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劉天亮
在4日經歷了山火危機最嚴峻的一天后,澳大利亞迎來了降溫和小規模降雨,但危險仍未解除。東南部地區上萬人慌亂撤離的場景,讓民眾的批評越來越多,莫里森政府啟動了新的援助措施,開始轉向更加積極的立場。5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澳大利亞國防軍已在協助火災地區人員疏散。
4日,莫里森宣布了一系列援助措施,以應對澳大利亞致命的火災危機,包括部署3000名澳大利亞國防軍后備役人員以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和海軍飛艇進行救援。聯邦政府還撥出2000萬澳元,用于租賃4架新的消防飛機,位于布里斯班和阿德萊德的國防軍基地也將用于緊急短期住宿。5日,國防軍已經參與了災區救援。
此前,莫里森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因為叢林大火陷入氣候變化的爭議。因此,聯邦政府在應對山火方面保持了“不打破常規”的態度,主要是協調并配合州和地方政府提供一些物資和后勤支持。然而,隨著山火危機愈演愈烈,莫里森因為這種謹守本分的做法被批評為“缺席”總理。據當地媒體報道,自去年9月以來,全國有23人在叢林大火中喪生。此外,維州還有6到10人失蹤。大火燒毀了超過600萬公頃的土地,比2019年巴西的亞馬孫大火和2018年的加州野火之和還要大。悉尼長時間籠罩在煙霾之中,堪培拉數次成為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在不斷擴大的損失面前,莫里森關于“澳大利亞應急機制世界最好的說法”失去說服力。3日,莫里森到災區探訪,一些當地居民和消防員甚至拒絕和他握手。為了改變這種形象,莫里森不得不更改之前的立場。他把4日推出的這些舉措做成宣傳片,放到社交媒體上,以展現政府的努力。然而,這一舉動并未討好,被廣泛批評為在毀滅性的國家危機中做政治廣告。
持續加深的山火危機,不僅改變了莫里森政府的立場,也引起了海外關注。路透社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4日與威廉和哈里王子一起,對席卷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表示震驚,并對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他人的消防員表示感謝。▲
環球時報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