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良好的法律素養是我國實現依法治國重大戰略任務的重要因素。本文針對當前高校學生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及實踐、維權意識淡薄的現狀,提出了強化高校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重要性理念、強化學校的法治教育及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等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法律素養;法律意識
一、引言
李彩虹(2009)在分析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現狀時指出,高校學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識理想化、多樣化、法律主體意識缺位等等。 [1]鄭景光(2009)在《論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要性》中提出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的提高在于認識其重要性,需要從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及維護公民的個人的合法權益出發,努力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2]周靖(2013)研究了針對大學生犯罪行為問題,提出了強化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對策。[3]
法律素養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法律知識,即知道法律的相關規定;二是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即對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識。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由社會不斷發展帶來的負面的誘惑力也在逐漸增加,大學校園里的“天之驕子”們,由于其接觸社會較少,意志力還比較薄弱,同時個人本身的認識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還不成熟,致使違法犯罪現象逐年增加,涉及到大學生的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數自1999年起有所上升。黨的十五大提出全面推進法治教育以來,全國各級人民都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以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
二、高校學生法律素養在現狀
(一)法律知識欠缺
法律知識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邏輯前提。在高校開展基本的法律教育,讓大學生能夠掌握豐富的基本的法學常識、培養其法治理念,最終形成高水平的法律素質。但是很多普通高等院校,特別是選修非法學專業的高校學生開設的法律基礎課,課程均較少,有的學校往往只有一門法律基礎選修課,且內容單一、要求較低,課時較少。因此,學生學到的具體法律知識相對較少,從而導致其法律知識欠缺,甚至于不能滿足解決日常的實際問題,不利于高校學生的綜合法律素質的提高。
(二)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快速發展,目前高等院校的學生對法律知識基本的認識、定位及實際運用都出現了不同層次的相應的缺失。高校學生大多數法律意識淡薄,對基本法律知識的功能和作用理解較為片面、單一。第一、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觀念模糊。部分高校學生對法律知識無法理解,當實際問題出現時不能及時用法律的相關的條例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甚至出現誤判、錯判等現象。第二,大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多樣性。大學生法律意識多樣性主要由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價值追求所決定的。不同年級、不同家庭背景、甚至不同性別都會造成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差異性。如有的學生能自覺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法律價值體系,但有的學生急功近利,缺乏長遠目光,在校期間只學習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知識,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流露出較強的法律實用主義和法律功利主義思想。
三、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養成的具體舉措
(一)強化高校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重要性理念
很多高校學生對于法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意識不到法律對我國經濟、政治及整個國家的發展的重要性,反而認為工作是第一要務,所以在選修科目方面注重利益實用性課程,而忽視了法律的選修和學習。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首先應當提高高校學生對法律素質重要性的認識。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樹立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理念。第一,應當樹立高校學生法治教育的新理念,即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理念、培養高校學生憲法的至上信仰,幫助其形成以法律為依托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將大學生只重視學習所選專業知識的學習觀念向專業知識學習與法律素質強化并重的學習觀念轉變。因此,高等院校學生除了要學習所學專業的學科知識,還應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從而提升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
(二)加強學校的法律教育
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高等院校教育更是如此。加強高等院校的法律基礎知識教育對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的積累和實踐運用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對現有的從事高等院校法學教育的老師進行培訓,以提升其專業素質和授課能力。第二,拓寬法學的教學思路,積極引進具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法律工作者走進校園,并走上課堂,如律師、法官、檢察官以其工作的實際案例為學生開展法學教育,強化法律知識的實踐性。第三,改進法律教育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法律教育主要是通過老師課堂講授方式來進行,具有典型的灌輸式教育特點。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質,高校法律教育應當在其教學方式、授課方法上進行創新與改善,將灌輸式教育模式向啟發式教育模式轉變。如,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莊嚴肅穆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生動多樣的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來補充課堂教學的缺陷,從而激發大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增強法律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彩虹. 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分析及提高途徑[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0.
[2]鄭景光. 論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要性[J].世紀橋.2009.10.
[3]周靖. 當代大學生犯罪問題研究[J].新西部.2013.08.
作者簡介:
胡剛(1968-)男,漢族,湖北荊州人,本科,就職于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