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萌萌
摘要:在時代浪潮的奔流之下,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人們在網絡上交友、辦公、學習、購物,不僅擴大了我們的交友圈,更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提高了辦事和學習的效率。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種種弊端:網絡犯罪率逐年上升,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及時的保護,公民的隱私也被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因此保護公民的網絡隱私權,讓隱私保護這座房屋愈加堅固勢在必行。
關鍵詞:隱私權;人肉搜索;網絡隱私權;網絡空間
一、成都“網絡暴力”事件梗概
2020年12月初,成都發現多例無癥狀感染者,成都官方公布了新增的感染者名單和行動軌跡,這原本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常規操作,但因為患者趙某的活動軌跡涉及多個酒吧、美甲店等人員密集場所,“成都確診病例孫女”的詞條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很快,一張畫有確診患者趙某具體活動軌跡的圖片在網絡瘋傳,更有網友對其進行了“人肉搜索”,將其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極為隱私和具體的個人信息公布于網絡,被幾億網友所知曉。網友們根據其行蹤對其私生活隨意評判和謾罵,嚴重影響了該女生的正常生活。
“網絡暴力”及“人肉搜索”,究其根本究其實是網絡空間中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表現。網絡空間隱私權有何特點,侵犯網絡隱私權有何表現,以及如何避免網絡隱私權的侵犯,以上問題筆者將帶領大家一一探討。
二、網絡空間侵犯隱私權的特點
(一)獲取他人信息手段多樣,時效性強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通過網絡進行社交、學習、購物。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人們慢慢放松了對網絡環境的警惕。人們在注冊APP時主動輸入的個人信息,通過社交平臺發表的個人日常生活的記錄,都可以被他人輕而易舉的及時獲悉,人們的私生活被窺探無余。公民通過網絡對他人“人肉搜索”,不僅打擾他人正常生活,更擾亂了網絡環境。
(二)犯罪責任成本低
網絡犯罪作為一種新興犯罪,與傳統犯罪相比具有犯罪成本低、作案時間短等特點。例如,在網絡盜竊案件中,犯罪分子甚至無需通知被害人,只需掌被害人的賬號及密碼,即可通過網絡終端將被害人財產轉移;在販賣他人信息的案件中,犯罪分子只需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發送給不法的買方即可獲得收益。網絡犯罪的這些特點使得近幾年網絡犯罪率飛速增長。
三、網絡隱私權侵犯的表現
(一)APP等軟件及網站泄露用戶注冊信息
公民在注冊APP時需要輸入個人姓名、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甚至需要上傳照片、開啟實時定位等。一些軟件開發商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了獲得利益,將用戶的個人信息私自泄露甚至販賣給第三人,使得用戶的個人信息暴露于公共視野。
(二)“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個人信息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只要全國眾網友的齊心協力集中力量搜索,在短時間內便可輕而易舉地獲得某人的具體個人信息。若“人肉搜索”無法控制其限度,會使得公民隱私和個人生活被曝光甚至被“解剖”,若是將“人肉搜索”運用于“網絡暴力”之中,將會加重“網絡暴力”的危害,給當事人帶來心理上的巨大創傷。
(三)電商行業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電商行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之下,公民的隱私權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消費者在購物時,免不了需要向賣家提供詳細的收貨人信息來確保能夠收到商品。但部分商家和快遞公司缺乏行業操守,將客戶的個人信息泄露或出賣給第三人,使得客戶隱私受到威脅。
四、保護公民隱私權的對策
(一)加強對網站和軟件監管
良好的網絡環境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努力。國家應制定第三方軟件和網站監管條例,規范網絡運營商和軟件開發商的行為。網絡行業監管部門應嚴格市場準入機制,嚴格把控軟件及網站的準入門檻。對于已經進入網絡空間的軟件和網站,行業監管部門應定期進行全面檢查,對不合格的軟件和網站進行行政警告并通報,嚴重者承擔行政責任和繳納罰金;網絡運營者應以身作則,制定保護網民網絡隱私權的政策,并在軟件和網站首頁等多個醒目的地方提醒用戶和消費者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二)增強公民保護隱私權的意識
作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我國應采取各種手段規范我國公民在網絡上的行為。通過開展社區講座和網絡課程等方式,對公民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公民保護隱私權的意識,不僅使公民意識到應保護好個人的信息,還應使公民明白他人的個人隱私不得侵犯,侵犯他人隱私權不僅會對他人隱私權造成傷害,嚴重者還會承擔刑事和行政責任。因此,應增強公民的隱私權保護意識,不給犯罪分子任何的可趁之機。
(三)繼續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立法
為凈化網絡環境,維護公民的個人隱私,我國已頒布了《網絡安全法》和《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并在刑法中新加入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在今年新頒布的《民法典》中,我國也十分重視包括隱私權在內的公民的人格權益,將公民人格權獨立成編。但以上法律仍無法完全杜絕侵犯網絡隱私權案件的發生,為此,我國應加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同時,由于法律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司法機關應積極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使法律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五、結語
時代的高速進步,網絡的快速發展,在網絡社會中,公民的隱私權保護問題仍十分嚴峻,為此,我們應平衡好網絡空間中隱私權與其他的價值的關系,使得隱私權和不同價值共同發展。同時,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公民隱私權,減少侵犯網絡隱私權案件的發生,進而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參考文獻:
[1] 胥東東.大數據時代公民個人隱私權保護的法理學思考[J].法制與社會,2020.
[2] 李肖南.大數據時代網絡隱私權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
[3] 任莜.大數據時代下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保護的路徑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8.
[4] 張莉.論隱私權的法律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6.