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麗
摘 要: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是文化活動的基礎,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得農村居民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本文分析農村文化類演出節目創編內容,研究了網絡技術與農村文化演出融合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對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方式深入研究,達到提高節目創編質量,改善群眾文化生活目標。
關鍵詞: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方法
前言:現階段,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迎來發展新契機,文化演出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發展中,存在形式主義、內容缺乏創新的問題,應對此提高重視力度,使得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更加科學合理,與新時期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為實現這一目標,應明確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內容和主要方法。
一、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內容要求
(一)內容多樣性
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應堅持內容多樣化原則,注重將最新理念應用到節目實際創編中,為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幫助。長期發展實踐使得目前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日漸多樣化,不僅有傳統的文藝戲曲表演,與有與時代發展內容相融合的民間舞蹈和音樂形式。多樣化的文化演出類節目內容,對人們產生極大吸引力,廣大群眾不僅成為文化演出的受施者,也是文化演出的主體,有利于農村現代化建設。
(二)主題更鮮明
目前,農村演出類文化活動內容更加豐富,主題也更加鮮明,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文藝演出活動成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人員應認識到目前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的策略與方法,在分析現狀問題的基礎上,對演出形式進行完善,更新工作方案,使得節目主題更加鮮明,反映地區經濟發展特色,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三)人員保障
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編排質量與工作人員素質能力息息相關,在促進新農村建設中,應認識到文藝骨干和知識分子的重要價值,通過開展實地調研,組織文化匯演的方式,將最新政策理念與農村發展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工作人員是保障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合理創編的關鍵,也是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節目創編人員應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教訓,優化節目創編內容,使得文化演出類節目與當地農村發展實際情況一致,增加節目接受度和影響力。
二、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策略與方法
(一)明確活動目標
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中,為提升節目影響,應對文化節目創編目標進行明確,使得節目編排具有方向性,提升文化傳播水平。群眾是文化演出的主體,在節目編排中,應以人民群眾實際需求為核心,對創編方案進行改進調整,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實踐工作中,相關人員應將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目標與新時期農村經濟文化建設內容統一起來,使得文化節目創編更加合理,提升節目整體質量和影響力[1]。
例如,在東莞市某農村文化類節目創編中,相關人員充分考慮當地農村發展戰略,利用文化主題匯演的方式,宣傳相關政策,促使人們認識到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性。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較為豐富,群眾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化。部分農村群眾開發自主演繹的方式,在文化類演出節目中,進行自主創造、張揚個性,與時代主題相適應,有效提升農村文化軟實力。
(二)豐富創編內容
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由群眾創造和參與,在創編內容上,應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節目演出效果。反映群眾的實際訴求,是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的具體要求,相關人員應對此提高重視力度,研究有利于文化節目創新發展的對策。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日漸多元化,對節目創編工作提出較高要求。自主創造與文化滲透成為節目創編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因素,相關人員通過豐富節目創編內容,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幫助與指導,促使群眾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文化演出活動中。
目前,在農村文化演出類活動中,主要形式是舞臺文藝演出,通常情況下,以慶祝某一特定節日為主要內容。例如,在東莞市黃江鎮的文化演出活動中,主要通過文化大舞臺形式,對鄉村特色文化內容進行表達,相關文化=主題活動與建設美麗幸福鄉村為主旋律,使得社區品質得到全面提升。作為首批村級體制改革社區示范點,黃江鎮田美社區在推動農村文化演出活動中積極開拓、勇于進取,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三)完善保障制度
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中,應制定完善制度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在農村,惠民演出成為靚麗風景線,對豐富農村業余文化生活起到促進作用。相關人員應認識到文藝演出的積極作用,善于在人員基礎、技術應用和組織能力上,給予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以幫助,使得演出內容更加合理,提升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質量。以“鄉村振興、文化同行”為主題的送戲下鄉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為確保相關活動有序開展,需要對現有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鄉村振興發展中,不僅要關注位置文明建設,也應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逐漸完善制度體系,為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提供制度支持。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應善于構建監督保障機制,組織文藝骨干進入農村實地調研,確保文化惠民政策落實。實踐經驗表明,以當地文化為參考,加大農村文化演出節目編排,是促進農村文化傳承的有效手段[2]。
結論:綜上所述,在農村文化演出類節目創編中,應明確活動主題和目標,注重豐富節目創編內容,完善保障制度體系,使得節目制作水平獲得顯著提升。農村演出節目創編質量提升與工作人員素質能力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加強人員培訓,在制作源頭上提升節目質量。同時,在創編過程中,應融入地域文化特征,使得節目演出更加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宇明,施京京.戲曲文化類節目《喝彩中華》的創新與思考[J].當代電視,2018,000(006):31-32.
[2]胡智鋒,鄧文卿.電視文化類節目創新發展三思[J].電視研究,2018,000(0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