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傳飛
摘 要:黃梅戲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而黃梅戲之所以能夠綿延至今與演員自身傳神的演繹與豐富的舞臺經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此外,黃梅戲的表演效果也能體現出演員對人物的解讀程度與靈活運用戲劇技巧的能力。黃梅戲演員可以通過自身扎實基本功、理解人物關系、注重情感的滲透、遵循行當程式,同時注重現代化元素的引入等諸多方面來更好的提升角色塑造力。
關鍵詞:黃梅戲;演員;角色塑造
作為中國五大戲劇之一的黃梅戲,其融合音樂、舞蹈、表演等多種演繹形式于一體。而演員要想把這一角色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就必須要很好的把握所要演繹的角色的特點,靈活運用戲曲手法,理解角色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探究黃梅戲演員對角色的塑造。
一、加大訓練強大,使基本功盡可能扎實
黃梅戲的存在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而時代的發展也對黃梅戲日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黃梅戲在不斷創造新的藝術表演形式的同時始終秉持著嚴格的規范體系,例如對表演者的音樂、唱腔、曲牌以及服飾都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也正是這樣,才要求演員的基本功要做到盡可能扎實。也正是演員們的刻苦訓練才成就了舞臺上精彩絕倫的演出。黃梅戲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其留下的表演形式也很多樣,所以需要演員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與學習,例如黃梅戲中的唱就對演員有著較高的要求,黃梅戲要求唱腔優美動聽,具備一定地方特色,這樣一來演員在演繹的過程中就要把鄉土氣息完完整整的傳遞給觀眾,使其感受到黃梅戲的魅力所在。此外,在不斷扎實基本功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角色的理解,而不是盲目的模仿的死板表演,這樣一來所演繹的角色才能被真正的賦予靈魂,從而充分展示出藝術的魅力。
二、理解人物關系,挖掘人物背后的價值
黃梅戲中的每個角色在演員的演繹下如果想要豐滿鮮活的表現出來,務必要求演員對劇本以及人物特征進行仔細的揣摩,在了解人物的生活背景、生活經歷、思想走向的基礎上進行傳神的演繹。不同人物之間存在的聯系以及心理活動都可以作為演員研究與理解的重點。首先,演員可以從唱詞入手,通過語言來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思想感情等等,從唱詞中能夠輕松找出連接人物之間關系的突破口,對于人物關系的梳理有直接的幫助。其次,演員可以通過角色的行為來了解人物的性格,任何行為都是在目的的驅使下完成的,不同人物產生的不同行為都有其目的,所以通過角色行為來剖析其思想性格與人物關系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最后,演員可以通過劇本提示來揣摩角色的心理,劇本提示是人物行為與想法構想的集合,通過劇本提示內容可以對人物的行為與關系進行很好的分析,演員將劇本提示與自身經驗結合起來,累積創作素材,由此才能更好的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
三、人物情感的領悟與投入
只有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投入情感,才能使所演繹的角色不再生硬,具有靈魂。同時情節的展開也是水到渠成,引發觀眾的共鳴。情感維系了演員與觀眾溝通的渠道,也只有注入情感的表演才能真正打動人心。在黃梅戲表演中,演員還應把握情感細節的變化,如果僅僅是在唱念做打中一筆帶過,往往無法取得想要的效果,人物形象也不會展現得更加飽滿。此外,很多演員在人物塑造過程中常常過于人物本身過于強烈的感情變化,但是在唱、念、做、打的環節中對人物情感的表達卻往往忽視,這樣一來也會使人物角色呈現的不是十分飽滿。因此,黃梅戲演員應該對戲曲表演中的各個環節給予足夠重視,對于每個環節段落中的人物情感活動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而才能讓觀眾引發共鳴。
四、行當多元化運用
作為中國戲曲種特有的表現形式,行當是規范人物規范化藝術化的形象類型。演員可以遵照行當的差異性來尋找對應的形象系統與表演流程。在黃梅戲中,行當的種類包括小旦、正旦、老旦、小生、正生、花臉等多種形式,不同的形式對于演員的要求也不一致,例如正旦常常由表演穩重大方,唱功較好的成年婦女扮演,《羅帕記》中的陳塞金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而小生常常由青年男子扮演,例如《天仙配》中的董永、《春香鬧學》中的王金榮等等。與此同時演員在對這些行當進行塑造時要運用相應的程式,例如年齡、身份、行為等等。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演員還要結合自身經驗捕捉角色的性格特點,適當的融入自己的想法,將自己更好的契合到角色中,實現人物鮮活的演繹,而這一過程,就體現了戲劇是對生活的再創造的內核。
五、實現現代化元素的引入,引領黃梅戲表演時尚化
近年來,我國藝術發展在與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人們的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本質性的提升。而現代化的發展讓年輕群體的欣賞視角發生了轉變,黃梅戲的吸引力似乎只有老一輩的人群中才能得到體現,年輕群體感興趣的相對較少。也正是這樣,實現現代化元素呢引入對于當前黃梅戲表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黃梅戲表演才能緊隨時代腳步,走進年輕人的視野。
將現代化元素引入黃梅戲表演同樣是黃梅戲演員塑造角色的有效方式。對于文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來說,黃梅戲演員表演不僅要滿足黃梅戲自身的需求,還要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所以黃梅戲演員在角色塑造的過程中融入現代化元素是引領黃梅戲走向時尚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更好塑造角色,讓角色被時代認可的關鍵。
結束語
黃梅戲是中華文化綿延至今多元發展的具體體現,演員精妙絕倫的演繹是傳承和發展黃梅戲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演員要結合劇本內容、自身積累經驗揣摩角色性格特點,不斷扎實基本功,了解行當程式、理解人物關系、實現情感的融入與細節的捕捉,并且注重現代化元素的引入,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角色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盛菲菲.媒介視野下的文化消費以安慶黃梅戲的發展與創新為例[J].藝海,2015(3).
[2]付希慶.談呂劇演唱的發聲技巧與美聲唱法的共性[J].北方音樂,2015(10)
[3]鄒榮學意出天然語求肖似一黃梅戲《紅樓夢》唱詞語言的藝術風格[J].藝海,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