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梓怡
摘 要:二胡起源于唐朝,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屬于拉弦樂器的一種。因此,對當代二胡音樂創作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篇文章將會以當代二胡發展情況為著手點,對其發展過程進行細致的分析,同時會合理的為現階段二胡的發展給予一些可行的建議,以此助推我國二胡音樂創作發展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二胡音樂;傳統藝術;音樂理解
二胡作為傳統樂器,曲調自帶悲愴又悠揚婉轉,具有很好的情感表現力,同時能夠很好的根植在民間,所以一直傳承至今。在民國時期,是二胡發展的巔峰時期,那時候出現了很多技藝高超的二胡大家,例如華彥鈞、劉天華等,建國初期二胡發展曾歷經了一個低谷,現階段又在逐漸恢復。下面將會對其發展的現狀等進行分析。
一、當代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現狀
(一)技藝高超人員不足
二胡歷經數千年的發展,一直到民國時期才到達了巔峰,出現很多的大家。在現階段,我國越來越注重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可是就整體來看,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水平讓人稱絕的卻少之又少,這也是現階段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嚴重阻礙。可以這么說,生活感悟就是二胡藝術創作的源頭,但是,目前部分表演人員著眼于商業目的等,導致現階段二胡發展土壤與之前大相徑庭。大部分的表演人員都是一味的演奏之前的曲子,有時會展開稍微的變奏,與巔峰時期相比,創作以及演奏水平都差之千里。
(二)曲目多而不精
現階段,大部分的二胡曲都或多或少的對傳統曲目進行借鑒,不論是節奏還是旋律與之前基本一樣,二胡曲的創作正處于困難時期。對民國時期大家的創作手段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想要創作出富有極強生命力的曲子,必須具備足夠的生活閱歷。目前很多的作品都有形無體、華而不實,僅僅是簡單的讓琴弦發出聲音,并沒有足夠的生命力,雖然有很多的曲子,但是并沒有能夠拿上臺面與《賽馬》等傳統曲目相提并論的,這正是現階段創作展現出來最為突出的問題。
二、當代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基礎
(一)技術基礎
想做得到一個良好的發展,離不開優良的技術基礎。合理有效的將相關技術充分的把握好,才可以更好的展開有關二胡音樂的創作,并不斷的使其得到發展。抖腕、用氣、演奏、持琴、持弓等都是有關二胡音樂的技術,要想將他們練的爐火純青,必須要持之以恒的練習才可以把握好。例如,德高望重的演奏師華彥鈞,他在十一歲的時候就對二胡的各種技巧進行學習,他后期取得的成就與其之前得到的基礎是密不可分的。對于當代的二胡音樂創作發展也是一樣的,必須要以精湛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
(二)靈感來源
對藝術創作來說,它是源于靈感,所有樂器的創作都離不開靈感的支撐,雖然靈感比較虛幻,但是靈感也是有跡可循的。例如,二胡大家劉天華,他在1915年創作了《病中吟》這一作品,在那時,袁世凱已經將辛亥革命的果實竊取了,劉天華已無權執掌軍號,無以言志,同時又因喪父,心如刀絞,也就在這期間激發了《病中吟》的創作靈感。現階段的二胡音樂想要得到發展,也需要藝術家迸發出相應的靈感,如果將二胡創作基礎依賴于追求名利以及偏愛政治是不行的,這樣不可能將有深度的作品創作出來。
三、當代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提議
(一)二胡音樂創作發展源于生活
生活是藝術的源頭,對二胡音樂的創作發展來講,也是源自日常生活。在深層次上來說,二胡音樂就是作曲家在感悟生活,同時利用琴弦代替言語來表現,所以來說,在創作二胡音樂過程中,必須緊密的向生活靠攏。例如,《二泉映月》的創作就是在華彥鈞無家可歸那段日子,那時無錫被日偽控制,對切身的悲慘生活以及痛苦的同胞由感而作,這也就是《二泉映月》曲名的由來。對各個作曲家來說,對二胡音樂進行創造時,并不可以隨意捏造靈感,不然就會出現“揚尾斗牛”一樣的作品。想要創作贊美勞動的作品,就需要深入到勞動人民中去,切身感受勞動的艱辛以及收獲的快樂,再去體驗勞動過程中的悲與歡,最后將他們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夠使作者的精神和勞動的靈魂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備強大的生命力。
(二)二胡音樂創作發展要以傳統藝術為基礎
傳統藝術就是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基礎,二胡音樂的創作與傳統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仔細研究華彥鈞的創作歷程,能夠發現很多的傳統藝術流露其中 ,他的父親把他帶進道觀后,他練習了很多種樂器,琵琶、笛、鼓等,并不止二胡一種,他經過這一系列樂器的熏陶,才有了后期對二胡創作更深刻的了解,也為《龍舟》、《二泉映月》等經典作品打下基礎。對現代作曲家來說,在展開創作時,也應該緊密聯系傳統藝術,試想,在西方音樂中應用二胡,肯定是不倫不類的。而且,將二胡曲創作完成之后,應該將其在傳統藝術中進行有效的展示,這樣才可以將其價值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促進二胡更好的進步。
(三)對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喜愛是基礎
對十個二胡練習者來說,一個熱愛者也許能夠更好的促進二胡音樂的發展創作,熱愛能夠更好的激發人們的潛能。因此,在二胡音樂創造和發展時,需要深入的了解好相關人員對二胡藝術的理解與態度,只有做到充分的熱愛,才可以將自己的工作更好的經營,而且,熱愛能夠更好的將創作的靈感與技術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例如,二胡大家高韶青,他在幼兒時期就開始觸碰二胡表演藝術,學習在六歲時就開始了,在八歲時就能夠彈奏,有非常高的天賦,可是,單單靠天賦,并不足以把二胡推向世界,他的一系例貢獻,離不開它對于此行業的熱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深入的分析了現階段二胡音樂創作發展的情況以及基礎,同時也給予了一些有關的提議。就現在而言,二胡創作發展在我國正處在瓶頸期,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基礎還在,緊密的聯系相關傳統藝術,以對二胡的熱愛為著手點,并結合生活的感悟以及體會,能夠促使二胡音樂創作發展重新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在后期,應該更加注重二胡藝術的創作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紅非 . 劉文金二胡作品的題材、技法和體裁 [J]. 中國音樂,2019(04):99-100.
[2]卜曉妹 .20 世紀末二胡音樂及其演奏技巧的新發展 [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8(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