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鵬
(廣東珠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10)
水文地質因素及條件是發生水文地質災害的前提,為了有效開展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以及防治技術研究,需要深刻的了解水文地質因素,如果可以把水文地質因素對產生礦山的地質災害的影響進行總結和分類,然后可以通過以上的總結,制定可行且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礦山水文地質災難的發生。本文主要研究并總結了水文地質因素對礦山施工中地質災害的具體影響系數,同時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提出合理有效的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和手段,有效的預防水文地質災害的發生,確保礦山地質開發和建設的安全性。
水文地質條件所研究的對象就是地下水,其包括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變化規律等問題。具體地說包括地下水的形成、水流、水量、排放以及水質等相關問題。在實際的調研中,地下水的分布以及運轉情況是非常復雜的,這與地質結構的復雜性有很大聯系。同時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和開發建設礦山中的產生嚴重的地質災難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地下水的流量以及流動情況。地下水作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所以在開發和利用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進行開發和利用地下水工作建設的同時也會造成一些問題,甚至直接導致礦山地質災難,所以,應該提高對水文地質的勘察力度,避免一些潛在地質災害的發生。
在實際的礦山開發建設工作,礦產的分布基本都在荒山野嶺,所以施工的位置也就是在野外,故施工工程的施工進度以及施工的質量等都會受到所在區域的天氣因素等一系列水文地質因素的影響,使得發生地質災難的可能性增加,極大的影響到了礦山地質施工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礦山地質施工建設中,其地下水位一直是在變化的,如果在施工進行中地下水位的變化幅度很大,就非常有可能對礦山地質工程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所以應該動態監測礦山施工區域所在地的每時每刻的地下水位變化情況,除此之外還要監測地下水的分布情況以及地下水類型等相關信息,為安全的開展礦山地質施工開發建設提供準確的水文地質相關信息。
(1)礦體結構性崩塌現象。礦體結構性崩塌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文地質因素導致的,發生崩塌還會連帶產生其他地質災害,是礦山地質施工中非常嚴重的現象。然后造成礦體結構性崩塌現象是需要有一定原因的。例如在礦層中包含碳酸物質,同時在礦體的礦層頂層結構中的土質較為疏松以及礦體的下部結構有地下水不斷地流動,以上這些都會導致礦體中的礦層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影響,長時間的沖擊作用會導致礦體的整個結構受損,同時還會導致土質的韌性和強度下降,最終導致礦體結構性崩塌。顯然該崩塌的原因與開發礦產資源中,由于對地下水造成影響致使水文因素發生變化,導致的此現象的發生。
(2)地面沉降現象。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化進程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同時也加大了我們對日常生活用水的需求量,相關管理部門也慢慢的增加了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力度。地面塌陷沉降現象主要是在過度開采礦產資源和開發油氣工程導致的,嚴重破壞了水文地質環境,從而導致地質發生不規則的變化,加上人們過度開發地下水資源,以至于出現大范圍的地面沉降現象。該災難主要是人為因素致使,所以說這一系列的水文地質災害是可控制的,在實際的礦山施工中,相關部門必須要及時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并利用有效的防治技術保證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進行。
(3)露天滑坡。露天滑坡現象是礦山地質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現的現象,也是發生最頻繁的災害。通過總結多方面的資料分析,加上實地調研情況來看,總結滑坡災害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實際的開發深層的礦產工作時,上部分的覆巖層受力狀態會不斷發生變化導致滑坡現象;二是由于設計工作的不合理,導致開采過程的不合理性,容易引發滑坡現象;三是出現地表水或者說地下水進入到滑坡的裂面內部,使得地質疏松致使滑坡現象出現。
(1)安全性原則。實際施工中發生水文地質災害不但會導致礦產企業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而且更重要的是會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礦山地質施工中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的前提必須是保證防護以及治理的安全性,確保所有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就非常需要擁有非常大量工作經驗以及高素養高責任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施工進行時,他們可以檢測并發現其中的危險因素,并且及時的做出預測,通海還應給出合理的解決及預防措施,供組織管理人員的參考建議。
(2)經濟性原則。礦山企業作為一個企業,定會在乎利潤的高低。不管是礦山的開發建設還是對礦山建設中出現的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的進行都要透視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礦產企業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應該做到經濟最大化發展,保證企業的合理運營,所以再具體的施工中,相關企業需要盡可能的優化礦山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對所財局的技術以及措施進行相關驗證,最終實現防治工作的安全性的同時使得防治成本降到最低。
(3)創新性原則。對技術以及方案的不斷創新是解決時變問題必不可少的思想,在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相關礦山地質工作人員在進行水文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之前必須要收集各方面的資料,以此為基礎,結合實際的情況分析,并對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技術和方案進行改革和創新工作,確保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更加實用。
(4)針對性原則。不同區域的礦山水文特征也不盡相同,在實際的礦山災難防治時,需要相關地質管理工作人員對該區域的礦山做好勘測工作,提前制定勘測計劃,獲得準確的勘測數據,以此為依據結合實際的區域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以及防治技術的選擇,最終為具體的水文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實際參考價值。
(1)地下水的防治措施。在實際的對礦產的開發利用工程中,最基礎的防治工作就是要對地下水治理。因為地域不同致使不同的礦區中的水文地質因素也大不相同,同時造成礦產礦區的充水因素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在進行地下水防治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提前檢測地下水的相關信息,了解地下水源的狀態和規律變化情況。在礦產工程施工前,要對礦區進行全面的地下室監測并預測巷道涌水量。如果出現巷道涌水量較大的情況,必須及時采取相關措施,例如排水鉆孔等方案排出地下水,從而控制巷道涌水量,預防因地下水管理不當出現的各種災害。
(2)礦體結構崩塌的防治措施,礦區的礦體結構崩塌是因自然水文地質因素造成的自然現象。它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所以在實際的工程中,檢測人員可以利用有效地勘測方法,及時并準確的監測礦體結構崩塌的風險,同時制定合理有效的支撐工作,加強對礦體上部結構的支撐力度。同時監測工人在開采工作是還應該著重注意地下水的流向以及區域范圍的水文地質因素實現動態監測,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開采作業的安全性。
(3)露天滑坡的防治措施。實際的礦山開發建設中,露天滑坡現象非常常見。根據本文作者上述段落對產生露天滑坡的原因進行總結分析。因此我們從原因入手,對于露天滑坡災害必須要采取對癥下藥的防治方案,防治方案要兼具針對性。首先是地表開采工程的不合理操作導致的滑坡現象,這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在施工時合理的控制工作面邊坡的角度,避免較大過大,或者我們還可以將坡面改造重修,建設成為臺階狀;其次是地下水引發的滑坡現象,需要技術人員在坡腳位置建設排水溝做好引流工作,有效避免滑坡現象發生。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礦山地質施工中,極易出現各種類型的水文地質災害,如地下水、地表塌陷、流砂、滑坡等,給礦山的生產和開發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所以實際的礦山開發建設工作時,應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在做遵守原則的前提下,對出現的水文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工作,同時在實際的防治工作中,必要對礦山的所在區域中水文地質特征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及時的對癥下藥,改革和創新防治技術措施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確保礦山生產開發的安全性以及礦山防治工作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