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濤
摘要:微生物檢測技能是藥物分子、食品檢驗等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技能,《藥用微生物學基礎》這門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微生物檢測技能及相關知識點,在藥學及食品相關專業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獨立于其他學科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課題組本著為藥品、食品相關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對常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醫藥和食品企業(結構)進行調研,意在開發適合技師學院學生特點的《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課程。
關鍵詞:技師學院;藥學與食品專業;學材
本課題從課程目標、工作任務及其知識點技能點的確定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評價方法的完善等方面,闡述課程教學改革的收獲和體會,旨在與同行共同探討,為進一步提高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課程教學質量、培養雙師型教師、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具有微生物檢測技能的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一、課程目標的確定
我們以微生物檢測技能崗位要求及企業對技師學院微生物檢測技能人才的要求為依據設置課程目標,主要為醫藥及食品企業(機構)培養微生物檢測技能人才,實現教學與企業工作崗位無縫對接。在課程改革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調研,與企業微生物檢測技術骨干多次研討,對微生物檢驗崗位進行分析。最終,以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崗位任職要求、工作流程、行業標準和行為規范為依據,結合藥品食品檢驗工(中級、高級)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明確了微生物檢驗崗位工作所需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確定了“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課程教學目標。
技師學院教育主要面向生產第一線,為企業輸送技能人才。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一線崗位工作流程主要是“項目承接→查詢標準→確定方案→實驗準備→微生物檢測→檢測報告”。據此,我們改革技師學院微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為一體化教學模式,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依據典型工作任務及教學模式,確定技師學院微生物檢測技術課程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調研發現,企業不僅重視技師學院學生的職業能力,更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基于此,我們在設置課程目標時,也特別設置了本課程的素養目標。
二、課程內容的設置
針對工作任務進行微生物檢測課程一體化課程資源和培訓資源的開發,要打破原有的課程學科體系,針對崗位和工作任務進行一體化課改,選取微生物檢驗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開發課程,形成“藥品、食品微生物檢驗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藥物生產環境的微生物檢測”“藥品微生物檢驗技術”“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等模塊。
三、課程實施方法
基于理實一體及工學一體的教學特點,本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采取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等一體化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活動融入企業崗位工作運行模式,學生領取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工作過程、提交工作成果、完成工作成果評價。學生在全仿真教學過程中,親身經歷和體驗企業工作運行模式,從中獲得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可自主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素質、能力與知識的建構。
四、完善課程評價
本課程以工作過程考核為核心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堅持“強化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弱化純理論知識考核”的原則,根據學生任務完成、項目實施的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關注評價的多元性,將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項目考核、技能目標考核作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期末理論考試占40%,期末實際操作考試占40%。
課程的考核重點在能力及素養層面,重視實驗方案設計及獨自完成整個任務的能力,由傳統的教師單方面評價改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生生互評的多主體評價方式。課程從根本上改革傳統考核評價方式,檢查評價點貫穿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的全過程,且突出實踐能力的考核。
五、結論
《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基于崗位對接和任務驅動的課程改革,較適合技師學院微生物檢測技能人才的培養。我們選取部分項目進行實踐教學,發現經過崗位對接和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中學生參與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受學生歡迎。通過實踐,我們發現改革后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我們相信,未來《藥品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一體化教學在微生物課堂的應用定會取得前所未有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