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濱,鄭世偉,付鵬飛,王 軼
(日照港股份三公司,山東日照 276800)
日照港股份三公司現有門座式起重機(以下簡稱門機)41臺,25 t 門機19 臺,40 t 門機22 臺;抓斗112 臺,其與門機的配比是2.58 倍,與嵐山公司和二公司的配比5.3 倍相比,懸殊較大,尤其是40 t 門機的配套抓斗更少,在裝卸比重較高的貨物時,無論是選用大斗容還是小斗容的抓斗,會出現2 種現象。
(1)小斗容的,抓滿時根本達不到40 t,效率低。
(2)大斗容的,易造成超載現象,需要再次打開抓斗,放出部分貨物,延長了作業時間,降低了作業效率。
在抓斗下降直至貨垛的過程中,使每次抓斗降至貨垛時4根鋼絲繩的松緊狀態基本一樣。也就是確保每次抓斗開始抓取貨物時,其起始狀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原因在于:在門機作業過程中,每次抓斗降至貨垛時,4 根鋼絲繩的松緊狀態與前一次都不一樣,這造成了每次抓斗抓取貨物時,起始狀態都不一樣,即便后續的控制方式相同,抓取量也不相同。
抓斗開始閉合時(開始抓取貨物),通過控制支持、開閉2 個機構的配合,到達控制抓取量的目的。引入重量傳感器信號參與抓取量的控制,結合操作人員的經驗,實施控制深挖量,縮小每次抓取量的差距。
在司機室聯動臺上加裝調節旋鈕用作抓取量調整控制。信號進入PLC 后,通過程序運算,有效控制抓斗抓取重量,流程:①調整聯動臺安裝旋鈕(圖1);②信號傳輸進入PLC(圖2),并在PLC 內完成運算,進而控制抓斗抓取量。

圖1 聯動臺安裝調整旋鈕

圖2 PLC 電氣柜
在公司西港區泊位門機上安裝運行,測試數據見表1 和表2。

表1 測試數據1
通過表1 統計看出,普通門機和采用抓斗量控制門機在同時作業同一條船的同種貨類時,采用抓取量控制門機比普通門機提升作業效率3.73%~16.70%,即此種控制方式對不同貨類都有提升作業效率的作用。
通過表2 統計可以看出,6 名不同司機分別操作普通門機和采用抓取量控制門機作業時,每名司機操作采用抓取量控制的門機作業效率分別提高0.27%~15.96%,即此種控制方式能夠適應大部分操作人員。

表2 測試數據2
節省不同斗容抓斗的研發、制造、管理成本。按減少儲存一種斗容的抓斗,每臺抓斗按2.5 萬元計算,公司7 臺門機需要大約9 臺抓斗(2 臺備用),共節約成本22.5 萬元。
7 臺40 t 門機裝卸一條15 萬噸級別的煤炭貨船,時長約45 h,加上靠離泊的時間(5 h 左右),一共需要約50 h。在作業條件及設備正常運行的最優化狀態下,7 臺40 t 門機一年作業量為2528 萬噸。按提升3%的作業效率計算,提升后一年的作業量約為2699 萬噸,提高171 萬噸。按公司2016 年實際作業量2360 萬噸,相當于理想條件的93.35%計算,則可提高作業量159.63 萬噸。每噸作業量利潤按8 元計算,則一年可創造經濟效益1277.04 萬元。
相比傳統的根據貨類比重的不同而選擇不同斗容的抓斗,該設計方案實施后可取到有2 點效果。
(1)減少儲備抓斗的種類和數量,實現一種斗容的抓斗就能滿足作業不同貨類的需要。降低了抓斗的各方成本費用,同時提高了安全系數。相比目前依靠司機的個人操作水平、經驗來控制抓斗的抓取量,此項目的運行可以大大改善這一點,降低對操作水平的要求。
(2)操作簡單,轉換方便。在作業某種貨物時,能夠避免貨種類不同更換抓斗的需求,從而減少更換抓斗的時間,降低人工費用。只需司機轉動開關即可,達到提升作業效率的目的。
該設計方案實施后既可以提高接卸比重較高貨物的作業效率,同時也避免了因超負荷對門機自身的傷害,保證了人機安全。此外此系統的應用也降低了對門機司機操作水平的要求,減輕了司機的勞動強度,降低了事故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