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蕊
摘 要:瑜伽不僅是一項時尚的健身運動項目,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瑜伽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運動,早期是由古印度起源而來,古印度哲學派指出瑜伽:是經(jīng)過長期運動訓練,使得運動者提升其意志力,從而發(fā)揮出其自身潛能的運動。在進行瑜伽訓練時要做到身心臺一。在瑜伽運動時,需要同時配合很多方法,例如調節(jié)氣息的呼吸方法、調節(jié)形體的體位法及調整心理狀態(tài)的冥思法等。在經(jīng)過長期的瑜伽訓練后,運動者可能會達到身心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對運動者無論是心理方面還是生理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高校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高校瑜伽舞蹈課程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校教育;瑜伽舞蹈;課堂教學
引言: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提倡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終身教育等,很多高校都開設了不同的體育選項課瑜伽課程就是作為新興的體育項目進入大學體育的課堂,并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將瑜伽課程融入高校體育教學課程當中,不僅能夠促進高校體育教育課程的完善同時還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可謂一舉兩得。但是由于瑜伽課程在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開展比較晚在開展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如何將高校的瑜伽課程更好地融入高校體育教育中,需要針對高校瑜伽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高校瑜伽舞蹈課程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對高校瑜伽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一)高校瑜伽普及不到位
體育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各項體育項目的受歡迎程度均有不同,瑜伽課程很難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一些熱門的課程相比較。這也導致了高校學生在進行課程選擇時很少會選擇瑜伽課程,所以這也給高校的瑜伽課程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進行體育教學宣傳中,如何加強高校瑜伽課程在整體體育教學中的地位及關注度是高校需要進行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瑜伽課程男女分配不均
在選擇瑜伽課程時,報名的多為女生,很少有男生進行參與。一方面是由于瑜伽課程對學習者的柔韌程度有一定的要求,男生的柔韌程度普遍低于女生,在柔韌程度不佳的情況下,要想學習好瑜伽課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就導致男生在選擇課程時直接避開了瑜伽課程,而更多地去選擇籃球、足球這些男生參與比較多的課程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在高校學生的認知當中,認為瑜伽課程只適合女生進行學習,所以在進行課程選擇時女生選擇瑜伽課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導致在瑜伽課程的教學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三)教學設施及師資力量的短缺
瑜伽課程作為選修課程,高校在此方面進行的投入并不多。進行瑜伽課程的教學首要條件是具備適臺的學習場所以及瑜伽用具,在瑜伽課程中需要有可以容納數(shù)十個高校學生的室內(nèi)場地,并且可以放下瑜伽器材,同時需要有瑜伽墊、瑜伽球、拉力帶等一些最基礎的瑜伽設施,但現(xiàn)在很多高校在瑜伽課程教學時并不具備這些基礎條件。此外,在高校中還存在著一個教師擔任多個體育項目的教學,這對高校學生在提升瑜伽課程學習上非常不利,很難獲得更加全面的學習和提升。
二、高校瑜伽舞蹈課程教學策略
(一)場地及設施
藝術院校往往實行小班化教學,上課人數(shù)不多,有其開展瑜伽練習的天然優(yōu)勢,但藝術課堂上常常因播放視頻內(nèi)容而使用投影,教室的采光和通風情況勢必不理想。可以打開窗戶,拉開窗簾,讓空氣(如果有陽光最好)流動,適當挪動桌椅位置,留出一片空地供集體練習。教師要走入學生當中,在每個學生身邊走動,通過示范和口令引導學生,這樣的好處是拉近了師生關系,學生能感受到安全感,得到指正和鼓勵。
