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霞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七地質大隊,河南 鄭州 450000)
做好前期規劃工作對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在保護生態環境不遭受破壞的前提,合理利用地質資源、水資源等提供可行路徑的同時也能帶來經濟上的增長。近年來,合理有序推進測繪信息技術的使用,讓個別發達省份的經濟建設的穩步推進。但是一些中西部地區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制約建設的同時也影響著國家戰略的實現。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必須借助測繪技術、采取可行的措施來搬走這些阻礙發展的絆腳石,更好的建設新社會[1]。
大數據由巨型數據集構成,人類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用常規軟件或傳統方式來對這些巨型數據集進行抓取、管理和分析,也就是說這些數據集的大小已經超出了人類一定時間內的能力范圍。大數據技術就是指從這些龐大的各種各樣的數據庫中快速提取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美國的麥肯錫公司在2011年時就指出數據已經作為一種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要素滲透到了社會中的各行各業中。所以,不管是國家的規劃還是企業的發展都少不了大數據的身影。大數據這種新興的資產能夠在無形之中幫助國家或企業等制定合理的規劃或決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大數據具有數據體量大、數據種類多、價值密度低以及處理速度快四個特點。數據體量大指需要抓取、管理和分析的數據數量龐大,通常以TB/PB/ZB來統計;數據種類多指數據涉及到幾乎各行各業,包括金融、服務、地理等,數據來源方式可以是紙媒也可以是電子媒體,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等,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視頻等。價值密度低指一定數據中蘊含的信息價值影響較小,以視頻為例,如果我們想要從視頻中得到某些有價值的數據,那么嚴密觀看幾小時有用的信息可能只有幾秒鐘。處理速度快指數據的傳輸、分析處理等速度都非常快,遵循“一秒定律”,因為時效性在現代社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
測繪即測量和繪圖。它首先需要收集與地理空間分布有關的數據,然后再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及評價。它有三大特點,即基礎性、前期性、公益性。進行測繪時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用一定的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空間科學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等作為支撐來將地面現狀通過測量手段反映出來,它根據地面的已有特征和界限來繪制反映地面實際的圖形和位置信息。對某處進行測繪就能反映出該處地表上所擁有的自然及人工要素,也能顯示出這些要素所處的空間位置等信息,這些反映出來的信息也是進行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對一個地區進行測繪時,要用各種不同的圖形符號將該地區地面的起伏情況及地面上存在物體的位置和形狀標注出來,再依據一定的比例尺畫成地形圖或用數字來記錄。在進行工程建設時,這些地形圖或數字就是進行工程規劃的圖紙和資料[3]。
合理的規劃是進行社會建設有序前進的龍頭,而編制規劃又需要測繪資料為基礎。比如,在村鎮建設規劃方面,如何高效利用規劃村鎮的土地以及如何對村鎮里的產業進行合理的布局等需要測繪技術的輔佐;在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興修農田水利工程、電網改造工程、建設飲用水工程、等也離不開測繪的支持;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如何對村鎮里的環境生態和自然生態進行保護等也十分急切的需要測繪的參與。在農業數字化的前進方向上,空間地理信息對農作物的檢測以及產量的預估、對土壤侵蝕的調查等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村鎮信息化建設方面更需要基礎地理信息作為支撐以更好的建設網絡平臺建設、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所以,進行村鎮規劃必須要先獲取村鎮空間位置中的各種反映實際的數據資料和圖形。
大比例尺地形圖通常是比例尺在1:500~1:5000之間且最小不小于1:10000的地形圖。這種地形圖能為區域建設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在進行區域建設及對環境進行整治等一些工程中,大比例尺地形圖能夠幫助合理利用當地的地理信息以進行環境評價、輔助建設的規劃以及模擬模型進行預測分析,最終為決策的落實提供輔助作用。另外,政府部門以及其他一些應用部門在為經濟發展布局時,甚至是進行生態保護時,都迫切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這樣的地形圖能夠幫助政府以及其他部門縱覽全貌的地圖和影像圖,這樣才能為當地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村鎮的規劃當然少不了對農業的規劃。小農時代的經濟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代的需求,農業信息化才是時代提出的新的要求。測繪的完成需要很多技術提供支持。而農業要想向信息化的道路上轉變也需要這些技術的推動。農業信息化、發展精準農業需要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遙感系統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結合起來廣泛的應用到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中,這種結合了高科技技術的農業產業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效率、高產能等時代提出的要求。中比例尺地形圖一般指1:10000~1:100000之間的地形圖。小比例尺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小于:100000的地形圖為。如果說大比例尺地形圖提供的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奠定了精準農業建設的基礎,那么中小比例尺地形圖提供的地理信息則是作為一個十分重要支撐在農業規劃以及農業布局宏觀管理中存在的。與農業相關的信息的數量以及信息的分布可以通過比例尺地形圖提供的地理空間信息的直觀表達、查詢、統計而獲得。這樣,通過對村鎮相關地理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維護、識別、收集,對以此制定的規劃和實施過程、結果進行嚴格的監督、測量,一定能推動農業向數字信息化方向告訴發展[4]。
基于大數據的測繪提供的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數據也可以用來幫助農業進行自然災害方面的預測并且幫助提高自然災害預警水平、有利于加強對一些突發事件的監控,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其中,利用遙感技術實時取得的影像信息可以對森林火災的防御、發現及檢測方面提供較大的支持;在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的評估和預測方面,矢量地形數據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各種建設所需要的專題數據的預測分析以及分布統計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有助于減輕這些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5]。
水利建設包括水利設施的建設、飲用水安全的工程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等,這些都是保障村鎮建設的重要條件。在工程建設時需要將工程的選址、工程的人力物力投入量、如何進行科學的施工等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如果在建設時將測繪中的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數據作為比亞參考,那么就能有效減少工程不必要的投入,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同樣,在對村鎮電力設施以及公路進行設計、規劃和施工時也要將測繪信息數據作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料。在對電力線進行架設選址時根據地理信息提供的支持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架設點,降低工程的投入,提高效益;在對村鎮公路進行施工時,將高精度的地理信息作為重要的資料能夠幫助選擇出最佳的工程路徑,節約經濟成本,這一點對于路面高低不平的偏遠村鎮來說更為重要[6]。
在進行生態與環境方面的建設時,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對生態環境持續的監測能夠細致、客觀的反映出兩者的變化,這樣地表狀況的實時動態就能掌握在人們手中。基于影像提取的信息能夠幫助人們更加全面的看到村鎮的現狀,在進行統計與分析時也比較方便快捷,也能幫助人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在規劃如何開發資源時要基于地理信息,這不僅是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也是濕地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必不可少的屏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