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美的問題,歷來是藝術家們所注目的一個熱點。丹麥著名文學家,世界兒童文學大師,安徒生也是這樣。一生對美不懈追求和探索,但他所表現的美,不是以原始時代的那種美丑混雜、美丑不分的怪誕兇惡的面貌為標準,也不是以古典時代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的美丑分明的純美、純丑為準則,而是以一方面既有美丑不分的現象,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有意識的發現丑、表現丑,把丑當成美的新的美學。《安徒生童話選》以洗練、流暢、生動的語言,用清麗、柔婉的風格頌揚美、抑制丑,借此撥動人的心弦。
關鍵詞:安徒生童話;美
先拿《安徒生童話選》中的較有代表性的名作《丑小鴨》來說吧:童話一開始,就描述了丑小鴨的丑陋形象,丑的連“母親”也感到厭惡而拋棄了它,使它嘗夠了丑的滋味,受盡了“同類”和人類的欺辱。后來當他不知不覺的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時,才獲得了幸福。
丑小鴨的不幸遭遇,說明了萬物對丑的憎恨,同時也告訴人們:丑和美是個對立的統一體,沒有丑,就沒有美,丑中有美,美中有丑,美為丑所掩,丑為美所倚這一辯證關系。丑小鴨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貴族的丑惡靈魂,他們以美的外衣欺壓勞動人民(丑小鴨的化身),贊揚了勞動人民的美好心靈,他們雖然外表不美——穿的破破爛爛,但心地善良,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丑陋作為附庸、反襯和陰影,以“美”的外表出現在“丑”的左右,形象的闡述了丑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它是隨著事物的發展而發展,生發出了現代西方的美學? ——丑轉化為美的萌芽。
正像著名畫家羅丹為了生動的描繪出一個年輕美貌的女郎,畫了一個丑陋無比的老妓形象一樣,丑的精美。《丑小鴨》的美學真諦也在此中。
再拿一篇具有崇高美的代表作——《海的女兒》來說。故事通過精彩的環境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描寫以及神肖之美的點綴,刻畫出了海的女兒——小海公主——小人魚的崇高和神圣的人格,她為了王子的幸福,默默的犧牲了自己,譜寫出一曲純真和深情的戰歌。間接地譴責了虛偽和浮華的丑惡。如海王母親的“尾巴”上老戴著一打牡蠣,其他的顯貴只能戴半打,反而顯其丑陋卑賤,揭示出統治者美丑顛倒的愚蠢本質。
這里,“美向著高處走,不斷地將人的本質力量提高和升華,以至超出了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對象中形成了一種不可企及的偉大和神圣的境界,這時就產生了崇高。美向著低處走,愈走愈低微卑賤。”
總之,《安徒生童話選》的童話,無論是《丑小鴨》,還是《海的女兒》或《賣火柴的小女孩》、《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其意旨所在都是頌揚美好、唾棄丑惡的,安徒生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描寫生活,且又高于生活,使得表現的美丑具有立體感、時空感和哲理感。也就是說,感性和理性達到較為完美的統一。《安徒生童話選》燭照美丑并借此明辨是非的寫作目的,令今人有鑒可借。
作者簡介:
戚子平,全國郵政作協理事,浙江省作協會員、慈溪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20O9年《人民文學》評委,并著有小說集《綠魂》、文學評論集《壺中譚天》和散文集《從郵局出發》及小說集《風水先生》,其小說集《綠魂》代表中國作國作協兩地文化交流被美國芝加哥大學收藏。所寫的小說、散文丶文學評論和畫評分別在《人民文學》、《中華文學選刋》《青年文學》丶《當代小說》、《春風》和《文學港》等百余家刊物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