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摘 要:雷尼·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繪畫風格始終保持了被稱之為神秘、魔幻、充滿哲思的超現實主義,他善用各種違反常態的設置,通過獨特的視覺感受,創造出另一個嶄新的世界,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同時,他作品中獨特的表達方式對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起到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本文將通過三個方面對馬格利特的繪畫進行論述。第一部分,研究馬格利特繪畫風格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結合他的繪畫作品,具體分析馬格利特的藝術特色和具體的表現方式。第三部分,論述馬格利特繪畫的表現方式對中國當代油畫的影響。
關鍵詞:馬格利特;表現方式;情感共鳴;當代
馬格利特的繪畫與其同時代的繪畫有很大不同,他的作品乍看似乎是在描繪具象物體,實則細節與事物卻經常意外組合,產生出怪異、玄妙的荒誕意味,蘊含著深刻的思考。
一、馬格利特繪畫風格的形成背景
馬格利特是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他的繪畫風格的形成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年幼時母親溺水身亡被睡衣遮蔽著臉的形象成為他心中無法愈合的傷口,同時也成為了他藝術創作的靈感,使馬格利特用獨特的表現形式,通過作品將兒時的影像展現在觀者面前,例如《戀人》系列作品中蒙著面紗親吻的男女形象,實則都是他對母親情感的一種折射。
在1916—1925年間,他先后嘗試了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在《三個女人》中,他通過分割黑白灰的色塊來表現畫面,既保留了圖像原本的完整性,又將形象解構并主觀性地重新組合,改變了原有的觀察方式。之后,從一本有關未來主義的畫冊中吸收了其中強烈的運動形式感。
基里科的作品《愛之歌》對馬格利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馬格利特開拓了一條新的思路,使得馬格利特在后期的作品中不僅關注客觀事物間玄妙又獨立的組合,還不斷探索相似事物之間的聯系,使作品呈現出神秘、怪誕的效果,并能夠啟發觀者在情感上的共鳴與思考。
二、馬格利特繪畫的具體表現形式
馬格利特鐘情運用寫實細膩的手法、沉穩的色彩與平整的筆觸描繪對象,并通過錯位置換、比例異常、圖像重疊等獨特的違反常理的表現形式,通過畫面與觀者交流,引領觀者擺脫固有的慣性思維,把所有現實具象的物體作為載體服務于他作品中的情感。
(一)錯位置換
馬格利特通常通過將兩個相關聯的對象用一者替換另一者的方法進行置換重組,使圖像以一種復合體的方式二次呈現。《紅色模型》中,一雙皮鞋與人的腳趾合二為一形成一個新的圖像,我們無法得知它是鞋,還是人腳?是物品,還是生命體?在《集體發明物》中,前景中處于靜止的人魚形象,由于身后起伏的浪花,使畫面產生動態感與瞬時感。同時,躺在沙灘邊上的“美人魚”并不是我們認知印象中的“人頭魚身”,而是“魚頭人身”的怪異形象。
馬格利特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以表達他對自然界萬事萬物的關注與想象,并喚起我們對身邊普通事物的思考、探索與關注。
(二)比例異常
馬格利特作品中的物象通常改變了原先的尺寸,以造成強烈的夢幻的視覺效果。
馬格利特所要表達的是對現實世界中“真實”的質疑,他認為“真實”是可以通過相反的形式呈現的。在《瑞斯勒之墓》中,一支玫瑰塞滿了整個房間,超越了它原本的正常體積,違背了正常的構圖原則,占據了整個畫面,顛覆了人們平時的慣性思維,解放了觀者被束縛的想象。他還利用樹和樹葉的聯系,將樹葉的比例放大,樹葉的莖變成了樹的樹干,一整片葉子形成了一棵獨立的大樹,矗立在路旁。
馬格利特想要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觀點,即在畫布上任何物體的規模都是畫家所賦予的,以出乎意料的手法拒絕刻板印象與慣性,解放狹隘的思想。
(三)圖像重疊
馬格利特的作品充滿哲學意味,經常將一個物體遮擋在另一個物體前面,亦或是將圖像進行重疊以表達空間內與外的多重定義。馬格利特對透視法的使用,使得客觀事物和表面形態間形成了一種感官上的偏離,并用一種隱匿的方法表現它們之間朦朧的邊界,在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狀態下,揭示現實與夢境之間的關系。
在《歐幾里得幾何學的漫步場所》中,畫架上的一幅風景畫與窗外的風景完全重疊,視覺上的錯覺使觀者陷入神秘的意境之中,同時他通過對透視法的巧妙運用,使得左側的圓錐形塔尖成為一條具有透視感的向遠處延伸的街道,而右邊的街道變成了另一個塔頂。馬格利特使窗外普通風景有了多重的意味,真實變得模棱兩可,甚至不再可靠。
三、馬格利特繪畫對當代中國油畫的影響
受到馬格利特的表現方式和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影響,中國的藝術家們試圖通過西方超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去探索新的繪畫情境,在畫面中注入更多神秘、玄妙的超現實主義語言,同時將關注點從以往的聚焦于客觀存在的真實世界,轉向虛化的、表達內在精神的世界。
以徐芒耀為例。因受到馬格利特作品影響,嘗試大量與“夢”有關的作品。在《我的夢》系列作品之后,《雕塑家工作室》系列繼續延續了他的夢境。在作品《開模》中,雕塑家的腦袋與被雕像的腦袋進行了錯位置換,細膩的寫實質感和空間感更加突出了畫面中神秘感。鐘飆的作品同樣具有超現實的特點。他試圖通過將不同時空中的物象結合起來,在多維的時空中構建現世的理想國。
方力鈞的作品具有很明顯的符號語言。作品中的光頭形象是他的“符號”。他的作品也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畫面中的藍天、白云、鮮花等都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經過畫家的錯位重組、變換比例后,構成了新的畫面。
馬格利特的繪畫為當代中國油畫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意義,提供了新的表達方式,拓寬了藝術家創作的空間與自由,使藝術家們開始將潛意識與本能帶入自己的繪畫作品,通過超越現實肆意夸張的藝術手法和多樣化的創作風格,使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朝著一條更寬闊的道路前進。
馬格利特的繪畫,對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的多樣性有著重要影響及作用,中國藝術家從中收獲靈感,拓寬了藝術家的創作思路,不再使藝術家受困于具象世界,而是能夠自如地利用客觀具象創造場景并引起觀眾共鳴。
參考文獻:
[1]李剛,馬格利特繪畫藝術研究[J],河北:河北大學藝術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5
[2]張光琪.馬格利特[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灌木文化.典藏:經典世界名畫高清圖集[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11
[4]朱青生:《中國當代藝術年鑒2005》.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