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深焰
文章初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相關概念,立足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現狀,分析高校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究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邏輯關系,研究通過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一步增強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措施,以促進高校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增強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相關概念
(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偉大、傳奇、不朽的,流傳數千年依然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不計其數的典籍著作、充滿深刻哲理的宗教思想、獨具東方特色的道德倫理,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綿延至今,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國人民的心中,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一言一行。精忠報國、居安思危、和而不同等東方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時代發展中人民智慧的結晶。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能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有助于以科學的精神繼承傳統,促進國家文化發展和文明進步。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代表了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尊崇,能夠增加國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也是國家向前發展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提到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文化自信在國家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發展提供思想支撐,使中華民族更具有鮮明特征,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
二、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邏輯關系
(一)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元化特點,內容包羅萬象,形式豐富多彩,是經歷了各個時代的篩選和過濾,歷經數千年流傳所保存下來的。隨著時代的更迭,其不斷發展和完善。所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產生的基礎,也是文化自信的思想之源。
(二)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撐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構建文化自信的支撐,主要是因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大量的文化資源,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和各個角度,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不僅具有文化的深度,還具有文化的廣度。其在當前社會中廣泛的傳播和應用,切實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是文化自信的強大支撐。
(三)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動力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其傳承理念在繼承中發展完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持續發展,可以為文化自信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具有持續性和長久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促進文明的建設,是精神動力的重要來源。例如,近幾年我們大力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實現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精神動力,也是指引人們行為的思想和基本價值遵循,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三、高校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分析
(一)高校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這也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廣泛傳播和科學保護。目前,高校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首先,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速食文化、網絡時代的沖擊下,傳統文化意識有所淡化,導致傳統文化有被人們忽略的趨勢。例如,傳統節日的氛圍以及意蘊越來越淡;一些傳統手藝存在失傳的可能;一些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存在缺失,對外來文化認知存在偏差等。其次,高校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存在思想觀念落后的現象,不能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的技術相融合,尚未做到以技術優勢帶動文化產業升級和創新。
(二)高校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機遇
目前,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面臨新的傳承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科技的進步,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更大的產業市場,拓展傳承文化內容、促進傳統文化的完善,將是國家發展的趨勢。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可以借助網絡力量,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實現傳統文化管理方式的完善,使之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帶動高校進一步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三)高校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面臨的挑戰
1.區域發展不平衡
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文化發展的不均衡。例如,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文化形式較為豐富;而我國西北地區由于人口較少等原因,文化發展遲滯。文化占比較小的地區,其文化產業發展不足,影響地區的文化水平。所以,不同地區的高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存在一些差距。
2.文化傳承投入不足
資金問題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資金的投入將會促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對文化的管理和傳播也具有重要作用。當前,由于國家對高校文化管理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的發展,不利于培養文化自信,導致專業性人才缺乏,影響文化的持續性發展。
3.文化產業觀念滯后
當前,傳統文化發展面臨文化產業觀念滯后的問題,因此,必須轉變發展理念,拋開發展制約因素,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文化產業的轉型和創新,抓住當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機遇,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產業化發展,以此帶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
四、以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將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教師授課的主要陣地,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可以把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日常教學計劃中,讓大學生通過授課學習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使他們深入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產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信心,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二)多渠道開展文化傳承
高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增強大學生對優秀文化的熟悉度,如創建書香校園,開展經典名著和詩詞歌賦讀書會、朗誦比賽、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高校要堅持正確文化導向,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網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微博、短視頻、圖片、社交軟件等載體,擴大受眾面。
(三)提升高校教師文化素養
高校教師文化素養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發展。高校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教師是關鍵。所以,高校教師要積極主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養。高校教育管理部門要將提升教師文化素養放到一定的高度,不能只注重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忽略教師文化素養建設。高校可以將教師的文化素養納入評優評先機制,結合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鼓勵教師發揮榜樣作用,在提高專業素養、完成課堂授課的同時,以自身為榜樣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倡導大學生自覺提升文化素養
高校應積極倡導大學生深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素養。面對當今網絡帶來的多元文化沖擊,做到理性客觀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高校應積極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文化辨別力,力爭成為一名志向高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五、結語
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代表了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支撐。文化自信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面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對大學生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進一步增加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李斐斐.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建設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7):131-132.
[2]喻浩,曾茜.高職院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路徑探析[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0(1):83-86.
[3]顧建紅,管愛花.文化自信的三維視角及其審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19-24.
[4]楊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構建高職學生文化自信[J].亞太教育,2019(11):5-6.
[5]劉璐.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5):43-46+65.
[6]李國健,閔雪.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教育評論,2019(11):88-93.
(作者單位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