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倩,段淑艷
(1.濟南市萊蕪雪野水庫管理處,山東 濟南 271115;2.莒南縣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600)
莒南縣龍王河屬濱海水系,為單獨入海河道,發源于莒南縣文疃鎮石河峪村北橫山南麓,于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鎮入海,全長747km,流域面積457km2。山東省內流經莒南、臨港兩縣區,省內總長46.7km。龍王河支流繁多,大于10km的支流有6條,流域內共有中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52座。龍王河屬季節性河流,洪水皆由暴雨形成,主要集中在汛期。但是龍王河防洪標準偏低,一旦遭遇洪水災害,將有可能給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龍王河河道未經系統規劃和治理,行洪障礙多,斷面不規則,造成河道淤積;河道比降陡,流速急,受河道主流頂沖,部分河段采砂嚴重,致使灘地坍塌、河床擴展,河槽逼近堤岸腳。堤防失修毀壞嚴重、局部堤岸穩定性較差,不滿足20年一遇防洪要求,臨近村莊安全遭受嚴重威脅。
岸坡經過長期沖刷沉積,河道已基本形成自然穩定岸坡或基本穩定岸坡,但干砌石擋墻質量較差,抗沖刷能力較差。部分不穩定岸坡陡峭,向河道內傾斜,有崩塌風險。流域內洪澇災害頻繁,影響工農業生產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河道屬季節性山區河道,河底平均比降在1/600左右,河道比較陡,且河道上建有多處漫水橋、漫水壩等阻水建筑物,致使局部河段淤積,降低了河道汛期泄洪能力,影響行洪安全。
由于龍王河河槽彎曲多變,中泓游蕩,流勢不穩,灘地及岸坡迎流處受水流頂沖坍塌,致使部分河岸坍塌陡立,危及堤防及村莊安全。
在治理段范圍內設置鎮、村級河長組織體系,高位推進龍王河治理工作。澇坡鎮、坊前鎮在本行政轄區域內設立鎮級河長,由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沿河各村分級分段設立村級河長。深入開展河道治理工作進鄉村、進企業、進社區,通過電視臺、“兩微一官”等主流媒體,以及發放倡議書、制作宣傳板等方式,把河道治理工作的重大意義、方針政策、主要目標等宣傳到戶,增強公眾愛河護水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促進形成人水和諧的社會秩序。
充分利用原有堤岸對治理段河道進行清淤清障、疏挖整坡,維持河道走勢和堤線位置基本不變。對防洪水位高于地面高程的河段,結合棄土和景觀微地形滿足防洪要求,使該治理段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對堤岸穩定性較差的河段進行護砌,通過對險工段、支流匯入口及主河槽進行護砌,確保堤岸工程安全;對損壞嚴重的攔河建筑物進行改建加固,將阻礙行洪的建筑物進行拆除,對局部損壞的建筑物進行維修加固,確?,F有工程正常運行。
嚴格劃定對侵占河道、濫采亂挖、圍墾河湖、超標排污等突出問題的處罰標準,加大監督檢查和處罰力度;開展河庫及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工作,劃定河庫管理范圍,定期組織河道現狀排查,集中開展“清河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
工程實施后可使龍王河治理段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在確保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該地區社會穩定和工農業正常生產的前提下,減少了龍王河治理段洪災發生的可能性。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可減少的洪災損失即為工程的防洪效益,保護耕地減免的洪災損失根據耕地面積和每畝洪災損失計算,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減災效益為273萬元/a。
工程實施工程中不存在污染轉移,也不增加水污染程度,且挖壓占用耕地為線性占地,對所涉及鄉村影響較小,而且因防洪排澇標準的提高,減少了洪澇災害損失,相對來說增加了該地區的人口環境容量,有利于社會穩定和地區經濟環境協調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工程對臨時占地采取復耕措施來恢復植被,隨著項目區內的植物措施生長,林草蓋度會逐漸增加,可以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較大程度地改善項目區因工程工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龍王河沿線村鎮較多,土地肥沃,興建河道工程,構建穩固的防洪體系,實施河道綠化以及垃圾清理,提高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有效改善了鄉鎮水環境面貌及人居環境,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