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鸞靚(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我國經濟發展穩步提升,各行各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這樣的社會需求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已經成為高校得以發展的基礎。經濟的發展,需要技術的創新,高校應該與政府、企業之間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關系鏈條,將政策、培養、就業一體化模式,結合到企業具體的發展中,以滿足高校人才發展需求為目標,進一步保證高校人才建設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根據大量的實際調查研究發現,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設計相關的教育課程是核心基礎,也是相關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高校在設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之前,應該明確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目標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的設計。保證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建立,能夠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并且將這種意識和能力逐漸滲透到學生所學習的專業中,結合到所學專業的知識點中。與此同時,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使,還應該合理的加大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的開設力度,與企業建立長期額的而合作關系,通過具體項目搭建的橋梁,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同時,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高校可以在校園內舉辦一些具有競爭性質的活動,并將創新創業做為主體和載體,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競爭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使高校中更多學生對創新創業了解并感興趣,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在學生之間開展競爭性的活動,由于學生之間的能力勢均力敵,因此,能夠充分激發中學生對創新創業具有的興趣和積極性。與此同時,將創新創業作為競爭活動的主體和載體,使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融入到創新創業的學習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創新創業知識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積極建立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快速提升。除此之外,競爭活動的內容也能夠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一種體現,將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在學生今后的發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全面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創新創業的學習中,使學生成為對社會發展能夠做出貢獻的應用向人才。
高校想要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有效的開展,不斷向社會輸入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必須保證高校的教師隊伍團隊得到良好的建設。因此,必須有科學的制度對教師隊伍的綜合資質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高效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并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中,具備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高校在培養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時,必須保證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具有較高的層次,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根據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演研究能夠發現,只有高校對教師隊伍的整體教育能力給予必要的重視,在此基礎上,加大個猴子那個有效措施,有利資源的投入力度,才能保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能夠滿足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合理的評價機制是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建立合理的創業課程評價機制既能積極為學生自主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也能充分激發教師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和創業教育導師形成一種有效的合力,鍛煉和造就出一批未來有所作為的創業者和創新型人才。應構建多維視角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如圖1。

圖1 創業實踐教育評價機制
以項目為牽引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基本素質和創業能力的養成有賴于實踐課程的有效促進,大學生的知識、經驗將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而不斷地深化和提升。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載體就是大學生,因而要以創業項目為引導,以項目為牽引,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相長、師生互動,構筑起大學生知識教育和自主學習的教育實踐活動序列。實踐課程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課程方式,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依托不同的平臺,加強對分散于校內不同學科、不同部門資源的整合,以師生科研、大學生科技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為牽引,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創業模擬和創業實踐等活動,積極推進學科協同、校企協同、師生協同,為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服務。
總而言之,根據以上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展開的深入分析,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無法缺少政府、企業的支持。同時,將人才培養模式運用到高校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能夠組建一個良好的培養環境,使高校培養的人才有處施展自身的能力,使企業擁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得以發展,使社會總體實力不斷增長。因此,創新高校人才是現如今提高我國社會體實力勢在必行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