的腦興奮過度,原解決問題的方向完全錯了;《青少年心理十萬個為什么》中對孩子拖拉的成因進行了精準分析,并提出有效舉措,對班主任工作多有啟示。
受中國心理學會委托、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資助,由著名心理學家盧家楣教授擔任總主編,近百位心理學專家撰寫的我國第一套以“十萬個為什么”命名的心理學科普叢書《青少年心理十萬個為什么》,為班主任科學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叢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包括《嬰幼兒心理十萬個為什么》《兒童心理十萬個為什么》《青少年心理十萬個為什么》三冊,詳述個體從0-18歲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特點和規律,剖析孩子諸多問題背后的心理學原理,回應數億家長、老師日益強烈的科學育兒的需要,尤其是對中小學班主任科學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為班主任科學了解每一個學生提供知識基礎
對于班主任工作,要“全面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狀況”。如何科學了解每一個學生是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必要基礎。但是,長久以來對于學生的了解常常是模糊估計或者是經驗判斷,科學的了解相對缺乏。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的今天,學生的心理發展和人格成長受到環境很大的影響,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對于科學了解學生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再者,由于每一學生的成長環境、認知風格、人格特點等都各不相同,需要對學生有更好地指導與教育,不僅要了解學生群體的特征,還要精細、精準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這也是推進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的要求。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更深層次地助力班主任工作,基于科學認識了解每個學生的安排與指導,無疑是非常關鍵和適切的路徑。鑒于此,班主任科學了解每一個學生有著特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而本書正好可助一臂之力。《青少年心理十萬個為什么》共有196個主題,涵蓋了青少年心理的方方面面,既包括青少年成長中出現的心理現象、特點和規律,如在認知、情感、意志、氣質、性格、能力、創造力、興趣、理想、自我意識、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也包括青少年面臨各種生活課題所出現的心理問題和背后的心理學基礎,如在身體發育、社會交往、學習活動、網絡接觸、職業取向、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通過閱讀其中的內容,可以更好地把握青少年的內在心理特點,深入地理解青少年的外在行為表現,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為班主任高效能開展日常工作提供行動建議
中小學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人生導師”和“重要他人”,充分發揮班主任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的作用,是中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主題。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明確指出,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包括開展班級管理營造良好氛圍、組織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實施綜合素質評價與學生操行評定、與家長和科任教師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等等。班主任要高效能地開展相關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具體操作層面進行創造性的探索與運用。于此,該書為班主任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行動的指導建議。
該叢書與以往的科普類叢書不同,目錄內部雖然沒有分列標題,但所有“為什么”題目下的解說文章都有內在嚴謹的邏輯框架,包括現象、原因和對策三個部分,即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分析和問題的解決建議。每個問題都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成長密切相關,涵蓋了班主任開展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梳理問題的基礎上,基于心理學行為研究、社會環境研究和腦科學研究的系列成果,對問題的成因從規律層面進行分析和闡釋,解釋其內在機理和深層原因,使得讀者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而且,由于參與編撰的都是高水平的心理學專業人士,在學科知識豐富程度和覆蓋廣度方面具有優勢,為科學性和專業性提供了有效保證。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對每個問題都提出了行動的建議,以供教師在解決問題時進行參考。譬如,“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為什么”“性格孤僻的青少年容易‘一網情深,為什么”等都非常切合當前的形勢,對于班主任工作的科學開展頗有助益。此外,在班主任營造班級氛圍、組織相關活動、開展操行評定時,還能夠基于學生的不同特點用其所長,針對容易生發的問題提前預防,對一些學生的“非正常”表現也更能理解并采取相應對策。
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是班主任日常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這方面,該叢書揭示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在家庭,強調應讓家長來認識教育對象的心理問題和特點,并通過家庭成員的視角,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做了詳盡的解答。這種生活化的場景模擬和針對性問題的解析,不但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支持,使班主任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時能夠有的放矢,在進行家校合作共育上能夠形成合力,而且,班主任也可以向家長推薦本書,因為它可供家長隨時翻閱,成為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心理學指南。
三、為班主任提升自身科研素養提供學習指引
在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作為班級建設的“帶頭人”和學生成長的“關鍵人”,班主任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做研究型的班主任,同時還要提升自己的科研素養。在這些方面,叢書可以提供重要的幫助與啟示。
研究的基本歷程一般都要經過選題、實施和總結三個環節,叢書中的案例在問題的選擇及案例總體呈現方面都給班主任提供了借鑒。基于精心策劃的每個問題,先是“點”的個案描述,然后是“面”的整體概述,使問題更加清晰、具有張力。在每個案例中穿插了心視界、名言錄和漫畫等部分,不但增加了可讀性和樂讀性,其內容也給班主任以研究的熏陶。比如,“心視界”從多種角度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內容:或延伸與主題有關的具體材料,或提供有關佐證文獻(相應的調查、實驗成果),或簡介有關的理論等。這樣的寫作模式與外觀形式,體現出編寫結構的嚴謹性,使讀者獲得了良好的閱讀體驗,增強了成果的傳播推廣效果。這樣的設計與追求,對于開展一項課題研究同樣是適用的,對于班主任科研素養提升也就具有重要的啟示與指引價值。
總之,該叢書可作為中小學班主任案頭備書,遇問題時査閱;也可作為隨手讀物,增加心理科普知識;還可按自己興趣啟發專題研究。它為班主任工作提供一塊心理科學基石。
王俊山?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科研室主任,上海市特級教師。
陳 萍? ?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