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勝,李玉芳
(蘭陵縣水利局,山東 蘭陵 277700)
山東省發改委、水利廳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雨洪資源利用的意見》要求,要在水利大發展時期抓住契機積極為民辦實事,要利用當地雨洪資源為兩岸農田灌溉補源,以及保護下游村莊,要實現工程區水資源優化和合理利用。蘭陵縣惠民莊水庫重建工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即是貫徹上述要求的體現。
惠民莊水庫為中型水庫,位于山東蘭陵縣,興建于1967年。水庫分東、西兩庫,中間利用天然聯通溝相互調節,總控制流域面積67.0 km2。水庫建成后,東庫因汛期發生險情被迫炸毀溢流壩報廢,西庫則降為小(1)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 47.2 km2,總庫容 565.0萬 m3,其中,興利庫容216.0萬m3,防洪庫容343.0萬m3,死庫容6.0 萬 m3。
受當時施工技術、資金等條件的限制,水庫建成后漏水嚴重,無灌溉、養殖等效益。2001年,蘭陵縣水利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惠民莊水庫大壩進行安全鑒定,鑒定結論為病險庫、三類壩,需除險加固。由于當時國家未對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投資,鄉鎮財政又十分困難,為減輕鄉鎮防汛壓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令第18號《水庫降等與報廢管理辦法(試行)》第八條第1款、第3款、第4款、第5款、第6款之規定,2003年10月1日,礦坑鄉人民政府《關于申請惠民莊水庫報廢的報告》呈報縣政府,申請將該水庫予以報廢處理。2003年10月28日,原蒼山縣水利局《關于礦坑鄉惠民莊水庫報廢的申請報告》〔2003〕(69)號上報臨沂市水利局,提出報廢申請。2003年12月3 日,臨沂市水利局以臨水管〔2003〕((19)《關于對蒼山縣礦坑鄉惠民莊水庫小(一)型水庫申請報廢的批復》同意水庫進行報廢處理。
十余年的實踐證明,惠民莊水庫報廢弊端較大。汛期洪水泛濫,給縣城、229省道、臨棗高速、臨棗鐵路等帶來巨大安全隱患,嚴重威脅到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據統計:2011年的“8.26”超強降雨引發洪水,淹沒水庫下游鄉鎮農田面積2.6萬hm2,受災村莊200個,倒塌房屋100余間,受災人口達到26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62億元。2012年“7.10”超強暴雨造成縣城上游的小嶺閘險情頻發,直接威脅到縣城的安全,水庫下游受災面積達2.5萬hm2,倒塌房屋360間,轉移人口2.17萬人,受災人口達3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91億元。幾次洪澇災害讓原水庫周邊和下游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受到了巨大威脅。
由于水庫報廢已久,國土部門對原庫內地類進行了調整,現已作為耕地使用。經現場調查,惠民莊水庫重建工程共涉及礦坑鎮惠民莊、后立莊、遠立莊、郭家溝4個村莊和部分國有土地,共計 175.75 hm2,其中,后立莊 35.49 hm2,郭家溝13.29 hm2,遠立莊 22.70 hm2,惠民莊 88.12 hm2,國有土地16.15 hm2。涉及溝渠、果園、旱地、草地等11類項,計134.81 hm2。惠民莊水庫重建工程遷占任務較重。
重建惠民莊水庫,可消減所在河流青龍河的洪峰流量,減輕下游洪澇災害,在防洪、改善農田灌溉現狀、工業供水、安全飲水、環境生態等方面均可產生良好的效益。惠民莊水庫重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在促進蘭陵縣經濟發展,緩解當地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恢復重建惠民莊水庫是當地群眾所日夜期盼的,是民心所向,勢在必行。
1)防洪效益。水庫重建后,總庫容可以達到971萬m3,大大提高水庫調洪防汛能力,能有效地消減上游洪峰、減輕下游河道防洪壓力,解除下游洪水隱患。
2)灌溉效益。灌區農作物現狀為半灌溉和少灌溉狀態。本工程可改善灌溉面積1 866.67 hm2,亦可為灌區內的黃煙種植基地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經計算,工程完成后,灌溉增產效益為4 553元/hm2,年灌溉效益850萬元,本工程的效益分攤系數取為0.60,因此,本工程正常運行期多年平均灌溉效益為510萬元。
3)農村飲用水保障。礦坑鎮是蘭陵縣中德梁援項目最早的實施區,境內24個村莊全部為單村供水工程,沒有規模化水廠。重建水庫后,以水庫為水源興建水廠,將形成輻射狀的供水網絡,有效節約地下水資源,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建成后,年均供水85.9萬m3,按當地綜合水價1.5元/m3,每年可收取水費128.85萬元。
4)工業供水效益。水庫恢復重建后能夠大大提高工業供水能力,為臨沂地產開發加工園區、蒙牛集團等一大批企業提供水源保障,改變工農業生產用水緊張的現狀。
5)生態效益。惠民莊水庫處于典型的山丘區,地表水嚴重缺乏。水庫重建將大大擴展水資源容量,形成山水共存的有機生態體系。
6)工程節能效益。通過選用高效節能的設備、材料和技術方案等節能措施,達到在傳統能耗標準基礎上節能50%的目標,達到行業節能的標準,資源綜合利用較好。
1)對地區社會經濟的影響。惠民莊水庫建成后,可保護青龍河原河道河勢流態,減少河道沖刷及下游泥沙淤積,維持原河道的穩定,減少次生災害。還可改善兩岸灌溉條件,提高灌溉效益。同時,可為周邊村莊提供優質水源,滿足正常生產生活以及灌溉的要求。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滿足防洪要求。有利于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小康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2)水土保持評價。本工程不涉及取料場,所需砂石料全部外購解決,在生產建設活動中的棄方全部進行綜合利用,無永久棄渣,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是符合要求的。施工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均布置在工程征地范圍內,從而減少了占地以及對周邊環境的的影響,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綜合分析本工程選址合理、工程總體布局得當,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在滿足工程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減少占地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的面積。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不存在制約性因素,工程建設是可行的。對主體工程防護措施設計不足之處,建議增加項目項目建設區排水、土地整治、表土剝離、植物防護、臨時性防護等措施,完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
3)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較小,且主要發生在施工期。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噪聲以及水土流失對當地環境的影響較小,且都是暫時的,通過采取一定的環保措施可以減緩或消除。本工程建設不存在制約性的環境因素,工程對環境的有利影響遠大于不利影響,從環境角度分析,本工程是可行的。
惠民莊水庫重建符合地區社會發展規劃、流域綜合規劃、國家產業政策,工程效益良好,抗風險能力強。工程設計、實施技術成熟,不存在工程建設的重大技術難題,經濟上合理可行。惠民莊水庫重建是民心所向,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