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文
(菏澤市東魚河流域工程管理處,山東 菏澤 274000)
農村水系中坑塘是最基礎的水系流域,也是水系末梢,不僅能夠灌溉農田和排澇,同時還有利于對農村區域水環境的改善。近年來,菏澤市部分坑塘受到嚴重污染,水體面積大幅縮減,甚至消失,為此,菏澤市實施了坑塘綜合治理工作,為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了有益借鑒。
菏澤市屬水資源嚴重短缺城市,受黃河引水指標限制每年引黃水量有限,地下水嚴重超采導致水位持續性下降,淺層地下水經檢測含氟量高且無法使用,深層地下水水源限制開采,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菏澤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對此,菏澤市主導實施了平原水庫和飲水安全等水利工程建設,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但受到公共用地指標限制,不可能再大規模實施平原水庫建設項目。另外菏澤市氣候為北方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7~8 月,其他季節的降水量比較少。
菏澤市地區坑塘的分布方式多是與村莊相伴,大部分坑塘位于村莊的邊緣位置,水體深度比周邊的地勢低很多,形狀一般都比較規則,同時大部分坑塘都存在人工挖鑿的痕跡,說明農村坑塘的存在是適應自然生態環境的產物。
菏澤市有些農村鄉鎮的坑塘水質清澈,周圍綠樹環繞,與村落間相映成趣。也有一些地區由于人口數量比較多,同時受氣候以及生產活動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坑塘逐漸被村莊包圍和侵占,外部活水補給不及時導致一些坑塘成為死塘。有些坑塘成為人們傾倒垃圾的場所,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坑塘水系自凈化能力弱,周圍的飲用水和空氣都被污染,也對自然界中生物造成影響。從當前菏澤市農村坑塘的整體現狀來看,坑塘范圍不斷縮小,水體污染情況嚴重,自然生態環境不樂觀。
按照“治一個,成一個,帶一片,長期發揮效益”的總體要求,有選擇性地進行治理,并制定5年治理目標,提升坑塘的蓄水面積,以及坑塘生態水資源的蓄水量,其中面積擴大4 000 hm2,蓄水量提升1.2 億m3。調查顯示農民經濟增收數額達到8 000 萬元,水土流失控制減少1.5 萬hm2。
在坑塘治理過程中需要對坑塘面積超過0.67 hm2并長期保留的坑塘進行摸底調查,并建檔立卡。檔案的內容包括坑塘的具體位置、蓄水面積、延伸范圍、蓄水量、歸屬單位、使用人(承包人或受益人)、監管人、水塘的開發情況與外界水系的連接情況以及造成水塘水系弱化的原因等。在坑塘建檔立卡完成后存儲到鄉鎮的水管站,同時在縣區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報備。
農村坑塘是農村平原地區主要的水系設施,屬于集體資產范圍,村民個人或者集體都不得隨意對坑塘進行侵占,同時各縣區都需要加強對坑塘管理的重視,并納入到鄉鎮水利站管理范圍,做好權限和界限的劃分,同時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并完善保護措施,建立村委會責任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制度效果的發揮。一旦坑塘的管理權限和界限設定后不得隨意進行更改,如果必須要改動的需要先向鄉鎮政府申請,審批后在縣區的水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備案管理。
農村坑塘劃分過程中,各縣區不僅要做好權界的劃分,還需要保證選擇的管理單位具有相應資質,同時制定高標準的治理劃分規范,進行分期組織和實施。在坑塘治理過程中,需要先進行清淤,做好污染預防工作,并在坑塘周圍種植綠化樹木,改善坑塘周圍環境和農村經濟。將“水暢、岸綠、景美、生態”作為總體思路,通過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治理,改善農村面貌。從2015 年開始,各縣區根據任務目標制定坑塘治理工作計劃,2015 年治理工作應當與建檔確權同步實施,并規定菏澤市蓄水量每年需要增加2 400 萬m3以上。
在農村坑塘治理過程中,需要以社會投入為主,政府輔助為輔的方式進行投資。2015 年起市、縣針對農村坑塘治理工作都設置了專項治理資金,將水土保持費以及水利建設資金的10%~20%作為坑塘治理資金,其他的資金則由坑塘的受益人以及所有人負責,可以通過坑塘的承包、拍賣以及出租等方式進行資金自籌,并建立良好的投融資制度。縣區需要根據年度治理計劃、工程完成情況以及資金到位情況等向市級申請治理補助金。
各縣區需要強調組織領導在坑塘治理過程中的作用,將縣區水行政主管單位作為管理的主管單位和部門,負責對坑塘的治理以及相關資金的落實。將縣區水利改革工作作為坑塘建檔權限確立的范圍,同時做好對坑塘治理工作的監督和考核工作,根據相關標準和要求實施獎懲制度,保證坑塘工作治理任務的有效完成。
在農村坑塘治理過程中,需要善于利用多種媒體,做好對坑塘治理工作的宣傳,可以通過海報宣傳以及典型事例等方面的宣傳,提升人們對坑塘美化的意識和自覺性,營造良好的坑塘治理氛圍。
針對菏澤市降水量集中問題可以利用坑塘對地面地表水徑流進行收集,以防水土流失,降低局部災害。開發區佃戶屯辦事處虎頭李村,周邊多是坑塘,由于填占嚴重,雨水無法外排,降雨必成災,通過治理使坑塘全部連通,雨洪資源得到了蓄集利用,增加蓄水量近10 萬m3,不僅解決了防澇減災問題,而且為抗旱提供了充足水源。
坑塘是雨水資源收集的重要載體,能夠有效補充自然降水不足的問題,防止由于地下水的過量開采造成環境惡化。同時部分農村坑塘蓄水也是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東明縣陸圈鎮袁莊村通過治理疏通引水渠200 m,清淤土方2 萬 m3,增加蓄水量 10 萬 m3;成武縣張樓鎮呂洼村地下水苦咸無法使用,坑塘治理后將附近河道的水引進村,解決了農田灌溉和牲畜飲水問題。
農村的坑塘分布廣而散,經過集中治水管理,能夠保持坑塘水質清澈以及周圍風景優美,也為農村居民提供一個可休閑和娛樂的公共場所。牡丹區王浩屯鎮西前劉村、李村鎮高李村等村莊結合新農村建設,坑塘治理后對沿岸進行綠化,坑塘內種藕養魚,周邊建設百姓大舞臺,增設景觀小品,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好改善。
部分坑塘治理確權后對外進行承包經營,發展種植養殖業,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改善農村基層設施條件。定陶區南王店鎮宋莊村西有一片40 hm2的鹽堿澇洼地,通過對外承包整治,利用坑體落差,采取上藕下魚、立體養殖方式,目前已取得初步經濟效益,每年增加集體收入50 余萬元,同時也美化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