(二)熱身
正如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起立向教師致敬問好的禮儀一樣,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熱身練習也應成為高校藝術課堂.上重要一環(huán)。作為熱身練習時間不用長,呼吸練習5min即可,教師可播放清緩寧靜的輕音樂做輔助。學生在此期間強迫自己放下各種念頭,放下手機等慣性動作,隨著舒緩的音樂逐漸放松大腦,也就是所謂的“將心收回來”。對于一些本性好動的學生來說,單純關注鼻尖氣息還不夠,可以在呼吸時數(shù)自己的呼吸長短,盡量做到逐漸拉長呼吸,并且在其中加入懸吸懸呼。可以讓學生吸氣5s,懸吸5s,之后吐氣5s,再懸呼5s。當多次練習呼吸拉長后,可將呼吸拉長為10s。
(三)專注力訓練
練習平衡式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且需要很好的體力和耐力。平衡式能提高身體的平衡性、靈敏性、協(xié)調性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它需要調動練習者主要的肌肉和內(nèi)在的意識。平衡式包括鷹式、樹式、船式、半月扭轉式、手抓腳趾單腳站立側伸展式、戰(zhàn)士三式、舞者式、摩天式等。
(四)忍耐力訓練
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一人一個瑜伽墊,進行陰瑜伽練習。適合熱身的體式包括強化下半身的蝴蝶式、蜻蜓式、鞋帶式,強化上半身的馬鞍式,人面獅身式、海豹式、嬰兒式。在體式中,注意力集中在對身體某些特定感受(包括情感和內(nèi)心的想法、教室里的聲音和溫度等),不要干預所注意到的任何事物,對任何層面都不要嘗試減弱或增強,在姿勢中保持靜止,內(nèi)心不能有抗拒,不要評判。但是也不能過于猛烈,感受到疼痛就需要往后退一點。在和身體的交流中,學生能逐漸感受到身體語言,此刻是抗拒還是舒服。同時感受到迎接挑戰(zhàn)時情緒保持不反應,在成長中能包容困難,強化其個性中勇敢與成熟的一面。
(五)想象力訓練
喬布斯終生保持禪坐冥想的習慣。相較于信任通過市場調查或集體討論最后拍板來決定產(chǎn)品,喬布斯更多地依賴他個人的直覺。在決策新產(chǎn)品前,他會選擇禪坐,他面前的地板上,呈半圓形擺放著幾款不同的設計樣品。等他結束靜坐睜開眼睛,他就憑直覺從中拿起一只樣品,那就是蘋果即將推出的新品。而他基于冥想而來的產(chǎn)品選擇,一再被市場證明是明智正確的。賴聲川認為,“創(chuàng)意的原始能量不是被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特質,而是等待被發(fā)覺的本能,等待被揭露的能量。而瑜伽恰恰是幫助學生喚醒覺知能力,開啟潛意識的手段之一。
人們習慣了過度使用眼睛,但眼睛有時會蒙蔽事實,帶著情緒這種“有色眼鏡”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此時,教師通過一段話引導學生進入冥想中,提示學生觀想熟悉的一朵花、一處風景。其觀想對象須為自然界的一部分,沒有人工的痕跡,同時越具體越好。學生可以事先觀察好某一一個對象,在冥想中對其進行非常細節(jié)地回顧,如花朵的顏色、葉子的脈絡、青草的香味。此刻調動聽覺、味覺、觸覺,在眼前回想這個對象的整體和局部。
結論:綜上所述,瑜伽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瑜伽運動可以滿足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且瑜伽課程的運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也能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雖然目前的高校瑜伽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但這些都可以有效的解決,希望瑜伽課程健康發(fā)展下去,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系統(tǒng)的鍛煉。
參考文獻:
[1]蘇凡,楊霞.瑜伽健身融于高校健美操選修班教學的實驗研究——以云南師范大學為個案[J].當代體育科技,2018,8(07):85+87.
[2]夏英.瑜伽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01):61-63+75.
[3]占玲玲,張榮華.武漢地區(qū)普通高校瑜伽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發(fā)展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01):71-73.
[4]陳支越,周丹,劉盼盼.瑜伽作為高校體育專業(yè)運動康復課程建設研究[J].法制與經(jīng)濟,2018(01):189-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