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征
當下,社會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猛,新媒體技術對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大學生的思想以及觀念都產生了極大挑戰。作為高校精神集中體現的校園文化,其在新媒體時代變革與發展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如何在“大學工”背景下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出適合現代化發展的高校校園文化,成為各地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需要結合“大學工”背景模式探索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的新途徑。
一、“大學工”模式概述
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高校大學生綜合發展的各方面需求與當下校園文化活動建設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組織之間出現偏差。
首先,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在精神價值、創新意識、審美、敏感性以及智力和身心等方面都開始出現較高的發展需求。因此,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更加重視如何將大學生的實際發展與實際生活相貼合,真正助力大學生個性的發展,這也成為當前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其次,高校文化活動的開展以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共青團進行組織和承辦,很少見到一些職能部門以及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得到明顯的展現。因此,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只有將傳統理念進行更新與改革,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真正形成一個多元化的互動方式,才能保障校園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為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工”模式的出現,促使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工作者真正樹立了以大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將工作目標設定于促進大學生的發展,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校園文化活動機制。
二、當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現狀
我國相關部門曾明確指出,高校應當保障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力度不斷提升,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娛樂、藝術、體育、科技以及學術等文化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美育、體能素質教育、智力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穿插各種有效的教學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教學開展過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能夠保障大學生技能得到有效的培訓、人格得到有效的鍛煉。但是應當清晰地意識到,我國當下很多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形式過于單一,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校園文化活動;缺乏人文關懷,很多高校抱著功利性目的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十分虛化;嚴重浪費資源、缺乏系統性的校園文化活動,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浪費。
三、“大學工”模式下校園文化活動創新策略
(一)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由于新媒體的產生而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更豐富的內容和形式,當前應用廣泛的媒體軟件,如微博、QQ、微信等都能夠對校園文化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微傳播也成為當下高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微視頻以及微課程在實際應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例如,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借助線上和線下平臺交互的方式進行,充分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融合,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新媒體是一種概念,不斷發生變化,并且具有很強的相對性。新媒體的內涵會隨著傳媒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得到改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存在著本質差異,新媒體雖然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但是不代表其完全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道理。只有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才能夠促使傳媒行業的發展道路越走越遠,并且能夠保證多樣化的傳媒發展形勢,使得新媒體真正成為適合我國國情的主流媒體形式,保障社會的發展具備強勁的動力。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想在新媒體時代取得良好發展,不僅要充分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還要結合現有的校園文化建設基礎,充分融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對校園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實現高校校園文化的長效發展。
(二)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要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營造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立德為先是根本。首先,高校教師應當具備高尚的品德,若教師的道德品質惡劣,大學生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高校應當充分意識到,新時代的高校教師,僅僅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授課技能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當將立德放在首位,真正形成立德樹人的工匠精神。其次,工匠精神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首要品質,高校教師不但要化身為大學生的靈魂引路人,同時還應當將自己定義為大學生的心靈導師。高校只有充分保障教師具備高尚的品德,才能夠培養出更多高品質的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痹诋斚驴焖侔l展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提升,信息容量不斷增加,高校對教師知識才能的標準變得更高。高校教師隊伍不僅應當充分迎合時代發展,擁有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以及歷史觀,還應當對世界、社會以及國家的變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確保為民族發展以及社會進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現代化人才。高校開展的教學內容不僅包含專業知識,同時還包含政策性、理論性以及時代性的知識內容。
在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下,高校教師應當保障自身的知識儲備得到不斷更新,并意識到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死抱課本知識、不思進取是無法站穩腳跟的。因此,高校教師應當保障自己的知識庫存得到極大的豐富,要樹立工匠精神。同時,高校要針對教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教育,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將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作為一個基本載體,引導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三)提升品牌意識
校園文化活動的靈魂就是校園文化,文化活動品牌則成為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的發展要素。在“大學工”發展模式下,高校應當積極打造諸如寢室文化藝術、主題文化藝術晚會、體育文化節、旅游文化節等多種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樹立校園文化建設標桿。例如,在體育文化節中,高校要對各類賽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豐富競技活動的內涵,保障體育育人功效得到充分體現;在舉辦文藝晚會過程中,高校應當與當地文化單位以及組織進行充分協調,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體現當地特色的文藝晚會,真正將文化育人作用發揮出來;寢室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在舉辦寢室文化藝術節的過程中,高校應當與輔導員、寢室管理員進行密切聯系,確保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高校應當意識到,校園文化品牌的樹立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保障校園文化得到有效傳承。
四、結語
我國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形式過于單一,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缺乏人文關懷,很多高校都抱著功利性目的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十分虛化,校園文化活動質量難以得到充分保障;等等。因此,高校應當積極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路徑,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品牌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不斷拓展和優化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參考文獻:
[1]楊迪.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高職學生創新能力探索與實踐: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13):59-60.
[2]趙田甜,王紅斌,馬武宏,等.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標的“一院一品”校園文化活動構建模式探索:以云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為例[J].求知導刊,2018(33):56-57.
[3]陳璇.創新創業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為例[J].藝術科技, 2019(17):58,74.
[4]史華楠,吳靜.新時代背景下高?!耙晕幕恕钡膯栴}與對策:基于巨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9(4):45-52.
[5]曾麗萍,凌日飛.高校二級學院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建設的實踐探索及經驗總結:以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5):41-44.
(作者單位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