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等有關部門日前印發《防范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2020年起,在保證緊缺和戰略性礦產礦山正常建設開發的前提下,全國尾礦庫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不再產生新的“頭頂庫”。
尾礦庫源自礦石加工后的廢渣堆積,“頭頂庫”則是初期壩坡腳起至下游尾礦流經路徑1km范圍內有居民或重要設施的尾礦庫。一旦發生潰壩,群眾安全將受到巨大威脅。數據顯示,與2012 年相比,2018 年全國尾礦庫數量減少了40%。盡管如此,尾礦庫仍面臨著嚴峻的安全風險挑戰。
《方案》提出,要強化源頭準入,嚴格控制尾礦庫數量;鼓勵新開發礦山項目優先利用現有尾礦庫;確需配套新建尾礦庫的嚴格審查,對于不符合產業總體布局、國土空間規劃、河道保護、安全生產、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批準。此外,嚴格控制新建獨立選礦廠尾礦庫,嚴禁新建“頭頂庫”、總壩高超過200m的尾礦庫,嚴禁在距離長江和黃河干流岸線3km、重要支流岸線1km范圍內新(改、擴)建尾礦庫。
根據《方案》,要有效管控尾礦庫安全風險,建立完善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邦^頂庫”企業每年要對“頭頂庫”進行一次安全風險評估。尾礦庫下游1km范圍內不得新設置居民區、工礦企業、集貿市場、休閑健身娛樂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
從國家能源局獲悉,當前能源行業復工復產形勢持續向好,全國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平穩,湖北省等重點地區電、煤、油、氣等供應穩定。截至3 月3日,除湖北省外,各產煤省區均已復工復產,全國在產煤礦產能34.31 億t/a,產能復產率83.4%,當日產量900 萬t,3 項數據均比2 月1 日增加了1 倍以上,基本達到2019年同期生產水平。此外,全國電力系統運行平穩,電力供應總體寬裕;成品油庫存充足,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穩定。
復工復產方面,在建重大能源項目積極推進,年度重點工程有序復工。中俄東線中段工程途經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5個省區市30個區縣,其中,27個區縣項目人員返回施工現場,隔離合格后可復工,6個區縣已進場施工;浙江LNG接收站二期、粵東LNG項目一期配套管線、福州聯絡線等項目已全面復工;其他油氣重大項目預計3月份可陸續復工。
在建大中型水電工程總裝機1 億kW,受疫情影響總體可控,預期投產發電目標不會受到大的影響。金沙江下游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是目前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兩個水電站,總投資約2687 億元,兩個水電站目前均已復工。
風電在建項目預計4 月底前全部復產,風電整機廠復工率72%;光伏在建項目復工率30%~40%,光伏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到2月底恢復約70%產能;在運核電機組復產率96%,13個在建核電機組均已復工,復工率100%。
據介紹,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繼續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的部署,加強全國能源供需形勢研判,做好政策措施上的預調微調,在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的同時,加快推進能源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更好地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