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
(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3)
中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行業,但市場很大,動力后勁明顯不足,創意創新型人才動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的發展,為了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創意創新型專業人才對社會的服務及輸出,全中國各高校文化創意專業紛紛設立,尤其在經濟發展快速的東部地區,但是高校有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起點不同,程度不同,專業設置不同,可謂高低不齊,師資水平有限,師資專業知識單一,知識體系落后,無法跟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腳步,很多高校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不夠,導致培養出的文創專業的學生并不能滿足對于市場需要。
文化創意產業化進程極速加快,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文化創意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逐漸形成,這對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才的全方位綜合素質和多種職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它并不是單一的專業學科,而是一門綜合型、交叉型專業學科,與以往的任何一門專業學科都不同,凸顯出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性。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正日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以游戲、廣告、設計、動漫等為代表的新型業態正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文化貿易一帶一路的新亮點;傳統文化產業中的圖書出版、電影電視、文藝演出,藝術設計等則穩步前行,并通過數字化、網絡化特別是移動化實現產業的更新換代,優化升級。而高校文創專業應以市場為導向,將傳統的文創專業進行優化升級,對市場需求要有其敏銳洞察力,對學科建設進行優化升級,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新的探索。
當今的中國高校還不能跟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速度,專業理論體系不健全,課程設置滯后,市場變化敏感度低,人才培養的質量、層次和效果都不能滿足市場社會實踐的發需要。從畢業生社會實踐中的反饋來看,整體質量差,普遍存在文化業務實踐創新能力較弱、知識結構體系相對單一等情況。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高端的文化創意創新人才、具有國際視野的市場研發人才更是極為鮮見,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急需人才之間無法對接。歸根到底,主要還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與不足,必須加以高度重視。
結合中國各高校有關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總體劃分為三類。
(1)精英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精英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是一種高水平的教育過程,以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學科建設、一流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管理,讓全體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接受到高水平的全面精英教育和個性(創造性)培養。
(2)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的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讓學生通過企業文化實踐來反作用于高校文化教育的一種培養模式,因為單方面的校園培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學生實踐的技術能力欠缺,所以高校采用“小批量”、“分散式”校企合作方式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育人、合作發展,保證校企合作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真正實現,真正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雙主體提升文化創意產業人員技術能力。
(3)全面培養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自身來完善課程設置,建設一流學科,堅持高水準,以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市場需求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的“全面性”在于綜合素質的培養上。此外,綜合素質培養要求培養文化創意人才在團結合作方面的情商素質,促進文化創意人才健康職業心態的形成。
但是中國高校有關于文創專業創新型人才這三種人才培養模式沒有一所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是成熟的,大多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發展,宏觀上必須滿足的要求是:
(1)政府政策導向及扶持。
符合時代精神及時代要求的新經濟環境和新的政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行業產業優化升級,資源型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需求的轉變是刻不容緩的。
(2)社會的需求。
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當工業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文創創意產業必然會出現,是經濟社會的必然產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3)企業大力發展文創產業行業。
在政策的影響和扶持下,大部分企業目前都在大搞特搞文化創意產業行業,這對企業利潤和效益重新配比和產業行業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在于文化創意產業有這個市場需求。
(4)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導向及社會的需求注定企業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行業。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的專業型人才有別于其他領域,他們具有特殊性,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是一門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的一門交叉型學科,那么政府、社會和企業對于高校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提出了新的高度,高校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就不能像其他學科門類那樣,必須從生源的專業背景,師資力量的發展,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的調研及實踐活動和評價機制等等各個環節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政府的導向和政策決定了社會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度,又由社會的需求度增加決定了企業對于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空前的發展,那么在新時代心經濟政治環境下,對高校培養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為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生源的專業背景、實力力量的強弱、學科建設的前沿性、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實踐和學術活動的社會性和評價體系的正確性等各環節組合而成,正確的優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些要素及環節上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要形成好的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就是針對這些環節進行分析和調研。
(1)生源的專業背景。
高校在招生錄取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生源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專業專業背景,因為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的一門交叉型學科,所以應對的學生專業背景也需要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創新創意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專業的學生。例如南京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的生源均來自經濟學院,導致這些學生除了了解經濟專業的知識結構,而對藝術類專業的認知程度基本上為零。這本身就是一個很矛盾很復雜的命題。
(2)師資力量。
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的一門交叉型學科,所以應對的老師在教學上的專業背景也需要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創新創意思維能力強。而不能僅僅在某一學科上有研究,對于其他學科并不了解,例如南京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老師,他們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藝術類老師,一類是經濟類老師,他們彼此不了解各自的專業,在課程融合度來說也基本上為零。所以文化創意產業對于師資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高校所配備的師資應該是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專業型教師。這樣的師資確實比較少,那么我們就要考慮到教師的自身學習和不同專業背景下的教師在專業上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了。
(3)學科建設的前沿性和課程設置合理性。
學科建設的發展及優化升級不能僅僅局限于高校內部的自我完善,而是要緊跟人才培養方案和社會及企業的需求為前提,社會和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學科建設的發展應以此為首要前提,因為高校是向社會和企業輸出人才的途徑。高校培養的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應該是社會和企業需要的,而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科建設的發展,只有合理課程設置,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出優質的文化創意產業行業方面的人才,才能為社會為企業輸出人才。
(4)實踐和學術活動。
實踐和學術活動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來說是有著巨大意義的,也是必不可分的。因為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的一門交叉型學科,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實踐和學術活動,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的實質。高校可以成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或者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這樣能使高校的教師和學生在這個為社會服務的窗口下看清時下最緊缺的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的專業型人才以及最火熱的文化創意產業的行業現狀。多多聯系企業,多做校企合作,這樣既避免了高校閉門造車又深刻認識到高校應該培養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哪一些人才,來解決文化創意產業行業對于人才的渴求和迫切。
(5)評價體系及評價機制。
現在大多數高校在有關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評價體系基本上就是看最后一篇畢業論文,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因為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綜合能力強、跨領域、跨專業的一門交叉型學科,所以僅僅憑一篇畢業論文是無法考察出學生的能力水平的,應該降低畢業論文的評價標準,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和學術論壇的演講等等有關方面;或者增加一個畢業設計環節,讓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學生了解這個專業的實踐性。
本文研究在當下政治經濟背景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的一個重要節點之下。以南京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作為案例進行的一次研究工作。筆者通過對于相關的文獻梳理和總結,得出了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問題、研究價值和建議。通過整理和歸納訪談內容發現,目前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工作形勢的嚴峻,存在生源專業背景、師資力量、學科建設、實踐活動和學術交流、評價機制等現實存在的問題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