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佳雪 張莉娜
(西安歐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1)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全球貿易增速放緩,2019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值達到了近3年的最低值。但跨境電商已經連續3年保持高速增長,成為外貿發展的新推手。跨境電商相較于傳統貿易來說,具有風險低、運營成本較小、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也為外貿企業提供了一個十分廣闊的平臺來尋找合作伙伴,以上這些優點都加速了跨境電商的發展,而跨境電商的發展也為外貿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各個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有很多數據表明跨境電商行業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對行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業人員有較好的語言能力,懂得跨境電商平臺規則,能夠運營跨境電商平臺并具備一定的外貿技能。為了匹配外貿企業對從業人員的新需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做出調整。本文在指出跨境電商行業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及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存不足的條件下,嘗試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于跨境電商方向的轉型提出措施。
跨境電商基于國際貿易而展開,從業人員需要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慣例,國際商法,國際結算,國際物流等相關知識,具備能獨立完成信用證件審核、相關進出口業務操作的能力等。
跨境電商平臺是國際化平臺,消費者遍布全球,在銷售過程中會接觸到各個國家的人員,因此從業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也要了解目標客戶的消費習慣、風俗習慣等民族特性,具備跨文化商務禮儀和交際知識。不僅能熟練使用外語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相關的業務推廣工作,能根據目標客戶來推送產品,而且還能完成基本的業務洽談。
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很大的一個區別體現在對跨境電商平臺的實踐操作,包括平臺產品發布、阿里巴巴直通車調價、平臺訂單處理等方面。跨境電商企業都是利用一個或幾個跨境電商平臺來發展業務,因此要了解基本的網店運營管理、建設、維護等流程。要具備熟練操作電商工具的能力,對網絡營銷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同時,要有一定的產品數據分析能力,能持續優化業務開展方案。不僅有實操技能,也有管理能力。
在跨境電商的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開設傳統的國貿課程如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國際經濟與貿易實務、外貿函電等課程之余,也開設了一些跨境電商相關課程,如跨境電商概論、跨境電商平臺運營等,但這些課程并未形成體系,同時課時安排也較少,無法系統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及管理能力,學生也無法在較少的時間內掌握跨境電商所需的知識。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因此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踐教學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的實踐教學中,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采用的是校內實訓課程結合校外基地實訓的模式,雖然看起來是一個較為合理,相對先進的實踐教學模式,但在落實過程中,這種模式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校內的實訓環境缺乏跨境電商交易環境的真實性,且數據量不夠大更新較慢,與市場存在脫節現象。其次,校外的實訓基地一般是基于合作企業的平臺開展,但是企業較難接受大量的實踐期限較短的學生,能夠接收的企業也無法讓學生接觸核心業務,學生的專業技能較難得到真正的鍛煉。
目前,大多應用型高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但基本都是單一化的合作形式,很多校企合作都局限于簡單的“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項目,即將企業相關人員引入到學校進行實踐教學講授,將相關老師和學生帶入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但是并未進行有機結合,形成良性互動和相互交融,校企合作并未進行系統規劃和統籌運作,于學校和企業都沒有實現最大化的合作雙贏效果。
在雙創背景下,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這些課程大多教授的是理論內容,沒有匹配相應的實踐項目,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知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跨境電商平臺運營項目是易于學生進行創業的項目,如果能很好地落實創新創業在跨境電商中的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較大的益處,但創新創業教育如果沒有落實到實處,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自主發展。
跨境電商行業的實操性較強,國內很多高校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了教學崗位,擁有較多的理論知識和科研技能,但并不具備專業相對應的社會實踐,自身缺少實際參與到該行業中的業務操作、管理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的相關經驗累積,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大多是理論教學,無法吸收到與理論知識相關聯的實際案例的分析,學生接受到的理論學識與實踐是不能很好地匹配的,這不利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其相關崗位能力的初衷。尤其是在跨境電商平臺專業化的前提下,教師無法與時俱進地為學生們講解跨境電商平臺運營相關知識,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跨境電商會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革新,要求參與到課程建設和教授環節中的教師既需掌握國貿必要的理論知識,又需對電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有更多元的認知與領悟。
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在課程體系中以跨境電商工作流程為主線增加跨境電商模塊課程,為學生提供系統化課程,使學生能清晰地認識到跨境電商崗位的工作流程,全方位地培養學生跨境電商所需技能。如開設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等相關課程,同時,擴充課程內容,以匹配行業發展,如在國際結算內容中增加跨境電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相關內容等。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有合作企業,但合作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高校應當深化與企業的合作,一方面借助企業的跨境電商平臺來開展實踐實訓教學,讓學生真正接觸到跨境電商平臺相關內容,學生利用這些真實跨境電商平臺可以進行對應的實踐操作,同時企業一線從業人員可以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指導學生的跨境電商相關從業技能;另一方面,將跨境電商平臺的貨源引入到學校,從基礎步驟開始,逐一引導學生完成各個步驟的操作,使學生能夠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推廣、運營等技能,并逐步熟練。同時,鼓勵學生參加跨境電商類賽事,賽事主辦方會為學生提供仿真模擬軟件,數據實時更新,與真實行業對接,學生在賽事環境下能激發較大的自主能動性。
應用型高校應當深入市場,主動尋求更多的跨境電商合作企業資源,擴大合作范圍,從中選擇更為合適的合作資源,建立長效合作。可以考慮實施專業置換的培養模式,讓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學習、實訓、實習來置換部分在校的相關課程。企業可以用更新更實用的內容指導高校進行課程體系的調整,同時提供完善的教學資料、課程指導、配套的技術支持、就業推薦等。在合作過程中,可以共同建立和經營實習實訓基地,在經營過程中企業可以借助其與不同行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形成基地網,用以服務高效專業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不再局限于校園環境進行實訓,能夠在真實場景中提升實踐技能,培養職業素養,成為市場需要的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地開展,在實踐實訓環節,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創業來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積累真實經驗,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提高其綜合能力。同時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和三創大賽等創新創業類大賽相結合,例如舉行“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業比賽”等競賽讓學生能夠將其創新想法以文字和PPT的形式得到外現。通過此類競賽提升學生對于跨境電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能提升學生的創業相關技能。除了舉辦創新創業類競賽之外,還可以與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合作,企業可以幫助學生創立跨境電商網店運營其產品,在學生的創業前準備、網店注冊、客戶開發、網店運營管理、訂單處理、物流配送等環節進行指導,在這種機制下,學生能更投入,對創業流程也有了很好的掌握,從而進一步推動畢業生的就業率。
良好的師資隊伍能給予學生有效指導,高校應注重對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了彌補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可以派遣教師去合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如此,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企業教師聘任制度,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制度,使得相關舉措能夠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