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洋
(山東恒邦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0)
我國冶煉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冶煉方式以從原來高消耗、高污染、低產能的傳統生產方向,向著低能耗、高產量、大規模的自動化現代冶煉技術轉變[1]。現代化冶煉企業在生產模式更新下,使企業對設備也作出更新換代,自動化操作設備、成分檢測儀器、溫濕度傳感器等現代化設備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冶煉環節。自動化設備的運行情況,與企業生產質量、經濟效益、生產安全以及環保等問題關系密切,是保證冶煉企業正常運行與高速發展的基礎。因此提出冶煉企業設備維護及管理改進研究,根據冶煉企業實際運行情況,制定出較為健全的設備維護與管理方法[2]。冶煉企業設備維護與管理改進主要針對目前企業中現代化設備,加強對企業設備管理人員信息化相關技術培訓,提高人員設備管理能力,準確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同時引進設備管理數據軟件,建立信息化設備數據管理平臺,對管理工作中設備基礎數據、維護情況、檢修情況等信息及時更新,使設備管理效率得到最大化。
冶煉企業原有設備信息依靠操作人員通過建立技術檔案與資料的方式,設置設施臺賬工作,并在臺賬中記錄詳細的開始使用期限、設備生產日期、設備型號、生產廠家、存放地點等。企業將檔案歸納整理后,建立完整的設備技術檔案管理,記錄設備各項參數、維護記錄與設備更換信息等。但這種人工信息管理方式受到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容易造成設備信息丟失等問題。因此設備信息管理應制定合理化的管理軟件,通過軟件模式化的形式提高設備信息管理的科學性與管理效率,降低由于因為因素導致的設備信息異常[3]。設備信息軟件化管理從采購、投入使用、維護、保養到設備報廢一系列過程全程監督,并能夠智能提醒管理人員對相關設備定期維護,建立各個設備壽命周期運行檔案。結合企業管理流程,為設備維護提供更加精準的參考信息。
冶煉企業設備在原有管理模式中,很少進行專人維護檢測,僅在日常使用中發現問題后才會進行設備維護。因此,設備的日常檢測能夠有效預防設備故障發生。設備日常檢測應建立三級檢測制度,在第一級操作人員日常在使用過程中檢測設備是否存在故障;由二級企業相關技術人員針對日常檢測中存在的問題確認后,進行專業檢測并提出處理意見,針對多發的同一類型故障制定相應統一預防措施;第三級檢測則由企業相應專業工程師等,對二級檢測中無法解決的設備問題制定有效解決方法。設備日常檢測嚴格按照檢驗制度進行,對照設備發生異常標準,及時上報設備初期故障信息,及時采取相應解決措施,防止故障等級增加。整體故障信息報備采用信息化處理,綜合設備管理軟件,對設備運行狀態、維護信息等實時更新,并在特定時間通知操作人員定期開展設備檢查與維護,并在檢查與維護后及時更新軟件內設備維護狀態與運行情況,為企業設備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與標準化提供有效依據。
設備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備維護情況影響,因此冶煉企業應落實貫徹設備維護保養制度,結合日常設備維護檢測情況,對設備進行日常保養,確保設備清潔、運行、清潔、運行情況良好。根據冶煉企業實際情況,周期性每班按點完成設備點檢,每季集中對設備出現的統一問題集中維護[4]。企業設備檢修制度應采用計劃檢修與預定維修相結合,設備重點檢修項目按照季度與年度檢修計劃表執行。各單位根據設備大修周期、檢修流程以及設備實際使用情況等,報備公司后,由主管部門審核后,根據檢修計劃、設備實際情況以及生產任務等,合理安排檢修時間。同時計劃應考慮臨時檢修項目在發生時的應急預案與安全保障措施,將每臺設備開關機時間、設備維護情況均詳細記錄在設備檔案中。設備維護用材料應及時向供應部分報送計劃,由供應部門有計劃性實施供貨。為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對配件嚴格按照標準檢測,對部分有質量問題的配件嚴禁投入使用,由供應部門對不合格配件實施統一回收。
冶煉企業設備管理以《設備管理制度編制大綱》為依據,為冶煉提供整體管理思路與方法,作為設備管理的依據與準則。推行標準化設備管理制度,通過設備管理標準化、操作標準化、維修標準化、故障處理標準化、改造標準化與設備報廢標準化等一系列相關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規范,促進設備工作可持續發展[5]。同時根據《設備管理機制及組織機構規定》,重新設置設備管理組織機構,詳細劃分機構相關職能,通過企業高層組織參與,確保設備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管理制度同時配套相應管理考核制度,采用管理與監督并存的模式,加強考核指標的監督,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運用多種手段約束與激勵員工。
冶煉企業設備維護質量的好壞,除維護負責部門與維護人員能力相關外,更重要的是對管理工作的監督。因此實施管理人員責任制能夠有效對設備維護、安裝、運行質量、使用壽命等全面負責,通過增強各部門間專業的協作配合,更好完成設備日常維護與檢修工作。設備管理人員參與與決策,更好將管理理念與設備維修體系相關聯。按照管理人員理念對設備管理體系不符按優化,提升管理運行思維,結合設備運行狀態優化設備故障檢測與保養方案。實現具有針對性的故障預先維護與解決方案,提升冶煉企業設備管理水平。
設備作為冶煉企業的重要運行部分,明確設備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機制,成為設備管理機制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協作,劃分其職能與工作,從設備管理前期開始,考慮到設備后續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成本、維修成本等相關影響因素,分析設備技改技措效益分析和大修檢修費用預算,全流程計算設備實物價值與使用價值。對設備價值進行全面監控,根據實際設備運行狀態,依靠現代化技術手段完成設備資產數據化手段分析。沿用企業計劃維護后續工作,增加管理可操作性,避免維修不到位和過度維修的情況。
冶煉企業設備維護及管理需要針對目前企業的自動化控制設備,提出大量設備使用與維護需求。因此設備維護及管理改進需要以實現信息化、規范化發展方向為基礎,這種科技創新形式更容易實現設備的維護、升級與管理。結合設備管理與持續改造升級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設備狀態檢測為核心的維護與管理計劃,最大限度保證設備完整性與運行效率,降低設備維護人員工作強度的同時,有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