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濤,王凱霞,張 偉
(1.山東黃河河務局工程建設中心,山東 濟南 250011;2.濟南黃河河務局濟陽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南 251400)
黃河山東段防洪工程批復征地移民項目包括工程永久征地539.3 hm2、臨時占地1 658.8 hm2、拆遷房屋563 458 m2、樹株清理180.8 萬株以及部分其他地面附著物清除補償、專業項目遷移復建等,概算投資21.94 億元,涉及9 個地市、24 個縣(區)。根據《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所確定的“政府領導、分級負責、縣為基礎、項目法人參與的管理體制”要求,征地移民工作由縣(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項目法人分別與各縣(區)人民政府或其成立的實施機構簽訂了委托協議,資金原則上包干使用,根據協議調整條款,符合條件的據實調整有關資金。根據簽訂的征地移民委托協議,各縣(區)征地移民實施機構按照征地移民工作進度向項目法人據實申請資金支付。經監理與項目法人審核后,征地移民資金由國庫直接撥付。
征地移民資金撥付有三種模式:一是縣(區)人民政府組織成立征地移民辦,項目法人與征地移民辦簽訂委托協議,征地移民辦開設征地移民專用賬戶,項目法人依據委托協議及實施進度直接撥付資金到征地移民專用賬戶,如聊城市東阿縣、泰安市東平縣、濟寧市梁山縣等;二是項目法人與縣(區)人民政府簽訂委托協議,依據協議及實施進度撥付資金到縣(區)財政局,財政局再將資金撥轉到縣(區)征地移民辦開設的專用賬戶,如:東營市利津縣、濟南市天橋區等;三是項目法人與縣(區)人民政府簽訂委托協議,依據協議及實施進度撥付資金到縣(區)財政局,由縣(區)財政局直接負責征地移民資金的兌付工作,如東營市墾利區、濟南市濟陽區。
1)縣(區)征地移民辦分別支付補償資金到鄉鎮、施工單位等,土地、房屋附著物補償及臨時占地補償委托給鄉鎮實施,由鄉鎮具體辦理對群眾補償款的兌付,如東營市利津縣、濱州市惠民縣等。此種模式下,房屋等附著物及臨時占地補償原始支付憑證存放于鄉鎮財務部門,部分縣(區)征地移民辦不能完全掌握補償資金流向。
2)縣(區)征地移民辦直接兌付到具體權屬人、施工單位等,如東營市東營區,濱州市濱區、鄒平市等。該種模式下,對村集體、農戶等補償對象補償費的支付都在征地移民辦核算,財務原始資料齊全,能詳細、全面掌握資金使用情況。
3)縣(區)財政局根據征地移民辦提供的補償協議和清單,將補償資金直接下發到鄉鎮財所,由鄉鎮財所兌付到村、群眾賬戶,如東營市墾利區、濟南市濟陽區、淄博市高青縣等。該模式下,財務資料都存放于鄉鎮財所,財務政策執行地方規定,征地移民辦對資金掌控受地方財務部門約束較大。
各征地移民辦均單獨設賬,配備專業的財務人員和必要的辦公設備,崗位設置、職責劃分符合會計法有關規定,能滿足項目財務管理的需要。
部分縣(區)征地移民實施機構對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資金財務專項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部分征地移民實施機構未設立本項目征地移民專項賬目。
黃河山東段防洪工程涉及縣(區)較多,各縣(區)征地移民實施機構未執行統一會計制度,大多數執行事業、基建會計制度,個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差別較大。部分縣(區)征地移民實施機構未參照征地移民初步設計中的項目內容設置會計科目,或會計科目設置不夠明細,將對驗收及決算匯總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實施管理費支出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部分縣(區)征地移民實施機構列支招待費、會議費、汽油費等單次支出較大,相關明細資料不完備;二是部分征地移民實施機構依據相關規定發放施工津貼及生活補助,但發放人員范圍無明確文件依據。
部分縣(區)征地移民實施機構兌付補償資金不及時,部分補償資金滯留征地移民辦賬戶或鄉鎮政府,資金利用效率低,未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部分補償資金由鄉、鎮、辦事處支付到村和個人,但在資金支付上征地移民辦沒有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跟蹤檢查不到位。
1)各征地移民實施機構須按照水利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相關政策規定,結合《會計法》《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做好征地移民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應按規定設置獨立的征地移民財務管理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征地移民財務工作,建立專用賬戶,以利于資金管理及審查審計;配置必要的辦公設備及專用財務軟件,滿足財務管理工作的必要條件。
2)嚴格按照批準的概預算內容,做好賬務設置和賬務管理。科學合理地設置賬務,正確進行會計核算,有利于對征地移民資金使用的管理,也有利于辦理竣工財務決算。
3)正確使用會計科目,特別是明細科目的設置要科學、合理,一方面要執行建設事業會計制度中會計科目的設置要求,另一方面要與批復概算相吻合,有利于隨時分析項目概算執行情況,并按照標段設置項目核算。
4)嚴格制度管理。對征地移民管理活動中的辦公用品、設備采購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管理規定;嚴格資金支付審批程序,保證按協議及進度付款;各征地移民辦要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各項資金支出真實、合法,保證征地移民資金規范使用。
5)及時收集原始記錄。征地移民工作是一項征收與清理的過程,其大部分工作完成時缺少工程實體,原始記錄成為征地移民驗收的重要依據。因此各征地移民實施機構應及時收集征地移民工作各個階段形成的原始記錄,如原始調查登記表、補償協議、補償資金兌付憑證等,作為資金支付附件,以便于審計檢查工作以及項目驗收。
《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驗收規程》明確規定:移民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通過政府審計是移民專項驗收的前提條件。協調政府審計部門提前介入,對移民工作全過程進行監督是有效規范征地移民資金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項目法人應根據簽訂的征地移民監理、監測評估委托合同有關條款,充分發揮移民監理、監評單位作用,一是督促移民監理單位切實履行職責,監督和指導征地移民工作人員規范開展工作,確保征地移民資金使用合理安全;二是督促移民監評單位注重補償資金兌付、補償標準執行、移民安置補償政策公示等事關群眾權益事項跟蹤監測,及時對存在問題提出指導建議,共同保證移民資金管理合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